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俗语在留学生中级口语教学的考察分析

2020-06-06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本俗语留学生

(东北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一、汉语俗语及俗语与留学生口语教学

(一)汉语俗语及其特点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受某种事和物的启发,有感而发,看似普通但其实极其珍贵的语言。俗语经过人们口口相传并不断地补充、修改完善,最终成为固定语句。俗语在世界上诸多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汉语俗语是汉民族口语的精华。广义的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俗成语等民间语言;狭义的俗语指的是较为固定的、流传时间较长的、富有哲理的、生动活泼独立通俗的语句,如“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汉语词典中对俗语的定义分别有:“俗语,民间流行的、通俗而语意警醒或诙谐生动的定型语句,也说俗话”[1];“俗语,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也叫俗话”[2];“俗语,(1)民间流传的说法(2)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3)方言土语”[3]。归纳起来,俗语这一概念的特点有两点:其一是通俗并广泛流行,其二是语句定型,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文所论的俗语即是狭义范畴的俗语,不包括谚语、歇后语等在内。汉语俗语作为老百姓口语的精华,它表意幽默,形象生动,相对而言简单易懂,说理深刻。在朴素的话语中蕴含智慧和真理,话俗理不俗。这是俗语内容上的特点,同时俗语语言多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对仗的手法,同时注意押韵,体现出了汉语独有的语言风貌,又工整凝练,实在是汉语语言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俗语按内容分类包括:修身治学类、为政类、待人处事类、智谋技艺类、伦理道德类、世态习俗类和生活常识类等,可见俗语内容包罗万象,可以说是生活的提炼。俗语从来源上看源头不一,有的来自典籍,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有的来自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来自文学作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三国演义》)。还有很多俗语来自老百姓的生活之道,如“火候不到不揭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俗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言语中,无论学历水平如何,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会使用一些俗语。可以说,中国人真实的生活中,离不开俗语。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在课本中,甚至更多地是在生活中学到俗语。

(二)汉语俗语与留学生口语教学

俗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么普遍,留学生在汉语口语学习中是否会接触到汉语俗语呢?是否应该学习一些常用的俗语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些留学生在初学汉语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可能会在课堂上用“不怕慢,就怕站”这六个字来鼓励他。这六个字每个汉字都很简单,语音又押韵,也反应出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既好记又可以带来学习动力。这六个字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会并灵活应用,殊不知无形中也学习了汉语的俗语。许多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学到几则俗语,不过留学生缺少对汉语俗语的整体认识。

俗语具有简练生动的特点,同时蕴含着汉文化汉民族的特点,在留学生进入到中级阶段以后,汉语口语学习中应该适当学习一些汉语俗语,让自己的汉语更中国、更地道。学者周小兵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禁忌语、吉利话、隐喻、成语、歇后语、习惯用语等,大多含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反映出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是中高级交际文化教学的重点”[4]。我们在中高级别口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汉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民间语言的教学,应该将中国老百姓的活生生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学生们学到的口语应该是中国人真正说的,真正用的汉语。俗语学习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口语教学中离不开中国人常说的俗语,俗语中蕴含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国的文化信息,中国的传统习俗等又是文化的因素。因此,在口语课中适当加入俗语的教学十分有必要。

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汉语教学俗语的研究散见一些论文,近年来许多学位论文也将焦点集中于此,如:石美丽(2012)、杨程(2014)、韩姝雯(2015)、黄翘楚(2015)、吴雅婷(2016)、刘佳(2017)、彭潇颖(2018)都撰写了关于俗语或熟语教学的学位论文。

二、三本中级口语教材中汉语俗语出现情况考察

我们针对留学生的口语教材中是否有俗语的介入呢?这里我们基于中级阶段口语教学,择取三本中级口语教材,考察汉语俗语在教材中出现的情况,看看俗语出现的几率和教材对俗语的注释情况。笔者选取的三本口语教材难度相当,各有侧重,其中两本是普通汉语进修中级口语教材,一本是汉语言本科专业系列教材。三本教材的编写出版年限不同,对待俗语的解释及重视程度也略有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推进,教材对俗语的注释更趋于细致化。三本教材俗语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三本口语教材的基本情况及俗语在教材中的基本信息表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three oral textbooks and basic information of common sayings in the three textbooks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三本教材每本教材俗语的数量都在10则以上,主要都在课文中出现。在注释方面,《汉语中级口语教程(下)》这本教材存在一定缺憾,注释部分欠缺。其他两本教材均有注释,由于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I)》出版时间略近些,编者对俗语给出了英文注释,这一点较之其他两本教材有所进步。同时近几年出版的发展汉语《中级口语(II)》在俗语数目上也较之其他两本教材更多。三本教材详细的俗语条目见表2。

