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知

2020-06-01张瑜

陕西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婶疯子红楼梦

少年有一段时光比较乏味。

之前我爱玩摔泥泡。无聊时用我那双不知疲倦的小手,在土墙底下掬来一小堆细土,捉着自己档里懵懂的小家伙往里面放水。然后不顾骚臭,把水和土和成泥块,捏成圆圈状,抡起瘦小的胳膊,使劲向地下摔。就为听那“啪”的一声脆响。现在,随着嘴角出现的隐隐须毛,那种曾经让我心花怒放的响声,听着不再具有刺激,就连平时自己最爱弄的摸知了,用筛子扣麻雀那些玩意也索然无味了。还有那条我心爱的叫“黄儿”的大狼狗,也时常被我凌厉的眼瞪得远远的,站在一丈外的地方耷拉着耳朵,用不解而无辜的眼神静静地盯着我,仿佛在猜,平时爱摸它脊背那一缕缕黄毛的我,怎么突然就讨厌它了。瞪走了“黄儿”,我一个人来到空旷的地里,坐在水渠边上,两只手抱着膝盖,嘴里含着一根咪咪毛草的根茎,出神的盯着天上来来去去的白云和黑云。看着看着,那几朵云就翻进我的心里,引起了一阵莫名的烦躁。有一种身体要下雨的感觉。

隔壁三婶感受到了我这种变化。夏天,树上的知了死命的叫,吵得人心烦,三婶对我说,鱼子,你去上树逮下来烧着吃,也省得听着它叫唤让人睡不好个午觉。我望着肥厚浓密的桐树叶,把三婶往眼角一挂,说我有事哩。转身走了。三婶哼了一声,由强到弱的声音拍在我的脊背上这娃长大了啊,看嘛,喉咙刚长粗,嘴上才扎了几个毛毛子,就不听大人的话了。我知道三婶是在糟践我,抱怨我没替她把知了的噪音消掉,我却懒得再理她。只觉得空气有点不够吸,胸腔憋闷。便任由那几句不中听的话,在我身后的街巷里飘。

其实三婶只说对了一部分,除了脖子渐大的喉结和嘴唇上势不可挡的胡须,我发现自己体内有一种胀热的东西在来回乱撞。这个东西把我的目光引向了村里同龄的女子。只是,她们都是些熟悉的眉目。小时候和我一起撒尿。虽然姿势不同,但是,当时我觉得非常自然。那种内心的冲撞也就很快平复了。现在只有看到她们中间最漂亮的小芳时,那种热胀的感觉才有激烈地反应。觉得自己的身体非常压抑。尤其在夜晚,这样的感觉非常明显。于是就跟在栓劳和几个大小伙子屁股后面听荤段子,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抚平那股东西地乱撞,使它平静下来。

白天的日子依旧辛苦枯燥。生产队的铃声一响,我听着隊长在巷口派活的吆喝,晃着锄头板子上的太阳,跟着叽叽喳喳的男女去黄腊腊的地里混分。身体里面所有的感觉,都随着汗珠地滚动,被肌肉的张弛分化在广袤的土里。

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谁家娶媳妇。遇到那样热闹的日子,我早早就抻着细瘦的脖子,跟着一群嘻嘻哈哈的村里人,在村西的大路口张望。等着当时流行的“凤凰”或“飞鸽”牌大链盒自行车,驮着身穿红衣服,面色娇羞的新娘地到来。

当低着头的新娘子一入街巷,三婶总爱飞扬着唾沫星子,对新娘子从头到脚做一番评价。我问三婶,人结婚是弄啥哩,三婶骂了句傻瓜娃子,当然是过日子哩么,栓劳坏笑着看着我说,两个人睡在一起过日子哩。被三婶斥了个“滚”。栓劳觉得无趣,就嬉皮笑脸地挪到一边去了。

两个人睡在一起?在我当时朦胧的意识里,有点耍流氓的味道。我站在那里红着懵懂的脸,有点不知所措。好在及时飘来一阵肉香,转移了众人的视线。大家的肠胃,好久都没有沾油星了。宴席上的八碗四盘子才是众人最终地向往。

