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虽有佳肴》中“教学相长”的解读

2020-06-03金悦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摘 要】《虽有佳肴》是西汉官员、礼学家戴圣的代表作,本文通过搜集、研读该文本相关文献,主要从文本体裁、艺术特色、作品解读这三个侧面对这篇新添到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儒家经典做解读。

【关键词】文本体裁;作品解读;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99-02

一、文本体裁

(一)原文追溯

第一部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第二部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第三部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第四部分(结论):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五部分(证明):《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

(二)体裁分析

《虽有佳肴》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礼记》二则里的第一篇文章。《虽有佳肴》的体裁属于先秦说理性散文。即在散文中摆明观点、分析说明观点、进行论证并引出结论。这里涉及一个“理趣”的概念,理趣即说理的妙趣、意趣。

先秦说理散文的理趣:通过丰富的想象、联想、生动的叙述、一针见血的分析、概括、活泼风趣的语言以及不拘一格的文章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二、艺术特色

(一)句式整齐、逻辑严明

本文共有5句话,其中第1句,其句内两个半句都是字数相当、对仗工整,句式完全一样。到了第2句基本上也是句中自对,只有“不足”和“困”出入了一个字。而最后两句,前面一句是结论,后面一句是前一句的证明。因而,5句话整体句式整齐、短小精悍、简明清晰。前3句依据中心论点逐渐推进分析,得到第4句的结论,最后1句又给结论找到了很好的学术证明。文章五部分步步深入,最终引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手法多样

1.运用对偶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2]

第一部分就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嘉肴”与“至道”相對;“弗食”与“弗学”相对;“其旨”与“其善”相对。

2.运用类比

文章开头作者将“菜肴”与“道理”相类比,因为菜肴比较通俗易懂,而道理比较抽象难理解,这时作者抓住菜肴和道理都是好的、对人有益的这一共同的特点,有利于让读者亲近文章主题。待读者初步了解了所论述的主题,再引出“通过学习才能体会到道理的好处”,更进一步表明观点。紧接着指出学习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教授了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意识到不足才会自省、意识到困惑就会自励。第五部分解释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文章表明了“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且两者在教师和学生角度都是各占一半,有教有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内容梳理

(一)重视力行,即实践

《礼记》作为儒家一大经典,第一、二、三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反映了孔子的“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方法,通过行动求证道理的正确与否。要用行动证明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错了就是错了,要勇于承认,使言行一致,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不能脱离实际空谈理论。学习是种实践活动,同样需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不能掺杂假象抑或心浮气躁。“教和学”同样也是注重实际的。这就为之后“教学相长”的观点埋下伏笔。

(二)教学相长的理解

1.“教”字的解读

其一:“教育”“教导”。教,上所施下所效也[3]。翻译过来:“教”字本义就是在上的施教,在下面的效仿。

其二:言传身教时教[4]。

其三:传授给人各种知识和本领。

这三点解读可谓是“教”的本义和做法的典型概括,同时也证明了自古以来“教”的含义无非就这些,再无其他新兴或引申含义。

2.“学”字的解读

《学记》中对“学”的叙述有这些。

开篇所讲的是:“学”可以开启人的智慧,让人掌握理论等知识,练就各种本领和技能,以备民族繁衍、人类文明进步;同时,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发现知识的广博,才会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道理。再者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薄弱环节在哪里,促使我们自我反思,去解决、弥补这些薄弱环节。如此一来就进入了学习的良性循环,激励我们一直学习、终身学习,受益无穷。

篇末所讲:“学”所能达到的成就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善学”。如上文提到的“比物丑类”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学记》中关于“学”,都是就“学”为基础谈论“教”,《兑命》中“学学半”明确说明:教学是双边互动性的,“教”与“学”所占的正确比例应是一半一半,只顾任意一头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且该篇“教学相长”中的“教”与“学”不能割裂,不能机械的理解成“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

3.“教学相长”的解读

第一点:搞懂学生与办好教育两者间的辩证关系,要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第二点: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毋庸置疑以教人为主,但教师也有遇到困难的情形,这时就需要补修学业(进修学习、充电),但也并不排除从学生这一端取长补短,这就要求教师明白“教与学并重”的道理。从以上分析知道:教学成功与否,实际上一半要看老师,一半要看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自身和学生的了解。

第三点:将教师“教学相长”的成功作为学生的榜样示范,启发学生懂得“教学相长”的重要性,而其学习除依靠教师的引导作用外,学生还须积极发挥乐学、善学、力行的作用。这正是八年级学生在学习转型期内必须掌握、也是首要掌握的知识。

总之,《虽有佳肴》作为先秦说理性散文,全文五部分有叙述、有议论,运用类比、对偶等手法形成逻辑严密的统一体;但文章的亮点在于提出并解释了“教学相长”,它并非要学生在学习前都先做教师,以教促学;也不是让所有教师在教学前都先做学生,以学促教。而是需要教师的“教与学”与学生的“教与学”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张斌.《虽有佳肴》中“教学相长”作何解读[J].语文教学之友,2016(2).

[2](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金悦(1994~),女,汉族,山西朔州人,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语文。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