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庆禄写实版画研究

2020-06-03胡香元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

胡香元

摘要:写实版画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在版画种类趋于多元化的时期下,仍然有一批版画家坚持写实版画,其中,袁庆禄对中国的写实版画有着不断地创新,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从袁庆禄写实版画形成背景为入手,通过对袁庆禄创作风格形成的背景进行研究,进一步研究他的写实风格即木刻刀法、造型与套色和情感解析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袁庆禄   写实版画   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042-0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画、油画、版画等绘画种类都突破了传统模式不断与时代接轨,其中,版画摆脱了单一的模式,版画家们在主题,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等其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并推动版画进入多元化,不断与国际版画接轨,同时又追求本土化。面对版画的多元化,仍有一批版画家坚持写实版画,其中袁庆禄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在创作中突破传统写实版画的局限,并进行不断地创新,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写实版画的发展。

一、袁庆禄写实版画形成的艺术背景

(一)写实版画概念

写实性的绘画,表现内容和情节多具有客观真实性、典型性,是强调画家个人意志的体现。它的造型强调写实性,虽然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加工,但更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具有立体感。画面构图多表现客观时空,多运用焦点透视法去表现具有客观真实的物象。

将写实性绘画语言转换成版画语言时,会发现版画的写实性语言是跟随着写实性绘画语言而发生发展的。由于,版画创作中的工具与材料的限制,不能表现出写实绘画那样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和层次。所以还要在客观物象的造型塑造充分的条件下,将黑白灰明暗效果进行多层次的叠加,将画面中大片的区域进行划分与归纳,这样使得画面的层次丰富并具有纵深空间感,这样就形成了写实版画。

(二)袁庆禄艺术创作生平背景

1953年生于河北曲周。1970年,袁庆禄参军。在军队中,他尝试了中国画、版画、插图、招贴画等多种绘画形式,这些画悄悄地送到了报刊上,却总是沉入大海。

退伍后,选择继续研读绘画。198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版画。他如今进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并成为会员,任职河北邯郸学院教授、河北省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在1999年他获得中国版画贡献奖“鲁迅版画奖章”。于2000年被中国国务院授予“政府特别津贴”。他的作品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文化部举办的第五至九届全国美展等数十个国家和国际展览。

二、袁庆禄创作风格形成

早期袁庆禄作品是在部队里创作的,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依然能够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作为军人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一时期的袁庆禄作品大多充满了政治宣传内容,例如《军民一家亲》等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能够看出这个时期他的创作技巧,造型能力都不够好。在经历了部队时期的自学与勤奋练习,他的创作技巧、造型能力、色彩修养等都经过反复磨练,越来越成熟。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在专业老师的培养下,追求卓越的创作技巧,努力学习人物造型能力,并意识到创作中要有创作者独特个性风格的重要性,并且成为他创作中的转折点。

1980年代,他为了追求生活,追求自己的事业,思考人生的信念,他去甘南藏区。那里雪山高原,草原河流,朴实的藏族牧民们,这些憨厚纯朴地形象感染着袁庆禄。正是这些真实的自然氛围打动了他,这使他有了一种强烈欲望去表现他们。他的整个身心都沉迷于这种和原始自然环境相似的藏区的纯朴、单纯的氛围中。他创作出《高原牧女》等一系列作品。作品《高原牧女》,与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大不相同,也与他早期作品风格大不相同。他的作品强调追求审美,并以此去揭示人物内在精神美的艺术追求,此后就按着这条主线去创作。这一系列的藏女版画作品,画面风格追求清雅风韵,又将黑白木刻与素描结合在一起去创作的方法,使画面中人物的形象与姿态塑造的十分精致真实。《高原牧女》不仅是他创作风格转换的重要节点,还是中国版画从20世纪80~90年代审美转换节点。

三、袁庆禄的写实风格分析

版画创作的过程与一般绘画相比显得十分复杂,版画制作需要在创作前设计构图、刀法、颜色和线条等等。要在画面中塑造形象,就必须把这些形象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将这些艺术处理方式转变为版画的独特语言。木刻的表现方式主要集中在作品内容结构的处理上。木刻的形式美是通过克服木刻自身的局限而产生的,同时也是按照绘画、雕刻、印刷等各个环节的艺术处理而存在的。因此木刻不仅需要熟练掌握雕版技術外,更重要的还是对艺术处理加以认真的研究。

