APP下载

单植和混植香梨园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

2020-06-08蒋世铮张文忠王俊燕

植物保护 2020年2期
关键词:梨园发生规律

蒋世铮 张文忠 王俊燕

摘要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为害‘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害虫。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系统调查了不同栽培管理条件、果树种类和用药次数下梨小食心虫各世代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单植梨园全年成虫有5个高峰期,混植梨园成虫有4个高峰期。单植梨园和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发生量不同,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种群世代重叠严重,发生数量是单植香梨园的4.02倍;单植梨园中管理粗放的河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较重,打药频繁的母本园发生较轻,梨小食心虫成虫第1~第4代峰期延迟8~28 d,属于迁入为害。研究还表明:在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产卵有8个高峰,幼虫孵化期有6个高峰,在世代发展中相邻峰值叠加,形成成虫期4个大峰。因此,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有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防治。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诱剂; 发生规律; 梨园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19062

Abstract Oriental fruit moth,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is a major insect pest on Korla pear.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oriental fruit moth in different types of mono- and mix-cultured pear orchards, including different cultural modes, different fruit species and insecticides application frequenc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pheromone tra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ults of G. molesta have five and four peak periods per year in mono- and mix-cultured pear orchards, respectively. G. molesta occurred most heavily in the mix-cultured pear orchard with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4.02-fold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no-cultured pear orchard, and the generations overlapped seriously. In mono-cultured orchards, G. molesta occurred more seriously in extensive managed orchard in the river side than that in the static tree orchard with frequently pesticides applic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peaks delayed for 8-28 d, and the occurrence of G. molesta was due to immigration. In addition, there were eight peaks of oviposition and six hatching peaks in mix-cultured pear orchard, and the neighboring peaks merged togeth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ed four bigger peaks in adult stag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G. molesta in different modes of management would be helpful for its scientific control.

Key words Grapholitha molesta; pheromone traps; regularity of outbreak; pear orchard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简称“梨小”,又名桃折心虫,属鳞翅目小卷蛾科,是北方果树上一类常发性害虫,寄主植物包括桃、苹果、梨、李、杏、樱桃、山楂、杨梅等多种果树。有关该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有关其扩散、寄主转移方面的研究较少,为害机理尚不清楚[1-4]。2010年以來梨小食心虫在库尔勒市的‘库尔勒香梨园持续发生,每年都有一些果园该虫暴发成灾,造成香梨严重减产,给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5]。不同果园由于栽培模式、管理方式及防治方法不同,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差异很大[6-7]。对梨小食心虫在新疆发生规律的研究较少[8-10],使针对该虫的防治技术缺乏有效支撑,严重影响了巴州特色产业‘库尔勒香梨的稳定发展。为明确梨小食心虫在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发生情况及不同果树品种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在单植和混植香梨园中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生动态,为该虫的可持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地

试验在新疆巴州农科院的3个常年受梨小食心虫为害的承包果园——15年生母本园,30年生河边梨园和20年生混植梨园中进行。其中15年生母本园和30年生河边梨园为单植梨园,以种植‘库尔勒香梨为主,有少量授粉树‘砀山梨。母本园0.65 hm2,株行距6 m×2.5 m,管理精细,每个生长季打药频繁(10次以上),梨小食心虫卵在园内不能正常孵化,因此受害轻,无蛀果;河边梨园0.53 hm2,株行距5 m×3 m,管理粗放,每个生长季打药很少(2~3次),梨小食心虫卵在园内能正常孵化,梨树受害严重,蛀果率20%左右。混植梨园0.77 hm2,株行距5 m×3 m;种有香梨、苹果、桃树和核桃树等,管理精细,打药少(3~4次),梨小食心虫卵在园内能正常孵化,梨树受害严重,蛀果率20%~30%。母本园与河边梨园相隔一条宽50 m的河,河边梨园与混植梨园相隔一条宽20 m的马路,3个果园在树龄、管理和品种上有差异,相距200 m以内,3个果园周围2 km以外有梨园。

1.1.2 性诱材料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以天然橡胶为载体的人工合成性诱剂,剂量500 mg,载体为反口橡皮头。诱捕器是依科曼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屋式诱捕器。

1.2 试验方法

1.2.1 诱捕器设置

各梨园分别悬挂诱捕器5个。将性信息素诱芯用铁丝固定在屋式诱捕器中央,使之与粘虫板相距1~2 cm。每园分别随机选取5株树,将诱捕器挂在树冠北侧距地面1.0~1.5 m的枝条上,诱捕器间距30 m×30 m。各诱捕器悬挂位置相似。

1.2.2 试验设计

1.2.2.1 各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消长动态

自4月上旬至10月上旬对单植梨园(母本园和河边梨园)和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雄蛾的消长动态进行调查。每5 d清除1次诱捕器内的雄蛾,记载5个诱捕器中雄蛾量,合计5 d诱蛾量。 每15 d更换1次粘虫板,每30 d更换1次诱芯。