表2 三本口语教材中出现的汉语俗语一览表Tab.2 A list of common sayings in the three oral textbooks

表2列出了三本教材中出现的具体俗语条目,这些俗语都是中国人在口语会话中常说常用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俗语中有来自老百姓生活朴素语言,如“这山望着那山高”,也有来自于历史典故的内容,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很有趣的是不同的教材中有重复出现的两个俗语,分别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和“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这两句俗语的普及性。课文中所选的俗语都是紧贴课文会话,非常贴切地穿插在口语会话中,俗语的使用让口语会话更加生动,也显得教材口语内容更本色,具有口头语言的特点。通过对三本中级口语教材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汉语口语教材中注意到了汉语俗语在口语会话中存在的普遍性的特点,教材的课文中适时地加入了俗语的内容以还原中国人的会话。可见,汉语俗语在中级阶段口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掌握一些常用俗语是对中级水平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三、中级水平留学生俗语学习与掌握情况调查反馈

(一)调查问卷反馈情况

为了考察中级学生俗语学习情况,我们在国际教育学院中级水平的5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1份,回收问卷50份,该调查有效。此次涉及调查的学生国别情况如下:亚洲生源:韩国22人,朝鲜14人,越南2人,日本1人;欧洲生源:俄罗斯4人,白俄罗斯2人,波兰4人,非洲生源:多哥1人。所有学生汉语学习年限均在一年以上,所测学生汉语学习的平均年限为2年。此调查问卷意在反映出中级阶段留学生对俗语是否知晓,对中国人常说常用的10则俗语的了解情况以及对俗语学习的兴趣度。此次调查问卷共20道题,题1-4意在察看学生对俗语的基本掌握情况,调查反馈见图1。6-14题为10则具体俗语条目,考察学生们的掌握情况,见图2。15-20题意在调查学生对俗语的总体感觉及学习意向。

图1 留学生对汉语俗语基本了解情况反馈图Fig.1 Feedback of foreign students’basic understaning of Chinese common sayings

图2 调查问卷中10则常用汉语俗语学生们作答情况图Fig.2 Ten commonly used Chinese common sayings were used in the questionnaire

(二)调查问卷反馈分析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中级水平的留学生对俗语有一定的了解,教学和学习中也接触过俗语,但是在与中国人实际对话中听到的不多。这可能是由于留学生跟中国人对话主要限于生活简单对话,没有一些俗语使用情境。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具体的10则俗语的理解情况。这10则俗语包括:“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怕慢,就怕站”“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理解最好的俗语是11题,“不怕慢,就怕站”,只有10%的同学表示不太理解,这句俗语很有可能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说的鼓励学生的话语,因此熟悉度最高。学生理解度最低的俗语是12题“不管三七二十一”(60%不太理解)和14题“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66%不太理解)。这两句话在中国人的口语中是较为常见的俗语,不过对于其含义,许多同学表示不能理解。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对这类没有文字障碍,但实际意义却摸不着头脑的俗语存在疑惑。这也反映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留学生对一些常用俗语能够理解,但是那些具有独特民族性、有民间文化积淀,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一些俗语比较难理解其真正含义。

还有余下的题目15-20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俗语的整体印象,察看学习意向。调查结果如下:32%的学生认为学习俗语很有必要,68%学生认为可以学一点;24%的学生认为俗语不难理解,70%学生认为俗语个别的难理解,6%学生认为难理解;34%的学生认为俗语挺有趣,64%学生认为俗语还可以,2%学生认为俗语没什么意思;42%学生很想在汉语口语教学多学习俗语,56%学生可以学一点,2%不想学习;关于学习方法方面,42%学生喜欢在课堂学习,26%学生喜欢看相关书籍,还有32%学生倾向于看电视剧电影学习;如果开设一门俗语课程的话,40%学生表示非常欢迎,48%学生表示有时间会学,12%学生表示不感兴趣。留学生普遍认为俗语比较有趣,对俗语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且有学习的必要,学习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课堂、看书、电视剧)。

四、留学生中级口语课引入俗语学习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教材的考察和对留学生俗语学习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留学生中级口语教材中涉及了一些俗语语言点,中级口语教学需要汉语俗语的介入。中级水平留学生自身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些汉语俗语,并对俗语有一定的兴趣,有学习意愿。汉语俗语是汉语口头语言千百年来的精华积淀,在民间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想要练就纯正的汉语口语能力,势必需要提高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熟语的学习。同时,俗语中蕴含着中国民间智慧,其句式有汉语的对仗、比喻、夸张、押韵的特点,言简意赅,同时还存在着古汉语的句式特点,对于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增进汉语文化学习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汉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重视起俗语内容的教学。对教材中提到的俗语,应准确精当地阐释,帮助学生理解并会运用,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增加几则适合语境的汉语俗语,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另外,如果教学单位有条件,可以开设以汉语俗语为主题的选修课程或讲座,丰富学生们的学习。

猜你喜欢

三本俗语留学生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与人名有关的英语俗语
客家俗语巧诵读
留学生的“捡”生活
“莲菊两歧”与甲戌、己卯、庚辰三本成立的序次——《红楼梦》创作过程研究又一例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数字俗语
会思考的食物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