(一)木刻刀法

木刻是用刀代替笔的创作过程,这个过程是存在于绘画构思阶段到作品实际呈现之间。画家的绘画技巧,与工具材料的结合,才能使版画创作出来。此外,对于刀法组织的研究得出两点结果:第一,通过刀法组织的实践,实现对不同物体进行正确造型刻画并表现出光、体积、纹理等;做到画面中的刀法组织条理有序,力度有神。第二,掌握好处理画面中黑白灰关系的技巧。

在袁庆禄的作品中,他更喜欢三角刀,这是因为它能产生细腻的线条,而圆口刀多用在画面中的高光部分,比如《高原牧女》中外翻的藏服和羊群受光的区域。他特别擅长用刀法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物体纹理,以至于他的写实作品具有深度,刻画出的形象精致真实。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高原牧女系列中牧草的表现,这个是他用圆口刀的侧面去雕刻。画面中牧草的刻画呈现出大草原豪放、粗犷多变的肌理效果,并给他的画面形式增添了节奏和韵律。袁庆禄的刀法有力度,果敢锋利,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冷峻峭拔的格调。

(二)造型与套色

作品的形式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的美学情感。绘画构图造型的任务是将画家所认识的现实进行组织和整理,深刻的构思,并在构图造型中找到理想的情感表达。

在袁庆禄的《高原牧女》系列中,他一直塑造着高原牧女纯洁而朴素的形象。在造型上,他刻画的牧女形象就是画面中的主体部分,画面底部的羊群与草原是为了凸显这个女孩牧女的身份,同时营造出画面的深远性。这样的结构与塑造,使欣赏者能从画面中的牧女与草原体会到他所描绘的一种清雅质朴的深远意境,并能使观者身处高原环境中,同时唤醒出人性精神。这一系列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在甘南和青藏的旅程中切身的体会,并将自己的体会通过作品中牧女与草原环境的刻画表达出来,并让欣赏者体会到对人性与自然的表现。

袁庆禄的作品多是套色版画,欣赏他的作品能够体会到类似于维米尔、米勒的纯朴、概括的色调。从他的作品色彩上来看,他的颜色运用,一般不会多余四种套色版面。结合上文他的刀法来看,他的作品写实深度,不仅在于刀法的细腻,形象刻画的精致真实,还在于他在色彩应用上的创新,他对色彩进行一些概括与省略,同时去除了画面中某些具体的轮廓线以及黑色区域,形成了他特有的套色版画语言。

(三)情感解析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品是把情感呈现出来让人欣赏的,是将情感转化成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在艺术中,情感尤为突出,情感是内在、精神性的,而且它的形式只能由创作者自己感受体会到。当创作者将他情感借用一定的物质媒介表现出来时,通过具象的形式,我们便能感受到创作者内心的精神世界。

袁庆禄在创作过程中就有着自己切身的体会与情感,他进入甘南藏区就被那里藏民的生活与景色所感染,他通过刻画高原牧女来呈现藏民们的生活,并在创作中进行创新,营造一种清雅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袁庆禄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展现出他良好的艺术品位。袁庆禄的作品具有美的形式,画面构图,每个典型人物都必须在典型环境中具有典型的特征。在他刻画和处理画面内容过程中,从艺术构思到作品的实际呈现,都存在着严谨的形式审美的判断,还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协调,同时注重创新和思维的变化。

其次,袁庆禄的作品中描绘的事物是美的,并给欣赏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审美感觉指向欣赏者的内心,美的事物唤起观者的感受,唤醒他们的情感,从而产生美感与想象。再次,袁庆禄的作品情感的丰富性还在于他对色彩的运用能力。色彩表达感受,是颜色感觉和人的情感有着某种联系。袁庆禄的作品在色彩上,多数运用淡雅的颜色,营造出清雅的意境,也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高原牧女的朴实无华和他对当代社会生活与自然关系的表达。

参考文献:

[1]袁庆禄[J].今日艺术,2008,(10).

[2]谭权书.黑白木刻入门[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3]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张晓风散文的阅读体会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从欧美电影看国产电影市场的走向
浅析《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创作风格
“野葡萄”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