1.2.2.2 混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卵和幼虫的消长动态

在混植梨园内,梨和苹果受害较重,症状不明显(蛀果);桃树受害最重,症状明显(折梢)。调查桃树叶片上落卵量。随机选取5株桃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随机调查50个新抽枝条,调查时间为4月下旬-9月上旬,每5 d调查1次卵粒数和折梢数,记载后将卵和折梢抹除。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管理模式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的影响

2.1.1 不同单植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

单植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如图1所示,2016年母本园和河边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均有5个高峰,河边梨园成虫高峰分别在4月15日、5月20日、6月24日、7月22日和8月22日,各代峰距35、35、28和31 d,与世代历期28~36 d吻合;母本园成虫高峰分别在4月15日、5月28日、7月8日、8月19日和9月20日,各代峰距43、41、42和32 d,与世代历期28~36 d不吻合,前3个峰距大于世代历期。除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与河边梨园一致外,第1、2、3和4代成虫高峰期较河边梨园延迟8、14、28和25 d,说明母本园第1~第4代成虫应是从其他园区迁入,且各代迁移时间逐渐延后。河边梨园共诱集成虫2 254头,母本园共诱成虫542头,母本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为河边梨园的24.05%。其中越冬代、第1、2、3和4代成虫发生量分别为河边梨园各世代发生量的120.61%、28.19%、23.61%、19.05%和1.58%。可以看出,除越冬代成虫发生量高于河边梨园,其他世代均低于河边梨园,呈递减趋势。说明单植梨园栽培、管理模式不同,梨小食心虫各世代的发生时间、数量不同,各世代迁移时间、数量也不同。

2.1.2 不同年份单植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

2016年和2017年河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如图2所示,2017年越冬代成虫于4月7日出蛰,全年有5个高峰,峰值分别在4月20日、5月26日、7月7日、8月4日和9月1日,各代峰距36、42、27、28 d。2017年越冬代成虫出蛰较2016年晚2 d,各代峰值日较2016年晚5~13 d。2016年共诱集成虫2 254头,其中越冬代5.8%、1代13.2%、2代39.9%、3代18.6%、4代22.5%。2代和4代成虫占62.4%,是主要发生代。2017年共诱集成虫1 241头,其中越冬代56.2%、1代20.9%、2代13.3%、3代5.4%、4代4.2%,诱集量逐代递减,越冬代和1代成虫占77.1%,是主要发生代。2017年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是2016年的55.1%。表明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不同,同一梨园梨小食心虫各世代发生程度不同,主要发生代也不相同。

2.1.3 单植与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比较

单植和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明显不同。从图3可知,2017年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于4月7日出蛰,全年有4个高峰,分别在4月20日、6月2日、7月21日和8月18日,峰距42、49、28 d。第1个峰值(越冬代)出现的时间与单植梨园(河边梨园)相同,第2、3、4个峰值出现的时间比河边梨园分别晚7、14 、14 d。与河边梨园相比,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少了1个高峰,峰值延后7~14 d,发生数量是河边梨园的4.02倍。原因可能是混植梨园中树种较多,开花结果期不一致,梨小食心虫在梨园内各树种间交替为害,使各相邻峰之间出现数量叠加,峰值增高后移,形成新的峰值。

2.2 栽培模式对混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卵和幼虫发生动态的影响2.2.1 混植梨园内桃树上梨小食心虫卵的发生动态

从图4可以看出,2017年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于4月16日开始在桃树上产卵,全年共有8个产卵高峰,分别在4月20日、5月2日、5月26日、6月9日、6月28日、7月13日、7月23日和8月22日,相邻峰峰距为12、24、14、19、15、10、30 d,除最后1个峰距,相邻峰峰距均不到1代。其中4月20日、5月26日、6月28日、7月23日和8月22日与2017年单植梨园(河边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越冬代、1、2、3和4代的产卵高峰同步,这5个峰相邻峰峰距为36、33、25和30 d,相距1代; 5月2日、6月9日和7月13日与单植梨园(河边梨园)产卵高峰不同步,相邻峰峰距为38、34 d,相距1代,它们与前5个峰交替出现,全年形成8个高峰。

