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打造长三角不良资产交易平台的探索

2020-06-02姜乾之刘学华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长三角资产上海

□姜乾之 刘学华

近年来,受到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结构性转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大幅扩张。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我国不良资产①不良资产分为企业不良资产和银行不良资产。其中,企业的不良资产是指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亏(资金)挂账,以及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常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是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余额从2015年的5524 亿元攀升到2018年的1.9 万亿元。从空间布局看,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不良资产的重点区域之一。根据《2018年全国主要省区不良资产市场的白皮书》数据,江苏省不良贷款余额1429.31 亿元,位居全国不良贷款余额前五位,浙江省不良贷款余额1147亿元,位居全国不良贷款余额的第七位。就不良资产的处置而言,现阶段,已形成“全国性+省级+地市级”三级市场体系,呈现“4+1+N”的市场格局,即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包括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保险保障基金、信托业保障基金、民营、外资等不持牌机构组成。随着参与机构增多、处置手段增加,不良资产处置日趋市场化、多元化。与过去发生的不良资产周期不同,我国本轮不良资产大潮,是在市场环境下形成的,是金融机构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风险理念和偏好、自主信贷决定的结果。市场化行为需要市场化处理手段,而市场需要为此轮不良资产“买单”,迫切需要在资产包评估、司法环境、回现方式、监管模式等方面进行革新,以及若干体系完善、覆盖面广的跨区域不良资产交易平台来提供载体支撑(见表1)。

建设长三角(上海)不良资产交易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总体形势要求

1.改革创新方面,全国金融改革创新需要具有样本意义和引领作用的案例

表1 两轮不良资产处置的异同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地方债务增长过快、产能过剩、银行不良资产持续双升等问题。通过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将带来一系列风险与挑战。不良资产交易服务是金融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服务既是解决金融市场积累性、陡发性风险的应急紧迫之举,更是优化金融生态、搅动“一池深水”的应时长远之策。对于解决破产企业的市场出清、利率机制的风险约束以及融资通道的经济优化等问题具有重大作用。长远来看,不良资产交易必将成为我国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能。作为我国金融发展高地,长三角区域的探索与实践,对金融改革创新具有样本意义和引领作用。

2.市场体系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亟需抢占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制高点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先行板块,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中的首位经济区。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长三角也成为区域经济转型阵痛的先发地区,区域金融风险正加速释放。从全国来看,围绕不良资产处置的制度环境正在改善,但在跨省域、跨国界、跨行业、跨体制不良资产处置服务上仍需要很多的改革保障。“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速迈向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对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在改革、开放、创新方面领先全国,有必要对标国际市场,填补在不良资产交易领域的市场空白,进一步丰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体系,增强上海服务全国、引领全国的能力。

3.技术手段方面,“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加速萌芽催生新型服务平台

现阶段,互联网已经深度渗透到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领域及关键环节,与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已近400 家,淘宝网、原动力、资产360、搜赖网、分金社等“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加快布局,谋取抢占不良资产处置的制高点。但是,基于互联网渠道的不良处置依然存在痛点:不良资产处置信息不对称、处置流程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行业整体水平和处置效率仍较低;单一的业务模式无法承受庞大资产规模之重等,迫切需要模式清晰、业务完整的综合处置平台。

4.服务对象方面,长三角不良资产处置亟待跨地区功能性载体进行整合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上海作为核心城市,应充分发挥好在金融、服务和创新领域的优势,引领整个长三角区域发展。通过建立长三角区域不良资产处置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上海创新服务与金融资源优势,集聚高端金融资源,从地域上、层次上和功能上弥补现代金融体系发展中的缺陷,通过增量金融功能供给和存量金融功能促进,为长三角及全国提供优质的不良资产交易服务,推动长三角企业更好地转型、并购、重组。

(二)基础条件评估

1.多元要素支撑,有条件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

上海在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性平台等方面占据独特优势,拥有证券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金融期货交易所、保险交易所、清算所等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实现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保险等要素市场全覆盖。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吸引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和服务机构进入上海,华融资产、长城资产、信达资产等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分公司,一系列中介组织、专业服务机构门类齐全,完全有条件依托上海的影响力和金融要素资源的合力搭建辐射全国市场的不良资产交易中心。

2.功能平台丰富,国际金融中心承载区各具特色

近年来,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黄浦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奉贤区等依托各自发展优势,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功能性金融平台,例如:黄浦互联网金融集聚区、虹口对冲基金集聚区、静安跨国金融功能区、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徐汇滨江创新型金融集聚区、嘉定金融结算交易中心等,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随着上海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引领带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及“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长三角不良资产交易平台,不仅可以串联各区域金融平台资源,拓展新兴金融功能,而且有利于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开拓金融要素市场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3.企业加速汇聚,不良资产处置生态链初具形态

目前,上海已经汇聚了一批不良资产处置服务机构,包括全国最早的一批关门业务切入的企业资产处置B2B 信息服务平台类企业,为破产企业提供关停并转开、税务筹划、银行债权、海外资产、资产股权、资产并购等服务。在该类机构带动下,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诸多不良资产处置服务的资源要素加速向上海汇聚,不良资产生态链不断完善,正在成为上海不良资产服务领域的新极核。现阶段,上海有条件试点建设长三角不良资产交易中心,成为长三角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4.结构改革攻坚,资产重组政策环境正逐步改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约企业破产的制度将逐渐被突破。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相关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正在酝酿新一轮修订,前期存在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尤其是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中国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六家银行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机构,且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实施债转股加快探索等。这些改革举措将逐渐放松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建设的制度约束,为上海建设不良资产交易中心带来改革探索机会释放出政策红利。

