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傍文字(外两篇)

2020-06-06厉鑫

雨露风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密州东坡苏轼

总是对作家安意如的文字钟情,大学以来的每个寒暑假都要借阅安意如的书,怕是读书笔记也来回做了几遍了。但不论读个几遭,对书中的内容再熟稔,每次一碰触到“陌上花开”“世有桃花”和“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些字眼就不由得顿住脚步,“安意如著”这几个字也会给我莫名心安,让我不忍错过,于是数次重逢。

说到底,是爱极了她书中营造的恬静境界,仿佛同世间一切喧嚣隔绝开,那流淌在笔下的,不只是穿越千百年依旧扣人心弦的爱恋故事,更是写作人对文字的一腔敬畏与一片赤念。诚然,成就任何事业都需要耐住寂寞,坚守专注,写作亦如是。沉静、缄默,与文字共生,热爱镌刻于骨血。

翻开手边的《陌上花开》,分明是一贯温柔优雅的文字,品下来我竟被刺得遍体鳞伤。大概人总能轻易原谅自己的本性被暴露,我开始细细搜寻我对于写作事业的愧怍。

“我完全没有时间空虚,这些人事已经占据了我全部的心……倘使我分心去做别的事情,我对他们的感情就会被削弱,写出来的文字也淡薄无味。若我心有别念,他们即不再信任我。”若心有别念,他们即不再信任我。如不奉一颗执着真挚的心对待写作,文字负我,而我即负我自己。

我生命的某个时段,发现文字有别样的魅力,文字串联,描摹世间百态,照进心底角落。笔为武器,锋芒尽显,洞察人性。我明白,这是与文字结了缘,是造物主留存予我的印记,与它今生今世互牵。这中华文字的排列,竟能道尽心里隐蔽的情绪,化无形为有形。哪怕是不曾对文字敏感的人,如若外界种种纷杂,生生隔断了他与爱人的情意,你在他面前读那段:“我知道,我是无法成为你的伴侣,与你同行。在我们眼所能见耳所能听的这个世界,上帝不会将我的手置于你的手中。”他怎會不因这击中心房的文字而动容感伤,思念和遗憾翻涌?

而真正感人至深的作品,不应是刻意雕琢的,抑或有着明确的功利性,灵感和文字应如山间潺泉一般顺流而下,毫无阻滞,自然却惊艳。下笔时的感情要是饱满的,一气呵成且及时,以封锁当时的悲欢。时过境迁的操笔之作,只言片语,零零碎碎,就像焚烧过后的壮丽宫殿的断木残垣,徒剩悲号和凄凉。而我这个不忠的写作者,更像一个绝望的破产者,不必妄图凭借散落得不成模样的破败情绪,去编写一篇多么情真意切的诗文,我已失去同读者诚实交谈的资格。结局唯有感情削弱,文字淡薄。

原来深刻会被时间稀释,惊心动魄不过是一场光阴的谎话。我欲求我的文字充满穿透力和感染力,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后,我变枯骨都不要紧,只要我们彼此参透,时空皆可平,灵魂碰撞的刹那,我可含笑。

毛姆在《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中言:“任何瞬间的心动都不容易,不要怠慢了他。”写作者善于捕捉生命中那些无法重来的时刻,化作诗行流淌于笔尖。山头染雪、暮霭坠日,旁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也必得以笔来句读。

写作者,不为人理解的性情,恰是天赋。被固执、悲观、清冷逼仄着,生出细密的刺痛,可你要用一支笔,活出此生的浓烈,这一世,值得。

依傍文字,永远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者。

岁月荒老,做一枚静默的研墨人。

阅读之路,成长轨迹

从小学起写读后感,到中学时代的语文作文课作业,也总有那么几次题目是关于读书的。到了大学各类读书征文活动丰富多彩。总之这一路走来,“阅读”一直萦绕在学子心头,我们亦是越来越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古人讲求“吾日三省吾身”,道出审视自己为做人一大原则。当我开始着手一篇新的读书感想时,我会把过去我所写的读后感以及读书心得稿件通通翻出,仔细回味。这难道不是一种鲜活地记录成长历程的方式吗?