2.2.2 混植梨园内桃树上梨小食心虫幼虫的发生动态

由图5可知,2017年混植梨园于4月27日出现梨小食心虫1代幼虫,全年有6个幼虫孵化高峰,分别在5月10日、5月30日、6月18日、7月8日、7月18日和7月28日,相邻峰峰距20、19、20、10、10 d。其中5月30日、7月8日和7月28日与其产卵达到峰值的时间5月26日、6月28日和7月23日相对应,峰值相隔39 d和20 d,相距1代,与单植梨园(河边梨园)第2、3和4代成虫峰值日相对应;5月10日、6月18日和7月18日依次相隔39 d和30 d,相距1代,与单植梨园(河边梨园)成虫峰值日不相对应。说明在混植梨园中有3个幼虫孵化高峰与单植梨园同步,还有3个幼虫孵化高峰与单植梨园不同步,它们交替出现。从日期上看,由于桃树出梢较梨树晚,卵孵化延迟,使第1和第2個产卵高峰叠加,形成1代幼虫孵化高峰,而桃树停梢较早,使第8个产卵高峰没有形成孵化高峰,所以幼虫孵化高峰较产卵高峰少2个。结合图3,混植梨园成虫高峰分别在4月20日、6月2日、7月21日和8月18日,相邻峰峰距增大为42、49、28 d,较幼虫孵化高峰各峰间距增大1倍,说明在幼虫发生期相邻峰相互叠加,使成虫高峰之间峰距增大,形成混植梨园成虫的4个峰。因此,从日期上看,混植梨园成虫高峰,除越冬代成虫的高峰(4月20日)外,其余3个高峰分别是由幼虫孵化高峰(5月10日、5月30日与6月18日、7月8日与7月18日)各相邻峰之间的叠加形成的,使混植梨园成虫高峰的出现较单植梨园迟,形成4个峰。混植梨园中梨小食心虫幼虫种群相邻峰之间的叠加直接影响成虫种群高峰出现的时间、峰距和发生量。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水平、不同栽培模式对梨小食心虫发生量和高峰期有明显影响。混植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扩增迅速,各世代成虫期持续时间长,分界不明显[11],进而造成了持续为害,发生数量远大于单植梨园,成虫有4个高峰,高峰日相比单植梨园有所延迟;单植梨园有5个高峰期,与梨小食心虫的年发生代数一致,其中管理精细的母本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轻,其中第1至第4代属于迁入为害,各世代迁入率呈递减趋势。由于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梨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是不同的,因此在生产中应考虑到树种或品种种植结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避免同一果园混栽桃、梨和苹果等果树。

梨小食心虫具有迁移为害习性,对果园不同品种和树种的为害程度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同一寄主上为害范围的扩展,表现为从受害重的果园转移到受害轻的果园持续为害;二是寄主种类选择上有明显的寄主偏好顺序,在不同的寄主间转移为害,为害时间延长,世代重叠。混植梨园中由于不同果树品种的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不同,食物的多样化为梨小食心虫提供了迁移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同一种群内个体间发育速率不同[12],导致严重的世代重叠,形成多峰叠加,高峰期延后,发生数量大幅增加。其中产卵高峰增加了3个,幼虫孵化高峰增加了1个,成虫高峰减少了1个,其造成的为害较单植梨园增加数倍。

梨园在不同年份的受害程度不同,降水量和温度是影响种群发生量的主要因素。2016年降水量较多,当温度达到20℃以上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种群发生量增加。河边梨园中第2、3、4代成虫最大发生量的较1代明显增加,其中第2代和第4代占到62.4%,是主要发生代;2017年降水量较少,种群发生量是2016年的55.1%,各世代成虫的发生量逐代递减,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占全年成虫发生量的77.1%,是主要发生代。而当温度高于20℃时,种群发生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2017年5月份温度较2016年低,其1代成虫发生量约是2016年的50%。

参考文献

[1] 范仁俊,刘中芳,陆俊姣,等.我国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6):1509-1513.

[2] 马之胜,贾云云,王越辉,等.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0):59-61.

[3] 王越辉,马之胜,贾云云,等.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2):75-77.

[4] 周仙红,李丽莉,张思聪,等.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1(10):76-81.

[5] 薛根生,杨玉琼,张萍.库尔勒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巴州科技,2008(4):11-12.

[6] 张利军,赵志国,李丫丫,等.不同栽培管理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程度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6):1532-1537.

[7] 植玉蓉,叶晓惠,兰英,等.果树混栽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1006-1009.

[8] 岳朝阳,张新平,杨森,等.喀什地区杏园内食心虫消长动态及赤眼蜂防治初探[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2):2376-2380.

[9] 林伟丽,于江南,薛光华,等.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消长规律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2):100-102.

[10] 张仁福,于江南,方斌,等.性诱剂在杏园梨小食心虫防治中的应用[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8):1517-1521.

[11] 张长禄,陈红刚.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果树,2011(4):42.

[12] MYERS C T, HULL L A, KRAWCZYK G. Effects of orchard host plants (apple and peach) on development of oriental fruit moth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07, 100(2): 421-430.

(責任编辑: 杨明丽)

猜你喜欢

梨园发生规律
课题:梨园漫步
“梨园”指戏曲界
“梨园”指戏曲界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