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语境下的村湾(庄)整治实践

2020-06-08刘建邦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整治

【摘要】村湾(庄)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05年至今,我国村湾(庄)整治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各阶段整治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传统村湾(庄)整治注重于改善物质空间环境,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湾(庄)整治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整治,统筹兼顾物质空间环境形态、产业经济提振、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社会治理等内容,并结合窑咀村村庄整治,开展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村湾(庄)整治;鄉村振兴;窑咀村

1、村湾(庄)整治脉络梳理

2005年至今,我国村湾(庄)整治实践经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三个发展阶段[1]。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功能互惠、用地挂钩,为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做好村庄整治工作,住建部发布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村庄整治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说明;2012年,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针,进一步推进城乡互动与一体化发展,2013年,住建部印发了《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从“保障村庄安全和村民基本生活条件”、 “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升村庄风貌”等三方面明确了村庄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2017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精准扶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阶段性谋划,同年,国务院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的村庄整治注重于村容村貌、坑塘沟渠、宅基地、市政配套、公服设施等物质空间形态层面的内容,着重提升农村的居住条件,对于文化传承与保护、乡土特色彰显、乡村社会治理、产业导入与经济提振等软性内容关注过少[2]。乡村社会是一个有机共生体,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缺一不可,该阶段的村庄整治过于注重“面子”工程,导致“里子”支撑体系缺位,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阶段的村庄整治增加了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保护的内容,对于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生产设施与生产环境治理工作仍未被重视,村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仍被忽略[3]。乡村振兴阶段的村庄整治是全面的整治,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强化产业经济导入、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内在支撑体系的内容,由里及表,实现村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系统的良性互动,引导乡村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2、乡村振兴语境下村湾(庄)整治新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更加注重五位一体的协调性、关联性、整体性。乡村振兴语境下,村湾(庄)整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湾(庄)空间发展、环境改造、交通提升、设施完善等物质空间环境层面,而应将乡村视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子系统有机共生、相互统一的完整系统,整治的内容需涵盖产业提升、文化传承、环境改善、品牌营造、机制创新等多个层面。

3、村湾(庄)整治实践

窑咀位于武汉市区一小时生活圈内,靠近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距离咸宁站、咸宁北站的距离均在15公里内,村湾周边有蕲嘉高速、京港澳高速穿越而过,距离三个高速出入口均在6.5公里范围内,未来可吸引武汉市大量游客。

3.1问题研判

(1)建筑风貌杂乱,场地景观缺失

建筑质量良莠不齐,建筑风貌杂乱不一,墙面材质、瓦片色彩、墙砖色彩、门窗材质等不统一。地面铺装多为水泥硬质,生态性、景观性缺失;庭院式住宅景观营造较少,且多未经打理;街道内路边绿化景观较少;公共环境缺乏管理,乱堆乱放、杂草杂木现象较多;田园景观未经塑造,处于初始状态。

(2)交通问题突出,基础设施欠账

大部分路面已硬化,为水泥硬质铺面,部分为泥土路;道路亮化工程已实施,但存在部分路灯不亮的情况;道路指示牌缺失,停车设施稀缺,目前无公共停车场。现状以排水沟渠为主,排水能力较弱;村庄无污水处理设施;现状电力、电缆线以架空为主,对景观影响较大;村湾内设有多处垃圾收集点,但垃圾桶较少;现状公共厕所条件较差且街道内无布点。

(3)产业层次单一,文化IP流失

纵观窑咀的发展历史,围绕“渔”衍生的功能产业始终贯穿其发展的脉络,包括捕捞、交易、餐饮、养殖等。近年来,“渔”也在其发展中逐步没落,老码头、交易市场废弃,村民由“渔”转“农”,“渔”文化IP流失。

3.2整治实践

(1)提升优化产业,激发经济活力

以渔业文化为核心,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联动,打造以“渔文化”为主题的生活体验与产业孵化结合的综合型产业区。打造四大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农业、渔业休闲产业、教育研学产业,构筑三大体验区:老街乡俗体验区、窑咀风光生态区、特色娱乐休闲区。提炼历史文化要素,塑造窑咀十景,再现窑咀记忆。