长三角(上海)不良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及运营模式

(一)建设目标:立足上海市,构建长三角地区不良资产交易服务生态链

依托“互联网+”手段,集成长三角地区不良资产处置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拍卖公司、征信公司等中介行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链接长三角地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民营资产处置机构,积极对接上市公司、境外投资者、秃鹫基金等,力图打造由不良资产所有方、需求方、中介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相关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各方优势互补,区域性的不良资产交易服务的新生态链(见图1)。

图1 长三角(上海)不良资产交易平台

平台通过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催收服务、通道服务等解决四大及地方AMC 时间成本,改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部分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评估中相当的随机性,扩大不良资产的交易规模,进而提高市场运作的效率,促进交易公平的进行,提升生态圈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力。

(二)基本架构:构建“一个中心、八个子平台”新型功能架构

“中心”服务内容包括在市场功能架构上,将以“促进不良资产交易处置,构建新型生态圈”为统一主题,通过充分融合和引入先进专业市场经营理念,构建“1+8”新型公共服务功能架构。

1.综合性平台

综合性平台即长三角(上海)不良资产交易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为资方提供定制化的资产收购邀约,根据收购需求,中心依托庞大的优质资产信息资源库,快速匹配需求,并提供一站式后续的资产处置服务,完成资产需求定制。“中心”依托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和定向宣传等方式搜罗资产、债权信息,筛选匹配和一对一服务。根据卖方提示发布资产、债权信息。“中心”专项处置系统自动将发布的信息与投资方的收购需求匹配,符合需求的信息将被推送至相应投资方,同时,“中心”平台将会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撮合,提供一站式O2O代运营服务。

2.八个子平台

子平台1:信息服务平台。针对专业性强、门槛高、主体分散等造成的信息对称核心瓶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布不良资产详细情况、价格、交易要求等各类信息,为交易不良资产信息咨询、交易撮合、供需匹配等服务,为不良资产市场供需对接、资源配置、政策咨询等信息服务。实时更新长三角地区不良资产项目信息,并定期发布三省一市不良资产的监测追踪报告以及金融风险评估报告,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子平台2:资产交易平台。资产交易平台以金融类不良资产和企业类不良资产交易业务为主。子平台3:风控监督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实时更新长三角地区不良资产项目信息,并定期发布长三角三省一市不良资产的监测追踪报告以及金融风险评估报告,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子平台4:投融资平台。为不良资产处置建立完善的基金、证券化、特殊资产处置等融资通道服务,协助针对不良资产项目发行定向基金、信托产品等。协助对接税务部门,为交易双方办理不良资产税收申报、缴纳等服务提供支持。子平台5:法律援助平台。立足长三角地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生态链中的处置端,集成专业处置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拍卖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有效整合优化不良资产处置生态链中资产端、资金端、处置端三端资源,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金融工具,为企业客户提供不良资产处置一站式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生态链。子平台6:催收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化的互联网方式整合长三角地区信贷企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小额信贷、消费金融公司)和催收服务机构(专业催收服务公司、咨询管理服务公司、有清收服务的律师事务所等),并利用优势技术,系统化的提供全链条不良资产处置平台服务。子平台7:注销变更服务平台。为需要关门注销的长三角地区企业,提供相应政府机构的行政注销,含税务注销和可能产生的资产税务处理及资产变现处置的一站式企业关门服务。子平台8:培训交流平台。探索开展不良资产处置领域职业教育培训,增强不良资产处置人才培养的正规性、系统性和权威性;搭建专业人士沟通交流平台。

(三)运营模式:推动形成“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运营架构

依托平台建设,推动形成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运营架构。一级市场的运作方式上,一是将不良资产所有者(卖方) 将不良资产的需求及信用信息、合同文本等资料提交给不良资产项目申报平台;二是“长三角(上海)不良资产交易平台”根据不良资产所有者(卖方)将不良资产的信息合同文本及信用升级等资料提交给信用评级机构划分信用等级和评价风险大小;三是“长三角不良资产交易平台”利用优质资产信息资源库,快速匹配需求给一级批发商(AMC 母公司、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四是“长三角不良资产交易平台”通过自主开发的智能筛选工具和线上数据平台,为一级批发商提供全新的不良资产客户数据服务,帮助资方寻找到好的买家,让资方卖到更好的价格(见图2)。

图2 长三角(上海)不良资产交易平台运营模式

二级市场运作过程中,一级批发商向债务人及关联方、债务竞争对手或上下游企业、财务投资者、产业投资者进行资产出售,在交易过程中“长三角(上海)不良资产处置服务平台”为二级市场买方,提供信息甄别、询价、拍卖协商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及基金通道服务,为资产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稳定、公开、高效率的市场环境。从市场培育的角度,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应遵循从交易集成→信息集成→服务集成的发展路径。

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都已经设立了区域性的金融资产交易机构,但三省一市仍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机制。借力“互联网+”东风,在此基础上打造面向长三角三省一市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的专业化交易中心,实时更新长三角范围内的不良资产项目信息,并定期发布三省一市不良资产的监测追踪报告以及金融风险评估报告,拓宽三省一市项目获取渠道,丰富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将能有效地监测、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猜你喜欢

长三角资产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