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遍地开花

2020-06-03张赛玉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节令陈老师马来西亚

张赛玉

二十四节令鼓响彻云霄的鼓声,在它的“故乡”──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诞生至今刚满32年,如今已遍地开花,代代相传,成为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的一朵奇葩。

二十四节令鼓于2009年被列为马来西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节令鼓的始创人陈徽崇(已故)和陈再藩,也分别于2008年及2018年获得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人物奖”的殊荣,二十四节令鼓成为马来西亚仅有的两个由华族创作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回想往昔,陈再藩表示,他和最佳拍档陈徽崇的合作其实始于1986年,而最初合作的契机是新山宽柔中学的中秋园游会。

“那时我们面对的挑战是为园游会活动安排吸引人的节目,陈老师当时负责弦乐团和合唱团,另一位老师陈清水负责舞蹈部分,我则担当节目策劃。”

有了第一次交集,翌年的中秋园游会,双陈又再度合作。那一年也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年,如今在中秋节活动中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传灯》,正是由陈徽崇从新加坡带进来的。

“陈老师有一个理念,就是‘把一首歌唱成一个节,也就是在那时,我发觉我们有共同的文化默契——希望藉着传统节日推动文化的发展。”

1988年,为参加当年的“第九届全国舞蹈节”,陈再藩与陈徽崇合创了该舞蹈节的主题曲《启舞》,由他作词,陈徽崇作曲,这一次的默契配合为两人往后更多的合作埋下伏笔,而二十四节令鼓就是在这次舞蹈节的舞台中诞生。

陈再藩说:“我和陈老师两人心底都埋藏着中华文化的元素,当时正好找到契机,便转化成节令鼓的创意。”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源地之一。在古代中国,鼓不仅用于在战争中提升士气、震慑敌人,还用于礼乐、祭祀、报警、喜庆,甚至驱逐野兽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鼓是传统的脉搏,也是海外华人对祖先的一种想念。”陈再藩说道。

最初,节令鼓的首场秀只有9面鼓,演出成功后,陈再藩想增加更多鼓让场面和气势更壮观。巧合的是,此时他无意间看到了中国台湾诗人向阳以二十四节气创作的诗集《四季》,从而灵光一闪,将二十四节气也引用到节令鼓上,从而诞生了今日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四节令鼓。

经过32年,二十四节令鼓这种“花”在马来西亚国内外“一朵一朵地盛开”,如今,本地的中小学、大专院校以及海外的节令鼓队已经超过430支。

节令鼓的传奇生命力还不仅如此,2010年,在陈再藩等人积极推动下,“全国二十四节令鼓精英赛”成功举办。从那一年开始,节令鼓的特色进一步凸显,无论在音乐性,还是视觉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当初简单的花式敲击乐,而是更多展现了不同创作者在二十四面鼓以外玩出的各色花样。

值得高兴的是,二十四节令鼓文化之火还在不断蔓延。如今二十四节令鼓不仅在世界各地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屡屡登上大雅之堂、国际舞台和赛场。他们回到祖(籍)国,在炎帝陵前敲响;也跨越太平洋,震撼美国NBA赛场,鼓动世界,擂响乾坤。陈再藩也透露,本地的节令鼓文化已经引起了一些海外学者的关注,有的还研究起这种“反哺中国”的现象,值得国人为此骄傲。

迈入2020年,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又有了一件写入史册的喜事,就是世界首个二十四节令鼓文化馆成立。这座史无前例的文化馆就坐落在新山陈旭年文化街,与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毗邻。馆内有相当详细的背景资料,将更好地向初访新山的游客介绍二十四节令鼓诞生和演变的故事。

·来源:中国侨网(原文有删改)

猜你喜欢

节令陈老师马来西亚
立 秋
《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
有你在可真好呀
咏荷
我的科学老师
浙江传统民间玩具的工艺文化探析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