可惜,这样的好事,一年就那么几回。漫长而乏味的日子里,我成天打听哪个村子放电影。一得到消息就欣喜若狂。有时甚至不惜狂蹿十几里路,呼一帮狐朋狗友,去看《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去看《杜鹃山》上留着剪发头的“柯湘”,对赤卫队员们诉说“家住安源”的悲戚。来回就那几个片子,看过10遍下的电影,那是要坚持到曲终人散的。之所以对柯湘印象深,是因为有一次跟栓劳几个大小伙子去看电影,其中一个说,他不相信,柯湘那么漂亮,整天在男人堆里摸爬滚打,居然没跟哪个男人睡过觉?

我发现他们很脏,尤其是栓劳,三十多岁了还是个光棍。他看人的眼光很特别,总是斜着,好像从来就没有正过眼。村里人背后都说他是个“偷眼子”。社员们锄地的时候,他总是爱往婆娘媳妇窝里钻。锄地一般都是包工活。他仗着自己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不时帮邻身的女人搂几锄。以博得女人们的欢心。给自毬屌己说些狗猫的酸话创造些条件,过嘴瘾。不知道栓劳从哪里弄来的这些酸故事,有些听起来还很智慧,很精彩。比如,他说很早时候的一个冬天,大老爷刚升堂,就有一个女的拉着一个男的来击鼓告状,女的说老爷,风吹哩雪飘哩避雪来到大庙里,他把我抱住胡闹哩。大老爷一听大发脾气;大胆淫贼,人证在此,还不从实招来。谁知那男人往地下一跪,大呼冤枉。说,老爷,风吹哩、雪飘哩、避雪来到大庙里,这事不假。可她对住神像尿尿哩,把她不塞住咋弄哩。大老爷一听有道理啊,就对那男人说,她对神仙不敬,你塞得对着哩。塞死,塞严才好。栓劳说到最后这几句话的时候,字音咬得特别重。尤其是那个“塞”字。话音一落,引来一片哄笑。那些结了婚的女人们啥阵势没见过,就有人骂;看把你个驴日的塞得累死了。这话只能从你这坏蛋嘴里蹦出来。这个故事流传的比较广,甚至邻村的人都知道,当然,栓劳也有一些其他故事。是后来我从三婶那里听说的。

此刻,我猜想在他们的脑子里,早就把柯湘剥了个精光。我觉得真恶心,认为他们亵渎了我心中一个美好的东西。就顶了栓劳一句;柯湘那么好的人,不会跟那些男人那样。栓劳恶声恶气地说,你屁大个娃,知道毬

个。黑暗中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从他的声气里判断,他肯定是瞪着眼对我说的。

虽然这些人男人们都把柯湘想入非非了一回,但是看过这个电影的女人们的注意力却在柯湘的扮相打扮上。柯湘的发型成了年轻女人们的风向标,大家都留起了“柯湘头”,仿佛一夜间,那些女人们都是从安源来的。

为了消除身体的疲劳和心灵的烦躁,我狂热地喜欢起了读书。那时候,满世界都是枯燥的红宝书,好看又热闹的书相当稀罕。我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书店,摸着看了几页,(书名我记不得了),售货员问我要不要,要了就赶紧掏钱,磨蹭啥哩?我的脸涨得像一盆猪血。最后在他们的嘲笑中,狼狈地退了出来。

我辗转又来到了图书馆。想辦个借书证,一劳永逸地看个够。但是一个借书证要3块钱押金,这3块钱我到年底也没有攒够。因为那年队里年终分钱,一年到头我家分到了15块钱。一家人幸福了半夜。有这15块钱安顿过年,虽然紧紧巴巴,但是比好多欠队里钱的“超支户”领2块钱过年,就显得宽裕多了。那3块钱能割好几斤肉呢。别说那时我做不了这个主,就是让我来安排,那也绝对不会押到图书馆。书顶不了饭,更顶不了肉。

