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

2020-06-05马应祥宋坤蔚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剂量支原体肺部

马应祥,宋坤蔚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疑难性疾病[1]。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但均以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为前提。其主要表现为合理应用抗生素7 d后仍持续发热、咳嗽、喘息[2]。体格检查肺部常听不到啰音,或啰音出现较晚,当有肺不张时,肺部叩诊呈浊音,肺部听诊一侧呼吸音减低。肺部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为目前主要的辅助检测手段。目前除了对症治疗外,常配合更换敏感抗支原体抗生素、联合应用抗生素、免疫治疗,甚至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等[3]。

笔者多年致力于儿科疾病的研究,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炎性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8.3±1.6)岁,平均病程(8.7±1.2)d。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8.1±1.9)岁;平均病程(9.6±1.4)d。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5例,观察组脱落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①具备咳嗽、喘息等呼吸道表现,伴胸部影像学单侧或双侧异常改变。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依据为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阳性(急性期滴度≥1∶160)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P核酸扩增技术PCR阳性;②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 d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医学诊断;②年龄2~14岁;③患儿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

1.4 排除及脱落标准

排除标准:①重度肺炎、肺结核病史尚未痊愈;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儿;③过敏体质或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脱落标准:依从性差,失访者,资料不全患儿。

1.5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退热、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止咳化痰、吸氧等。

1.5.1 对照组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国药准字H20080284),每日2次,每次15 mg/kg,静脉滴注。

1.5.2 观察组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国药准字H20080284),每日1次,每次15 mg/kg,静脉滴注。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154),1~3岁:1次2 g;4~6岁:1次3 g;7~9岁:1次4 g;10~14岁:1次6 g。每日3次。

两组疗程均为14 d。

1.6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指标参照《肺活量和通气功能测定的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5]检测肺功能指标[呼气达峰时间(TPTEF)、达峰容积比(PFV)];②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1.7 疗效判定[6]

治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15 d内全部消失,X线检查肺部阴影基本吸收。显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15 d内大部分消失,X线检查肺部阴影大部分吸收。好转:15 d内部分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或X线有所减轻。无效:15 d以上部分症状和体征未减轻或加重者。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8%(55/58),高于对照组的81.8%(45/5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TPTEF、VPTEF、PFV)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2。

组别TPTEF/s治疗前治疗后VPTEF/mL治疗前治疗后PFV/%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5)0.13±0.040.14±0.0912.35±3.5913.17±4.1526.84±7.6127.64±9.37观察组(n=58)0.15±0.050.37±0.1113.84±3.6225.38±5.6925.64±7.5354.64±10.38t值1.62719.6371.03820.3841.16721.681P值0.1510.0000.1370.0000.1720.000

2.3 两组患儿促炎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促炎因子(TNF-α、IL-6、IL-17)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促炎因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3。

组别TNF-α(mg·L-1)治疗前治疗后IL-6(ng·L-1)治疗前治疗后IL-17(ng·L-1)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5)2.71±0.431.25±0.31113.52±18.2389.23±12.0743.61±9.5730.27±8.26观察组(n=58)2.69±0.390.64±0.15109.62±19.0563.51±9.2444.02±10.1619.54±7.61t值0.92420.2671.13219.0391.05421.137P值0.1860.0000.1630.0150.1620.000

2.4 两组患儿抗炎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抗炎因子(IL-2、IL-4、IL-1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抗炎因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4。

组别IL-2(ng·L-1)治疗前治疗后IL-4(ng·L-1)治疗前治疗后IL-10(ng·L-1)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5)537.16±152.84384.18±93.4349.26±17.3832.67±9.8439.81±7.9125.67±5.26观察组(n=58)541.67±173.16152.67±41.3851.64±19.5817.28±6.5738.64±7.6914.38±3.67t值1.21921.3511.13922.9471.16218.384P值0.1780.0000.1950.0000.1570.000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消化不良、头晕头痛、心律失常、荨麻疹、烦躁)发生率为10.3%,低于对照组的41.4%(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发生RMPP时往往伴有不同部位的肺外表现,但很少有报道在肺外部位分离出肺炎支原体,提示这些肺外部位的受累可能与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相关[7]。多数RMPP病例有IL-2、IL-4、IL-10的增加,说明人体存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可以快速改善支原体感染的相关症状和肺损伤,在肺炎支原体耐药的时候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预防疾病进展和降低疾病的损害程度[8]。而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真菌感染、诱发结核杆菌及免疫抑制等诸多副反应,因此,西药对该病的治疗仍在探索中[9]。而中医中药对该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显示出了一定疗效,但多为临床个案报告,尚未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缺乏客观依据。本课题组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认为小儿RMPP的基本证型为毒热闭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由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作用。本文运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对其干预治疗,观察RMPP患儿的疾病演变规律,客观系统评价中医中药治疗小儿RMPP的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总有效率94.8%,高于对照组的81.8%。肺功能指标为评价肺部疾病的重要指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后患儿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提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可能通过解毒消痈、疏风清热导滞,以改善肺部微循环,增加患儿肺功能指标的动力,清除体内瘀毒浊疮。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后患儿抗炎因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促炎因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说明其可能具有促进炎性因子吸收,抑制炎性因子分泌,调节免疫指标的作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较使用正常剂量明显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减轻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加细胞新陈代谢相关。

综上所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小剂量支原体肺部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