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在胃粘膜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6-08黄爱明张娅高月红徐静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胃镜内镜胃癌

黄爱明,张娅,高月红,徐静涛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胃黏膜病变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重大疾病[1]。胃黏膜病变通常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溃疡、糜烂及出血等,常见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黏膜化生、胃溃疡及早期癌变等疾病,若未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手段,将会导致胃黏膜病变恶化发展,严重可致胃黏膜出现癌变,诱发胃癌[2]。临床上在治疗某种疾病时均需要通过准确有效的检查,对于胃黏膜病变主要是采用胃镜检查,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及进步,发现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技术在诊断消化道疾病中能够获得显著成效[3]。鉴于此,本次研究在胃黏膜病变患者护理中应用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展开相应的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 年7 月1 日到2019 年7 月1 日消化内镜室行胃镜检查的120 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 例,男38 例,女22 例,年龄18~75 岁,平均(51.89±3.05)岁;对照组60 例,男39 例,女21 例,年龄19~76 岁,平均(51.25±3.78)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可比性成立(P>0.05)。

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自愿接受胃镜检查;(2)检查前未进行免疫治疗及放化疗治疗;(3)同意参与研究且知情;(4)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无法配合检查操作者;(2)心、肝、肾等功能严重不全者;(3)临床资料缺失者;(4)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予以常规胃镜操作及标准护理,叮嘱患者禁食、禁水6 h,在检查前常规服用咽喉部麻醉药物,告知患者基本情况,指导体位摆放,准备好检查前需要的相关设备及器械,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等检查工作,护理人员、内镜操作及麻醉医师均需要在患者麻醉之前掌握病史,注意是否存在麻醉药物过敏史或禁忌证等,若伴有休克症状则需在检查之前纠正休克,并监测呼吸、脉搏及血压等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则积极处理,对于佩戴义齿患者,则需在检查前取下,包括影响检查的饰品等。对照组使用EPK-150 主机白光检查活检方式,对胃黏膜直接钳取予以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组采用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检查:使用智能电子染色主机(EPK-i7000A)内镜进行检查,常规麻醉后,并将头部妥善固定,插入内镜,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在胃镜抵达咽喉部时,同步指导患者进行吞咽,促使胃镜经过咽喉部,无需吞下唾液,避免出现呛咳,若出现呛咳,则考虑气管内存在唾液,需轻微下压左嘴角,帮助患者排出唾液,若患者发生恶心不适感,则需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使全身肌肉放松;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病变位置,明确病变位置后,使用智能电子染色内镜的染色技术进行检查及采集图像,并予以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与漏诊率进行对比和分析。对检查的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百分制,其中包括非常满意(>80 分)、一般满意(60~80 分)及不满意(<6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 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中存在28 例肠上皮化生(46.67%)、15 例不典型增生(25.00%)及4例早期癌变(6.67%),观察组确诊47 例胃黏膜病变,准确率为78.33%,漏诊率为21.67%;对照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中存在24 例肠上皮化生(40.00%)、14 例不典型增生(23.33%)及0 例早期癌变(0%),对照组确诊38 例胃黏膜病变,准确率为63.33%,漏诊率为36.67%;观察组诊断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胃黏膜病变作为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早期予以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预后尤为关键。胃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发病率,由于大多数患者在发现胃癌时已处于晚期,导致预后效果欠佳[4]。现阶段对于胃癌治疗主要是以放化疗、手术等综合方案为主,手术需要切除相应的病变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阻断癌细胞扩散、转移,但大量研究显示,多数患者由于处于晚期胃癌状态,尽管接受了综合治疗,但术后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尽可能是在早期予以准确的检查,便于后续更好的治疗及恢复。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内镜在临床应用范围上越来越广泛,并且也逐渐从以往的单一检查功能发展成能够借用激光、电刀、微波等手段来进行辅助治疗。胃镜检查作为消化系统常见检查手段,能经胃镜直接观察到胃部病变情况,可明确病变位置、状态及性质,并且可取相应的活体组织辅以诊断,但单一的胃镜检查在显示病灶具体变化情况方面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本次研究观察组应用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检查在确诊率与护理满意度上远高于对照组,与葛加玲等[5]研究结果中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检查确诊率达到77.89%结果类似,由此可见此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智能电子染色内镜主要是运用信号处理技术、光学技术以及黏膜与血液广谱特性,在检查时能够提高腺管及毛细血管细微状态的可见度,充分利用光波长来提高图像分辨率,同时,电子染色内镜中所具备的染色放大镜,能够选定不同的分光图像,选择性观察不同病变部位,增强胃黏膜表面结构表现,进而有效诊断及鉴别出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从而为临床医师开展后续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胃黏膜病变患者护理中实施智能电子染色内镜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镜内镜胃癌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