书店和图书馆伤了我的自尊。但是读书的欲望一直拱着我的心。我开始在村里转悠。看谁家有书就先厚着脸皮要。要不来就瞅机会顺手牵羊。那时候拿走一本书根本不叫偷。最多是人家怪罪几句。有时候被当场抓住,我还要争辩。甚至主人一大度,当时就拿走了。但是要是有人从别人家拿走一个萝卜,那才被大家叫贼。那个岁月,一本再好的书,也抵不上一个萝卜。这使我一下子想起了上学时读到的鲁迅小说《孔乙己》,既然孔乙己都说窃书不算偷,我“顺”人家的书,就觉得心里坦然多了。

就这样,我不但“顺”来了《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三国演义》,甚至还顺来了《红楼梦》和但丁的《神曲》。我现在都弄不明白,当时一个荒凉的小村子,怎么会有那些书?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那本秀图的《神曲》。神神道道地叫人看不出个名堂。人名字还很长,不好记。我最先读的是那几本我认为最热闹的书。最后实在没趣了才读的《红楼梦》。当然,警幻仙子那一节最令我耳热心跳。走进书里,我拉着娇怯的黛玉穿梭在怡红院、潇湘馆。我想,自己以后要是有林黛玉这样一个女人,我先要治好她的病,然后陪她读诗、作画、赏花、戏耍。就这样跟她在园子里快活一辈子。

希汤寡水的日子熬了好久,忽然有一天翻了新花样。大队的“小靳庄”文艺活动开始了。那是在冬季农闲的日子,村子里平时爱哼哼唧唧的男女老少,都人模人样地站在大队学校那个土台台上,穿着补丁衣服,唱歌或说快板。还有人大段大段背诵毛主席语录和诗词。这些一辈子都和庄稼打交道的泥腿子,弄起这事来还真是不在行。荒腔走板和结结巴巴的窘样层出不穷。最后都成为田间地头,茶余饭后的笑料。也为我的少年生活,增添了几分活色。

有一天,三婶告诉我一件事,说是街道蹦出了个疯子,可热闹哩。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三婶给我说过许多事。我小的时候,三婶逗过我歌谣:月亮爷,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裳,洗得白,捶得光,打发娃娃上学堂,读诗书,写文章,一考考上状元郎,喜报送到你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三婶给我讲的歌谣或故事也大多跟读书有关。后来还给我讲狼吃娃的故事。那时她的眼睛特别亮,犹如村口涝池那一泓清水。我在那汪水里似乎看到了母亲的模样。直到前年三婶的男人跟着大队的“副业队”在城里盖楼,死在了工地,三婶就沉默了。三婶的男人我熟悉,家里成分不好。据村里人说之所以三婶能嫁给这个男人,是看上男人是个高中毕业生。爱看书,懂道理。出了这件事后,三婶不但不给我讲故事了,而且很少和村里人说话。直到去年,她才慢慢主动和人搭腔。也是遇到啥说啥。比如那次栓劳去她家找她,在门口遇到我,问,三婶咋没在?我说刚出门了。栓劳斜了一眼门上的虎头铁环,怏怏地走了。后来我给三婶说了这件事,三婶的眼里闪出一道厌恶的光。只说了一句:以后栓劳再来寻我,你就告诉他,让他少登我的门。就再没有话了。

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但是我还是在三婶家里看见过栓劳。那天,我听着隔壁有动静,就跑了过去,只见三婶的脸像一块大红布,栓劳的脖子上还有一道血印。见我进来,三婶指着栓劳的鼻子:滚、滚、滚,没尿一泡照一下自己是个啥东西。还往我这儿跑。栓劳看了三婶一下,又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趔趄着走了。

现在,三婶说的这件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要说长这么大,我见过不少疯子、傻子。这种人要么楞在一个地方,眼睛发呆。要么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自言自语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还有些在垃圾堆里面找东西吃。离人一丈远就能闻着身上的臭味。恶心死了。我们村子西头就有一个,成天鼻涕涎水的,天一亮就跟着村口的广播唱:“中国出了个大救星”,晚上广播都关了,他还在那里意犹未尽地哼着“从来就没有救世主”。鬼魅一样在村口游荡,怪吓人的。

