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0-06-03王响玲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血氧监护室通气

王响玲

【摘 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50例进行手术的新生儿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意外脱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口感染率,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15d后的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及动脉血氧分压。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意外脱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d后,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术后机械通气中的意外脱管、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口感染发生情况,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术后机械通气;伤口感染;血气分析

机械化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应用较多,尤其是在新生儿术后会有较多应用,其具有纠正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或换气功能障碍等优点[1]。而因新生儿病情较重,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醫源性感染,对患儿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需采用合适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2]。本文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进行手术的新生儿,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术后机械通气中,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进行手术的新生儿,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5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日龄为10~56d,平均日龄为(31.4±5.5)d,疾病类型:食管闭锁者6例,肛门闭锁者1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者8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日龄为9~55d,平均日龄为(31.7±5.5)d,疾病类型:食管闭锁者6例,肛门闭锁者1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者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同时对患儿进行定期气道湿化、口腔清洁及开放性吸痰。

观察组患儿采用集束化护理,首先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时,需严格做到规范无菌操作,同时要求严格洗手,并对病房内的环境加强消毒隔离;其次需对患儿进行口腔清洁,根据口腔护理操作流程,每天对患儿进行4次口腔护理;同时也可抬高患儿的床头,以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一般患儿无禁忌证情况下,抬高患儿床头15°~30°,并每隔2h对患儿进行体位变换,包括卧位、左侧卧位及右侧卧位,同时每6h给予震动排痰1次,每次排痰震动频率为20次/min,时间为10min,每日给患儿更换加湿器中的灭菌注射用水,每周进行消毒1次;护理过程中,需注意呼吸机管路管理,每7d进行1次更换,若发现管路污染,需对其呼吸机管路进行及时更换,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护理中需给予患儿按需吸痰,以免出现堵塞或误吸,吸痰时选择一次性的密闭性吸痰包,每包应用1次,若出现疑似污染或已有污染,需对一次性吸痰包进行及时更换;同时综合患儿病情,每日对患儿进行呼吸机脱机评估,使患儿可尽早脱离呼吸机;同时每日可用1~3mL 0.9%的氯化钠溶液对鼻咽腔进行冲洗至冲洗液澄清为止;同时加强患儿病房管理,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其桌面、床头进行擦拭,并定期清洗地面,定期对病房内空气菌落含量进行监测,保证菌落含量低于200cfu/m2。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意外脱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口感染率;2)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15d后的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及动脉血氧分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s)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意外脱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口感染率

观察组患儿的意外脱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后15d的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及动脉血氧分压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d,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中引入了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其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护理中相应的对疾病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进行持续护理[3]。本文分析了其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术后机械通气的疗效。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意外脱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5d后,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酸碱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集束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遵循手部消毒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护理中也加强了病房管理,同时定期更换、消毒呼吸机管道,避免了细菌滋生,从而有效降低了患儿的意外脱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口感染率,改善了患儿的血气指标[4]。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儿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术后机械通气中的意外脱管、机械通气时间及伤口感染发生情况,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叶慧,孙悦.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重症监护室有睡眠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0):127-128.

[2] 许莉,王仁媛,陈贝贝,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09):1579-1582.

[3] 王静静.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4(12):133,135.

[4] 李铁军,贾汝福,张海燕,等.同质化服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03):106-108.

猜你喜欢

血氧监护室通气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