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污染防治中的问题及控制技术优化探讨

2020-06-03周爽

科技资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控制技术优化问题

周爽

摘  要: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速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水污染问题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合理地开展水污染防治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首先对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控制技术的优化进行了探讨,力求为水环境质量改善助力。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  问题  控制技术  优化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c)-0063-02

现阶段,水污染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对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防止各种污染源对河流水质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科学合理地采取污染防治控制技术,提升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推进区域水质提升。

1  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角度来看,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水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人类开展生产及生活的过程中,没有给予生态环境足够的重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态资源的过度消耗,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进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在这种状态下,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但会使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且还会使水体周围生态环境遭遇更为严重的破坏。

根据实地调研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在当下的水污染防治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最终的防治效果,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具体表现在:第一,现阶段,因为城市人口的激增,造成城市污水排放量的显著增加,而污水处理规模和能力却没有与之相匹配,这样就会造成城市污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给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第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但在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却没有给予废水处理足够的重视,甚至会出现偷排漏排的状况,因为工业废水带来的水污染也不容忽视。此外,因为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森林资源被过度地利用,甚至是发生严重的破坏,造成涵养水源的能力持续下降,这也是造成水资源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针对以上存在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加强水污染的防控,具体可以从城市污水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森林资源保护等不同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而且还会保证水污染的防治效果,为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助力。

2  水污染防治控制技术优化

2.1 物理防治控制技术

2.1.1 截污分流技术

在提出水污染的防治技术和措施时,其主要是为了实现水质提升和水环境的改善,避免水资源匮乏的状况日益严重,有效提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中,物理防治技术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可以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物理防治技术,截污分流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主要的应用对象是城市排污管道,通过截污分流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污水的科学合理治理,并可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从整体上对城市排污管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保证规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污染治理理念的转变,分流式截污排水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可以实现显著提升污水的防治效果。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最终的应用效果,需要合理建设和利用截污管道、泵站等设施,保证各项设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定期进行检修,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截污分流技术应有的作用。

2.1.2 底泥疏浚技术

底泥疏浚技术也是物理防治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采用此技术开展水污染防治时,不仅可以发挥出有效的防治效果,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若是水体受污染较为严重,往往底泥中也会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物质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进入到水体中,因此即便是水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清除,底泥分解的有机物也会水质不断下降,影响到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进而造成水体转化为黑臭水体。而底泥疏浚技术,主要是针对底泥采取的一种防治措施,将污染严重的底泥清除掉,可以有效降低底泥内部负荷,将水体中营养盐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抑制水华状况的发生,不仅如此,该金属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水体质量。在看到底泥疏浚技术的明显优势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该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在开展底泥疏浚过程中,若是没有控制好作业范围,则可能会给水体附近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导致水生态环境的失衡,最终影响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这就需要根据不同水体的污染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疏浚深度,在保证清淤效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化学防治控制技术

2.2.1 化学除藻技术

因为氮磷等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使用量逐年增大,在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的状况下,就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进一步造成蓝藻水华的爆发,为了能够清除蓝藻,可以采取化学除藻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选择硫酸铜或者柠檬酸作为化学药剂,通过合适剂量的投入,可以有效地抑制蓝藻的生长繁殖,其原理是铜离子与蓝藻中的酶相结合,使酶失去原有的活性,破坏蓝藻自身的细胞,从而达到清除蓝藻的目的。当然,除了铜离子以外,还有部分重金属制剂也可以达到良好的除藻效果,但需要注意投用的剂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2.2 重金属固定技术

在开展水污染治理时,对于某些酸性污染或者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可以投用适量的碱性物质,比如石灰石或者炉渣等,这类碱性物质可以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将水体的pH值降至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也可以与水体中的重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固体物质沉于底泥中。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碱性物质的投放,还可以对底泥产生一定的固定作用,对于改善水质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

2.3 生物防治控制技术

2.3.1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作为生物膜法的一种,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可操作性强、污泥浓度大等特点,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比如,在处理苯胺类化工废水时,可以采用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法,其原理是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之前,设计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废水与厌氧细菌的接触面积,提高厌氧反应的效率,达到良好的预处理效果,通过厌氧和好氧工艺的结合,实现废水中苯胺的去除。

2.3.2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和代谢作用,实现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该技术的应用需要遵循生态相容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原则,适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金鱼草、凤眼莲等,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有些植物甚至可以实现水体中重金属的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实现水体水质的净化,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3  结语

面对依然嚴峻的水污染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物理防治控制技术、化学防治控制技术和生物防治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提升各种技术应用的效果,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 王盼,陈嫣.适用于上海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198-201,205.

[2] 张金山.水污染防治中的问题及控制技术优化研究[J].决策探索,2018(12):72.

[3] 程彦斌.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问题与措施分析[J].化工管理,2018(23):190-191.

猜你喜欢

控制技术优化问题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TiN夹杂物形成机理研究与控制技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