三婶说,是个女疯子,在那里给人讲课哩。

女疯子?还能给人讲课?这么奇怪而又热闹的事肯定比那些熟悉的电影精彩得多。我立刻来了精神,连颠带跑地向街道蹿去。

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太阳血红血红的。街道也是一片红色的海洋。街道中心最热闹的地方是十字路口。邮电局是这里最早的建筑。大家习惯把这里叫做邮局十字。邮局除了门和邮筒,墙体上刷着几个司空见惯的宋体字标语。周围其他建筑只要是能刷上漆的地方,一律涂上了一层红色。可能是因为好久没有人管,原来鲜红的东西,成了褐红色。像风干的血迹。邮局对面的百货大楼楼顶,飘扬着三面红旗。在风中呼呼作响。

在百货大楼的台阶上,站着一个女人,留着“柯湘头”,穿着一身干净的翻领列宁服,右手挥舞着一个红色的小本本,俯视着看热闹的人群,慷慨激昂地讲着什么。她比我在村口看到的花哨新娘,多了一份清新和干练。那神态,气质,简直活脱脱又是一个柯湘。我被她的目光和神态牵着走近了她,一听,原来她在讲毛主席语录。还用的是普通话讲,字正腔圆,跟广播里的播音员一模一样。一套一套的。更比村里那些“小靳庄”们不知要强多少倍。

这一切,我似乎在哪里见过。她跟谁像呢,是村里那个留着长辫子,经常看着我笑的那个小芳姑娘?还是露着一段莲藕一样的小白腿,在涝池边洗衣服的女人?小芳看着我笑的时候,我总想拉着她的手,说一天一夜的话。那个女人的小白腿,是她在村边涝池洗衣服的时候,我无意中瞥见的,小白腿把我的眼睛一个劲地往上拽,拽到她大腿根的时候,我就听见自己的心突突直跳。想着她已经结了婚,结婚不是男女睡在一起么?想着那个猥琐的男人,抱着这一段白腿睡觉,我有一种好白菜被野猪拱了的感觉。同时觉得自己也非常流氓。怎么能想这些东西呢?

此刻,看着眼前这个神仙姐姐一樣的疯子,十几岁的我,身体里那个乱撞的东西又冒了出来,还突然产生一阵莫名其妙的幻想。这种幻想把我脑子里的柯湘、小芳、甚至是书里的林黛玉撕成了一条条丝线,钩织成眼前这个神仙一样的女子。

她的演讲结束了我还沉浸在她的语音和神态里,以至于她怎么离开的,我都没有看见。直到有人喊我让路,我才发现看热闹的人们脸上都挂着奇形怪状的笑,有人嘴里还念念叨叨地说:这疯子,咳咳,这疯子……意犹未尽地走开了。就像看了一场猴戏。最后,我也非常不情愿地离开了街道。回家的路上,我一边踢着路边的土疙瘩,一边哼着歌。还觉得不尽兴,干脆把手塞进嘴里,啸了一声唿哨。那尖锐明亮的唿哨声,被一群惊飞的麻雀带向白云的深处。一股轻风,把路边那颗槐树的清香送进鼻孔,继而沁入脾肺。我觉得自己心里有一颗铃铛,被那阵风摇得叮当作响。

这样好看的一个女子,怎么会是疯子呢?

蔫塌塌的太阳底下,我问三婶。

三婶长叹一声:你不知道,这个女人原来的日子好得很哩。一家人在城里吃公家的粮。听说女人她爸学问很大,在学校还是个啥领导哩,后来被戴了右派的帽子,她妈为了划清界限,和她爸离婚了。

三婶说话的时候语气很平稳。眼神也不像以前给我讲“月亮爷,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裳”时的清澈慈爱。像一个大姐姐。

她说的这个情况我知道一些。那几年,为成分另起炉灶的家庭多得很。那也不至于让她疯了啊。我有点疑惑。仰头看着三婶。

三婶在自己的头发上篦了一下缝衣服的老针,继续道:那一年,红卫兵闹得凶的时候,她先是以红卫兵的身份,跟她妈也划清了界限,最后还写信给革委会,说她妈在家里偷偷写日记,不仅给右派父亲说好话,还说现在的世事乱糟糟的,叫人没有好日子过。她这一弄,她妈就完了。

