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2020-06-03张丽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9期
关键词:导向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张丽云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本文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重点写作内容,简单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重点探讨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核心素养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素养,指通过后天培养、教育、激发与改造,从而影响学生的精神态度和内在知识结构与修养,让学生主体发生质变,形成学生的能力与修养。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培养,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语言的积累以及审美管理提升、文化修养与个人涵养的提高。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的能力、对事物认知的水平、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以及文化修为、个人素质、道德观念等。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包括:基础性、可塑性、终身性等。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我对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了如下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

第一,语言构建。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价值导向当中语言构建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语文教学需要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统一,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简单的语言标准发音、掌握字词意思、读懂篇章内容等,而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的语言结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熟练运用语言;通过语言的构建,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常规教学中,正音、教读生词是个首要的环节,讲读课文的生词可由教师主导教学,自读课文的则逐渐转化为学生主导,让学生在预习时便初步自己掌握生词,教师再进行点拨即可。因此,语言构建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第二,思维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当中思维发展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人们思维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同的年龄段思维发展的方式和方向不同,不同个体也存在思维发展的差异性。未开发的思维和正在开发的思维,其发展程度是不同的,自然成长过程中,思维没有被激发思维的能力就弱,而通过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发展,针对性进行思维开发,比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等都成为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表达、审美教学等,能激发学生潜在思维,培养学生健康的认知和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审美成长。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价值导向,包括学生的审美成长。由于学生本身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审美愉悦存在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注重通过学习经典文章和赏析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核心素养。正如在教《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课中,对于刘姥姥这个淳朴、实在、风趣幽默,而又大智若愚的人物,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快就对这场“笑”剧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是对人性的不尊重,是道德上的缺失。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同情、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市井小民的。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豪奢进行了深刻的谴责。这场“笑”剧,留给我们的是些许沉重和更深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因势利导,打破传统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第四,文化传承。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当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引导。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让文化薪火相传,既是语文教师的一项教学任务,同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需要秉持的文化学习态度。当我们在学习《安塞腰鼓》的时候,我便带着学生进行了一场文化之旅,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二千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开始将文化传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认同,引导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成为一种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初中语文课堂核心素养的构建对策

第一,整合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一课程资源内部资源和结构的整合,另一种模式是多篇资源整合对比分析。例如,我们刚结题不久的一个课题: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当我们正在进行“美文分享”活动时,有一个学生分享了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这篇文章,美文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我们共同感受到作者细腻的情感,华美的文辞。另外,我们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要珍爱自己,热爱生活。当美文分享完毕之后,我在课堂上随即上了毕淑敏在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精神的三间小屋》,课内与课外的两篇文章,让学生对毕淑敏这一作者印象尤其深刻。所以在“美文分享”的最后一个阶段,小丹同学的《爱笑的我》、小盈同学的《偏偏是它》都是在毕淑敏作品上得到的启发。在这过程中,从课内到课外,从美文欣赏到美文创作,资源得以共享。

第二,创新教学设计。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设计的方法,来增加教学的时效性,提高趣味性。在《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教学传统模式,提取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创新教学的情境,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插入动植物变化的一些快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设置的大自然情境当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变化的特征,分析和提炼动画当中的动植物变化以及对应的自然规律,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总结以往观察到的大自然物候现象,并组织语言,在课堂上表述出来,提高学生观察总结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第三,优化学习环境。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教学组织与发动者以及服务者的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屈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通过教师的背景介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讲课前,可以先播放《屈原》剧本当中最高潮的部分,营造紧张的教学氛围。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度和条理性。然后,通过引导式的赏析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赏析戏剧的语言,赏析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对话。最后,进行课堂讨论和总结,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第四,增强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增加。例如在教新闻阅读的时候,课内的几篇新闻先让学生对新闻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新闻的要求、意义、结构都有了初步掌握之后,便让学生分组去采访并进行新闻写作,在这过程中,看似简单的一篇新闻稿,学生们要经过分工合作,草拟采访提纲 ,进一步在搜集的新闻素材中修改完善为一篇新闻稿件。这期间不仅锻炼他们的写作,还有他们同学之间的合作,与采访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自身的分析思维等等。通过这种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习体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提高针对性、革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核心素养,并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熏陶。需要通过整合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学生语言的构建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创新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熏陶和引导式的激发;通过优化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通过增强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其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发鹏.传统文化传承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影响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9(19):11-12.

[2]叶建花.初小语文衔接:发展核心素养不可或缺[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119.

[3]龚建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11):64+66.

猜你喜欢

导向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犬只导向炮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