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兽耳三多瓶”的文化意境

2020-06-02耿卫君

山东陶瓷 2020年1期
关键词:门环紫砂陶瓶身

耿卫君

图1 兽耳三多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工艺、造型及品类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审美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紫砂壶起源于北宋,至明天启年间,宜兴一带有人开始烧造紫砂瓶,一般施三色彩釉,装饰回纹;清代初期,陈鸣远仿青铜器创制紫砂瓶,纹饰阴阳叠缀、风格古朴;清代末,瓶已成为紫砂业常年生产品种,装饰以陶刻为主,彩釉、泥绘较罕见。发展至今,紫砂瓶花式多样,让人眼花缭乱,为花道艺术锦上添花,其主要品种有帽筒、圆筒、挂瓶、长颈瓶、美人瓶和牛腿瓶等,它不仅是实用器,还是装饰艺术品。

《考工记》中如是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简单言之,优秀的工艺品不仅有材质之美、工艺之美,还要凝结天地自然灵气,散发精神气韵。“兽耳三多瓶”(见图1)以紫砂为材质,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其色泽古朴醇厚、质地细腻,隐约有颗粒感,表面泛喑哑的光泽,给人以古色生香之韵,并富有时光的凝重感和沧桑感,奠定了作品幽静的基调,与插花、养花的精髓相契合。整体来看,花瓶造型方圆结合,瓶身结构上下左右对称,四方形身筒高挺周正,棱线为流畅简约的弧线,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瓶身中间鼓起富有张力,上下略有收缩,底部平足,稳定地支撑起瓶身,给人以挺拔之感。颈部光洁紧致,口大且工整,与壶底相呼应。瓶身两侧饰以兽耳,其造型式样取自古代兽耳门环,漫步于老街旧巷,流连于高门大宅,老门环轻轻叩响,便仿佛开启一段尘封的往事。兽面门环以威武的兽型为底座,大多以狮子、貔貅、老虎等瑞兽作为原型,具有驱邪意义,以表示避祸求福,祈求神灵像兽类一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将兽型门环用于紫砂花瓶的造型设计中,给人以悠久的历史感,平添了几分庄重古雅,也将驱邪求福的意义涵盖其中,给人以积极的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在材质美和造型美的基础上,融入了陶刻装饰艺术,锦上添花,提升了作品的高度。古语有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可见,优秀的陶刻作品不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整器的灵魂和精髓所在。此瓶陶刻以“三多”为主题,以石榴寓意多子,以桃寓意多寿,以佛手寓意多福,寄托了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此瓶将石榴、桃子、佛手刻绘于同一平面,画面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刀法深厚,看似简单,却将三者的形态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境深远。书画之所以是艺术品,是因为它不仅仅是所谓笔墨技巧,更是作者人格、学识、经历等各方面的总和,是个人性情喜恶和智慧修养的全面体现。“功在壶外,功在刀外”,正是说,刀只是表现的工具,掌握了紫砂陶刻的基本刀法后,作品的高低便取决于刀后的那颗“脑袋”,厚积而薄发。从对紫砂陶刻本身的钻研,到对书画、文学的钻研,再到对古典及现代艺术纵向的钻研,加之对各门类艺术家孜孜不倦地学习请教,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然后更要通过反复的构思和尝试,使这些元素能够操控手中的刀,以紫砂陶刻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此幅陶刻不论布局、刀法还是意境,都形成了独有的“静、雅、文、融”的风格,富有深刻的文人气息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多子、多福、多寿,是中国人长期以来所期盼渴求的,与中华民族心理息息相关,寄托着人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愿景,是中国人对于幸福的标准。紫砂作品“兽耳三多瓶”将石榴、桃子、佛手等蕴含中国文化的意象作为陶刻的题材,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陶刻的手法和内容等多维度提升了作品的文化高度和艺术境界,瓶子造型与陶刻相辅相成,给人以婉约恬静之美,外在与内在相统一,表达了祝福和祈愿,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

一个艺术家的胸怀决定了他作品的高度,其修养决定了他作品的深度。紫砂艺术历史悠久,它不仅是实用器,还涵盖了诸多内容,它将传统与时代连为一体,涵盖了时代风貌、人文情怀等。但回归到艺术本体,身为一名紫砂艺人,其扎实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才是构成作品整体效果的重要元素,是决定作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门环紫砂陶瓶身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青瓦与门环诠释传统文化
春日粉妆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百变瓶子
门环
敲门的老物件儿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