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2020-05-21蒋卓莹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茶壶

蒋卓莹

我们所熟知的紫砂陶刻是伴随着紫砂壶艺发展的一项重要装饰技法,传统的紫砂工艺十分独特,在经过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后来者主要是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对技巧、工具、造型以及装饰细节上加以完善,这个过程同样也促进了紫砂陶刻的发展,伴随着当代民间手工艺术的精致化、紫砂陶刻亦融入了当代美术设计的元素,成为了书法和绘画在紫砂陶上的一条支流,学习和应用紫砂陶刻同样需要学习美术设计,这与紫砂壶本身的造型变化亦是相互关联的,造型和装饰,紫砂和陶刻将会因此更紧密的联合在一起。

在紫砂陶刻最初的发展时期,陶刻并没有一定的规章路数,陶刻的题材、内容全凭创作者自身,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兴的抒发是陶刻装饰的主要诞生方法,这样的紫砂陶刻是一种非常感性的艺术延伸,其诞生的根据来源于对紫砂茶壶形体的观感或以此衍生的想法,所以陶刻的创作主题就与承载其的紫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伴随着紫砂壶造型的不断变化,一些广受欢迎的陶刻题材、内容或变化就被一代一代的继承下来,加上历史上文化名人的推动,传统紫砂陶刻即与文人紫砂结成等号,紫砂陶刻的创作自此跟“文人化”的紫砂陶艺结合起来,从而开始诞生陶刻本身的艺术内涵。不过这毕竟受限于当时时代的发展,工艺的局限,在紫砂泥料和烧制没有根本性改革的时代,紫砂陶刻永远只能以装饰内容出现在紫砂作品之上,直到这一切发生了改变,当代紫砂陶刻创作已经不再完全的依托于紫砂壶这一载体,显现出一定的艺术独立性,不少紫砂陶刻作品以精妙的技法,出众的构图展现出了独立于紫砂作品之外的艺术感染力,这必然推动了紫砂陶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当代工艺美术体系之中。

所以从当代紫砂陶刻创作的角度来看,它仍然可以是一种随性的陶刻塑造,但其中的精品必然是如同绘画书法一般,成为一种深厚底蕴堆积的文化具现,这就必然要运用到种种特定的技法和思维方式。在紫砂陶刻中,无论是作为单独的艺术创作还是作为紫砂壶从属的额外装饰,都必然要考虑到其自身的连续性。在上图这件作品中,陶刻梅花是十分常见的题材,但这件作品上的梅花却采用了一种十分独特的连续构图方法。我们都知道在紫砂壶上进行陶刻,无论整体的刻画面有多大,受限于紫砂壶本身的结构,视野总是有限的,所以过去不少陶刻作品仅仅只是集中刻画某一局部,让人误以为壶上的陶刻仅仅是锦上添花的额外装饰,久而久之这种思想甚至为陶刻创作者本身所接受,从而限制了陶刻设计本身的发挥。但在眼前这件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梅花的刻画并不仅仅局限一偶,而是遍布整把茶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可以看到梅花的身影,结合半圆形的紫砂壶体,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去看,都能观赏到一幅向外延伸的染梅图,并且这种延伸并非是中断的,而是一种连续的构图,视野之外的梅花与视野之内的梅花只需要调换角度就可以呈现出充满变化的梅花之景,这就让陶刻装饰不仅仅是装饰,是紫砂壶上陶刻本身具有了艺术吸引力,让人想要通过茶壶的转动看到更多的带有梅花的美景。

当然这种陶刻创作方法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当紫砂壶不采用嵌盖,当肩颈之间的过渡充满转折和层次的时候,连续的陶刻势必会产生画面上的断裂,不过这仅仅意味着紫砂陶刻有着作为独立艺术表现手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秉承着整体连续的创作思维,在陶刻创作实践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都会得到解决,当我们以独立的艺术创作思维来进行思考的时候,紫砂陶刻也就会迎来内生的艺术发展动力。

结语:紫砂陶刻自身有着优美的艺术语言,当代有越来越多的独立的紫砂陶刻作品,这些作品以紫砂为载体,仅仅以陶刻本身的魅力而非作为茶壶的装饰去吸引和感染喜爱它的人,未来更多的主题,更多样的创作表达将会是紫砂陶刻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紫砂陶刻将会有着无穷广阔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茶壶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