透过纸张和那些稚嫩的字体,我看懂了一路的轨迹,是长大的轨迹。

小学充满童真童趣,小女孩时就向往着冰心奶奶文章中描述的“吹泡泡”游戏,读书笔记中表达了盼着自己能呼唤来小伙伴一起吹泡泡的想法。中学时代内心动荡不安,分明是不够成熟却偏对师长的劝诫一味回驳,并固执地向这个世界讨要说法。当我回首初中岁月时不得不对当时的我下一个这样的定义:童真童趣渐渐远去,倒是平添了几丝敏感。所以那些华而不实、读起来淡淡感伤满怀心事的字句入了我的心。最典型的事件莫过于用“葬一年轻狂于海,易未来如花之期”来鼓励即将冲刺中考的自己了,有些啼笑皆非。高中各科笔记成了我的“主阵地”,成绩可喜时写一句“前路可期皆坦途”,成绩惨淡时来一句“我败北,没有人愿意把赌注下在我身上,但我有自己值得期待的东西”,也不管看到笔记的老师会不会认为我无病呻吟。

我已经抓不住十岁的天真烂漫和高中时的文艺伤感了,步入大学,二十岁的年纪,更重要的是磕磕绊绊地经历人事,然后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时的我喜欢研究心理学,因为要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读《竹林七贤》,走进传统文化是专业所需;特地找来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毕竟大学是可以考虑和谈论爱情的时候了,我会遇见心动之人,所以我必须懂得爱情;我还会留意主持人董卿,她气质优雅,谈吐不俗,想必是阅读带给她的营养,多年沉淀过后得到了展现。她推荐的书目《静下来,一切都会好》《做内心强大的女人》《北大女人气质修炼课》等,帮助我成为更恬静淡然的女子。

想把这广阔天地走遍,锦绣山河、高川湖泊;想让这波澜历史再度登台,皇权更迭、朝代变迁;想历经伟人跌宕起伏的一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幻想过无数可能,然而只能追忆,从书中撷取历史的只言片语,试图让它鲜活。我们总被世俗牵绊,没法如三毛一般,放下一切去追逐撒哈拉。所幸读书为我们开启一个又一个世界,仿佛拥有了几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去往世界各地环游,体会不同时代各类人物的命运,这兴许是阅读的一个动容之处。

浅读历朝史书,最难以忘怀的就是魏晋时期。那枭雄曹操,那驻颜好物五石散,还有回荡着的“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的美谈,无法不心驰神往。那个动乱年代,士人动摇不得政坛日日变换的风云局面,只好解放自我。阮籍猖狂,嵇康含冤,钟会狡诈。高平陵事变欲将曹氏天下改为司马氏。读史以正史为先,《竹林七贤》讲解厚重历史,今人叹为观止。书中不俗的评论给人以震撼,是为一大亮点。多年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逼迫汉献帝交出大汉江山,多年后司马炎篡夺曹氏政权,与当初野心勃勃的曹操手段如出一辙。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不知谁说,懵懂少女想要懂爱情就要读王小波,恋爱受伤要从泥淖中挣脱也要读王小波,因为他的《爱你就像爱生命》点透了很多爱情的真谛,他不伤怀不悲秋,让未恋爱的人充满期待,让恋爱的人重拾信心。于是我借阅来放在枕边,当作一天学习生活结束后身心栖息的“精神疗养品”。它不只谈论爱情,还有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是两个深切思念和爱恋着的人啊,向对方敞开心扉。对他们来说,遇见彼此就是遇见了最美好的时代,才得以成就最真挚纯净的感情。“我不要孤独,孤独是丑的,令人作呕的,灰色的。”所谓爱你就是时时刻刻愿意跟你在一起,并且讨厌孤独了;“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所谓爱就是相濡以沫风雨前行;“你真好,我真爱你。可惜我不是诗人,说不出再动人一点的话了。”最动人的你已经给我了,你的情书无与伦比。

童年天真,少年张狂,青年理性。的确没有两个人的人生境遇完全相同,但每个人在每阶段的人生总有共同特点,而每段时光都有着不同的阅读姿态,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轨迹。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记录者,直至暮年。愿从阅读中找寻自己,刻绘自己这一生独特的姿态。

一座山,一段东坡奇缘

漫漫历史长河,多少风流人物。明君枭雄骚客,值得后人敬仰。若要我从五千年浩浩荡荡的文明中撷取最灿烂的部分,我认为那便是宋词;若要我从千古风流人物中择选最为之钦佩的,那便是文豪苏轼;若要我以先贤品质做精神支撑,那便是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豪迈之情。

或许,我对苏轼之所以心怀特殊别样的情感,因着他曾在我家乡小城最负盛名的景点——五莲山,留下诸多足迹,给景区文化增添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异地求学之人,读苏轼,自然地就勾起了对于家乡一草一木的眷恋。雄伟的五莲山本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于天地间。加上文人墨客涉足于此以诗词名篇描绘点染并留下趣谈,方才落实这山钟灵毓秀的美名。