(2)整治村湾环境,优化景观风貌

重点整治主街两侧的建筑立面和十个景观节点,打造窑咀十景。

①窑咀记忆馆

承载着窑咀村村湾记忆的场所,有渔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室内外陈展空间。在原窑咀小学的基础上进行原址重建,保留场地记忆、建筑肌理,重新组织游线,规划功能。

②智慧渔乐湾

作为窑咀村内部的服务平台,承载邮政、电商平台、金融服务、智能管理等功能。将原窑咀信用社的房屋进行改造,重新赋予其新的功能。

③窑咀老窑遗址

窑咀村原先烧窑的地方,随着渔业的新兴与发展,这里成为了窑咀村的历史。结合渔文化元素,利用村庄内的渔网、木材、竹材对窑址进行保护与景观重塑,保护窑咀的历史,珍惜窑咀的记忆。

④渔镇老街

挖掘本土的建筑风格集合当地的渔文化,利用朴实的材质,对老建筑进行改造,重新规划功能。

⑤渔乐广场

将原有的小庙迁移到空地中央,结合地形高差,可以规划成具有特色的拾阶而上的广场,亦是一处亮丽的景观节点。

⑥水岸廊亭&生态停车场

在村庄东部与省道360之间有一处水面,依托滨水风光,打造观景廊亭,在这里可以品一壶清茶,尝一桌美食,赏一幅美景。

⑦渔乐湾综合服务中心&红心驿站

从省道360下来,在进入村庄的主要道路南侧规划了综合服务中心,集咨询服务、警务、休闲、零售等功能于一体,为外来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⑧观景码头&渔市码头

规划景观游道串联两码头,两码头之间的景观项目依据渔文化进行命名(打撒-地笼-板罾-得鱼)。观景码头由得鱼台、三叶舟、晚霞亭三部分组成,利用地形高差,设置架空延伸至水面的观景平台。

⑨渔市码头

渔市码头由打撒台、地笼游道、鲜鱼市场三部分组成,规划的鲜鱼市场位于窑咀村南部临水的空地上,为渔民提供渔市交易的集散场所。

⑩渔樵市集

桥上集市古已有之,为恢复历史场景,现将窑咀大桥打造成临时集市。桥上有小商贩设立的临时摊位,销售一些当地的特产。

(3)完善配套设施,夯实硬件支撑

①规划村庄内近期道路建设主要包括老街道路改造、步道以及自行车道建设工程。规划村庄内亮化系统主要分布老街、村庄内部道路及规划项目内,共规划设置57盏路灯。

②规划村庄内新增标识系统分为寻向指示牌、旅游信息总览牌、景点信息牌和警示信息牌四类。 标识系统以当地木材为主要材料,表面涂防腐漆,运用麻绳、铆钉、渔网渔具等辅助装饰,突出标识系统的民俗风情。

③生活给水:窑咀村自来水已覆盖,少数村民仍习惯采用自打井水的供水方式。排水设施:规划村庄内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生活污水:污水采用适用于乡村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稳定塘的工艺对其进行无动力生态处理;雨水:规划村庄雨水分片收集,采用明沟暗渠收集雨水,其中村庄内明沟驳岸硬化处理,田园内明沟驳岸自然化处理。

④电力整治建设:变配电器宜采用室外箱式型,应采取防护、防雷与防水措施,美化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排管埋地敷设。

⑤消防建设:结合综合服务中心,广场,渔镇老街,窑咀记忆,文化礼堂等人流较大场所设置微型消防设施。

⑥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规划6处公厕,4处为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独立公厕,结合渔镇老街与美食街项目设置;另外2处公厕结合老街布置。规划2处垃圾收集点。

参考文献:

[1]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10):1837-1849

[2]仇保兴.我国农村村庄整治的意义、误区与对策[J].新农村建設,2006,13(1):1-7

[3]陈实,耿虹,王小莉.兼顾“刚性管控”与“弹性引导”的村庄整治策略探索--以恩施市五峰山片区村庄整治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37(2):96-106

作者简介:

刘建邦(1986-),男,研究生,湖南益阳人,汉族,工程师,主要从事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整治
撮粮之术(下)
如何提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效
土地整治进行时
以专项整治新成果开启作风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