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城市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必要性分析

2020-06-04金福娇

陕西水利 2020年4期
关键词:坡耕地项目区群众

金福娇

(海城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海城 114200)

0 引言

长期以来,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联合水利部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县)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建设,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试点、示范的目标,同时证明了坡耕地综合治理确实是我国新形势下水土流失治理的途径之一。海城市隶属于辽宁省鞍山市,地形地貌复杂,海城市分布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4种地形地貌形式,东部为山区及丘陵地带,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因此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1],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长远生存与发展,是一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础工程。

1 项目区现状

海城市马风镇因李世民东征将此地赠与马夫而得名,历史悠久,也被入选2019 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马风镇距市区近18 km,吉高线、汤析线交叉贯穿全境,海岫铁路穿越镇西部,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165.4 km2,其中耕地面积2548 hm2,山地面积11333 hm2,山高地陡,耕地面积少,地貌特征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状分布。项目区内耕地均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流失强度以中度为主[2],中度流失程度以上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大多数耕地广种薄收,农作物产量低下,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坡耕地建设的必要性

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和山区、半山区、水库库区、安置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从2010 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模式,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好先导。十九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强调了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等,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三农”问题被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符合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也是海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

3 坡耕地建设的内容

3.1 建设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特色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全面规划、科学合理配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坚持以梯田建设为重点,以田间道路为骨架,坡面水系相配套的完善治理措施体系,遏止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保障土地产出的稳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缓解项目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

3.2 建设内容

项目治理措施按照“点、面、线”相结合方式进行布置。点上措施以蓄水池为主,面上措施主要以坡改梯为主,对地面坡度6°~24°、土层厚度大于50 cm、土壤质地及有机质含量满足耕作要求的地块,按照实际地形坡度,田面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尽量保证一梯到头;线上措施包括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和截(排) 水沟,灌溉工程首先应确定主源,通过新建管道、维修原引水渠道,新建蓄水池、灌溉灌桩工程,将水引至项目区,结合现有灌溉设施、规划期末的作物种植结构、需水量预测以及地块的远景发展,配置管道灌溉;田间道路依托流域内现有进村道路,修缮原有机耕道路,按照坡改梯的地形变化,为保证辐射到地块,便于农业耕作运输,结合农户意愿,新修机耕道路,路面宽度满足小农机械通行;坡面水系做到灌渠连通、能蓄能排,详细做好截排水措施、与路与渠交汇处的涵管、盖板沟及背水桥等配套工程设计,做到水不乱流,排水通畅,合理排泄。项目区坡耕地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项目区坡耕地布置示意图

3.3 坡耕地建设管理的经验

将全国各地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的治理成果和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用于指导海城市坡耕地项目建设和实施,经过总结,可以得到以下经验成果[4~5]: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制定施工计划,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确保投资效益,加强监督检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建设过程中按照“五到户标准”,即政策讲解到户、宣传资料印发到户、算账对比到户、典型引导到户和培训服务到户。项目实施前后农户耕地丈量中每一地块的丈量数据都经农户核实签字认可,并张榜公布,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为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支持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3)整合资金,加大项目投入,保障规划建设内容全部建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级各类资金,集中力量,合力推进。并在资金管理上,做到专账、专款、专户,确保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4)群众参与,发挥合力。项目实施中,项目区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前农户土地丈量、登记造册,项目实施中的修梯筑埂、清理沟渠,项目实施后的土地调平找补划分到户等工作。工程占地、青苗补偿等工作均由镇、村两级组织完成。

(5)突出建设重点,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建设上认真执行水利工程基建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6)建设过程中做到严格施工放线、采取人工夯实筑埂、树立样板,利用典型引路。工程施工中突出土地平整,做到建一片成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针对项目区坡耕地土壤中沙石含量较高的特点,在筑埂上全部采用由专业施工队伍与群众自主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夯实筑埂。工程建设初期,在每一标段建设一片(约1 hm2)坡改梯样板,作为施工参照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有样可依。

(7)科学规划,突出效益。在项目的规划中按照“安全、发展、生态、和谐”的要求,坚持治水保土为核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改善土地耕作条件的同时,合理布局路网,灌溉渠道,把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有机结合。

(8)建章立制,发挥长期效益。牢固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思想,坚持“建管同步”的管理模式,建后管护责任制,建立“建管并重、协作管护、优化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4 效益分析

本次对项目区内的坡耕地适宜坡改梯的全部进行坡改梯,坡耕地治理度到达到90%以上,对坡改梯地块进行配水,灌溉覆盖率达到91.84%,并改善项目区的交通条件,为提高施工和耕作的机械化程度创造条件,整个区域布设机耕道路和修缮原有道路,结合原有道路后,项目区内田间道路的密度达到6.6 m/亩。

对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采取坡改梯、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为92%,经济计算期内项目区年减蚀量达0.73 万t,年蓄水效益达20 万m3,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 2054 t/(km2·a)降到 462 t/(km2·a),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提高流域内蓄水保土能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通过坡改梯及其配套措施的实施,大幅增加项目区基本农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水利化程度,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单位面积的产出大大提高,总经济效益大、人均年纯收入比以前都翻2 倍以上,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5 结语

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遏止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保障土地产出的稳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缓解项目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成果,并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好先导、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坡耕地项目区群众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