我已是许久不来五莲山了,“十一”假期第二天,清早拉开窗帘发现竟是小雾天。回想昨日建国七十周年阅兵时的大晴天,与今日的潮湿形成了强烈对比。我心下暗自揣测,可能太阳公公昨日也为这一场民族盛事激动欢呼,散发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今日疲了倦了,收敛了光芒休憩调整去了。不过这种蒙蒙雾天刚好适合爬山,会真切地嗅到来自泥土的芳香气息,也不会使登山的人过于燥热失去兴致,这才决定前往五莲山。五莲山在薄雾的笼罩中仿佛未清醒的婴孩,揉着惺松睡眼,几座修建在半山腰的寺庙显得格外神秘安静,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如镀了绿,分外明艳。就是这山,在千年前与苏轼结下不解之缘。严格地说,当年苏轼活动的主要区域是九仙山,九仙山亦是当地一座美景与奇闻兼具的秀丽之山,而五莲山和九仙山隔壑并峙,均属五莲山风景区。“强强联合”之下,更别有一番景致了。

熙宁七年,苏轼调往密州任知州,五莲山与东坡的奇缘就此开始。苏轼,他不是政治上失意便心下黯然的苦闷文士,踏上这方土地时人将至不惑之年,早已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可他仍要为自己的生命高歌:我尚能杀敌报国!东坡实是“狂人”,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豪情冲天,腾空出世。他在密州境内,在五莲山脚下,抒发少年气概。我似孙权,弓如满月;锦帽貂裘,席卷山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心皎皎,愿君明鉴。东坡风发直冲云霄,千年前的密州他曾真切热烈地,抒发他的满腔爱国热忱。

这次爬山我不知走了哪条路线,没几步便得遇“苏轼醉酒”。从仙人池下行,游道东侧平台上有一石像半躺于地,斜倚着酒葫芦,仿佛醉酒小憩。这姿态像极了“诗仙”李白,实则是苏轼醉酒之地。然而我心中最惦念的是五莲山上苏轼题刻处——“奇秀不减雁荡”。雁荡即雁荡山,位于浙江,全国十大名山之一。依托火山活动带而生的山,其雄险峻美可想而知,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东南第一山”。苏轼收到时任乐清县令的挚友周邠寄来的《雁荡山图》,为山景所吸引,遂文思泉涌作诗两首,诗云:“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东坡极尽笔墨,将九仙与华山并肩媲美,认为九仙冠压京东地带群山。哪怕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也未让文豪苏轼如此醉了心神,给予如此高的赞誉。

事实证明,被冠以“奇秀不减雁荡”之名,五莲山才名动天下。千百年来,这就是它最响亮的名片。东坡此语一出,不论后人再给它多高多别致的评价,都显得逊色。“奇秀不减雁荡”,就是为五莲山量身打造的。

然,可惜的是,苏轼停留在密州的时间太短,世事总是无常,无情推人前进。熙宁九年,朝廷诏谕,苏轼“罢密州,徙徐州。”算来,苏轼来到密州已两年。这两年,他多次登临五莲山,为著名景观白鹤楼题字,连石洞旁巨大的磐石,都要起一个灵秀的名字——留月。五莲山至今多处墨迹皆为苏轼亲笔题写。东坡率真,他依恋极了这儿的山水甚至人情,离别之时不舍和感伤在诗中毫不掩饰: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圣上诰命紧急,这山,这月色,这鸥鹭,让我再看一眼,与你们远远地道别。这里的万物生灵,我在垂柳下、矮槐前曾与你们促膝长谈,希望我们两不相忘。人世间凄凉事太多,你们保重,我亦保重。

两年,于漫漫人生路途而言,实是短暂。东坡一生仕途坎坷、辗转多处、颠沛流离,命运几乎未曾善待过他。不知是多少年过去,东坡垂垂老矣。行将就木,颤颤巍巍地写下最后一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好像屈服了,暴露了内心的脆弱。和世界交手搏斗这些年,当年密州那个立志“西北望,射天狼”、意气风发的中年男子,被现实伤得千疮百孔,变作身心枯槁的老者。临行前翻阅诗文,追忆往昔,总结平生,那诗文是他人生足迹的无声记录。当“熙宁七年任密州知州”“奇秀不减雁荡”“《江城子·密州出獵》”等字眼遁入他的眸中,我相信东坡会动容,会落泪。会记得那座山,那段奇缘,那片他深沉爱的土地。

回首便他年。是东坡成就了五莲山,赐予它“奇秀不减雁荡”六字,使它拥有尊严和身份;而五莲山同样成就了苏轼,向他敞开怀抱,任由他挥洒豪情,激扬文字。一代文豪与一座名山的邂逅,各自绽放华彩。山巍然屹立于齐鲁大地上,见证这盛世中华。诗文逸事流芳百世,滋养华夏儿女。

作者简介:厉鑫(1999-),笔名悄释,山东日照人,汉语专业大四在读。渌水诗社社员。

猜你喜欢

密州东坡苏轼
密州在哪
从善如流
坚硬与柔软
早春欣见海棠绽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题铭砚洗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