在三婶的针线里,我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后来红卫兵抄了她的家,每天都要把她妈拉出去批斗。开始说她是啥黑线上的人,她也跟着去参加,还被革委会表扬了好几回。批判升级后,就有人骂她妈是什么臭婆娘,她就不发言了。最后一回,她妈的脖子被挂上了一双又臭又大的破皮鞋游街,还说她妈和别的男人睡觉。她妈不认,被红卫兵撕掉了半个耳朵。她妈回来后就上吊死了。从那一天起,她就疯了。

三婶一声长叹。她有讲故事的天才,以前每次讲的时候大多是眉飞色舞的神态。这一次却没有。

我估计这疯子是因为她妈事,在精神上吃了力才疯了的。三婶继续道:她批判她妈是跟着大家瞎起哄哩,但是说她妈是破鞋,这样糟蹋人的话,那不是拿刀子往她的心上戳哩?而且还是她揭发的她妈。她自己不疯才怪哩。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三婶不失时机地显摆了一下自己的分析能力。人说话是需要有认同感的,没有这个,再说下去就乏味了。

我及时嗯了一声。

顺着三婶的话,我仿佛看见了一双发现母亲尸体后惊恐的眼睛。甚至听到了一声撕心裂肺的惊叫。

一阵沉默。

那她原来是个啥样子?我问。此刻,我恨不得钻进三婶的脑袋里,掏空所有相关的故事。

三婶看了我一眼:听人说她原先大不咧咧的,爱穿草绿色军装,腰里经常还扎个皮带,不论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个红本本。疯了以后,变得爱打扮起来,穿起了列宁服。成天在街道给人演讲,有人说,疯子宣传的这些,是糟蹋大好形势,但是每次她都用红本本和语录里的话进行抵挡。那些人就再也没敢继续来轰赶。她就成了现在这疯疯癫癫的样子了。

听说这疯子以前读了不少书呢,三婶继续着她的故事。还读过他爸那个反动派的黑书。要不然嘴里哪里有那么多的词儿,还被人家叫文化疯子呢。

那她一定看过《红楼梦》吧?我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啥是《红楼梦》?三婶盯着我问。

《红楼梦》就是《红楼梦》嘛。一本书。我对三婶有些不屑,她居然连《红楼梦》都不知道。

啥《红楼梦》不《红楼梦》的,三婶眼里闪过一丝狡黠。不耐烦地说,跟一个疯子说啥书哩?说到天东地西,再有文化也就是一个疯子。三婶也很不屑。

我怀疑三婶在说谎。一个喜欢点文化的人,即便没读过,怎么可能不知道《红楼梦》呢?我觉得她最后一句话特别难听刺耳。疯子就不能有文化吗?三婶的这些话让我在心里起了逆反。我认定:这样的女人不是疯子,她应该是挂在墙上的一美丽的画。

我不再理三婶。望着远处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心里在构那幅画。

三婶见我不说话了,就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你打听这么详细弄啥呀?

自从心里装了这幅画,我没事就往街道跑。去看那疯子,不,那个美丽女人演讲。

她的演讲很精彩,有些名词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证实了三婶的说法。尤其她引用《红楼梦》的时候,更印证了我的判断。当时,我的脑子闪过一道闪电,响起了炸雷。雷暴过后,明澈的天空湛蓝湛蓝。几朵白云在悠闲地徜徉。忽然又出现了一道彩虹。她站在彩虹顶上,穿了一身《红楼梦》里黛玉的衣服。对着我嫣然一笑。我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好像找到了我渴望很久的东西。

此刻,我不想知道她住哪儿,吃什么饭,更不想听别人说她是疯子,就想看她抻着细白的脖子,神采飞扬地演说。甚至在她演讲结束的时候,我都不想看她离开的样子。就站在原地,闭上眼睛,双手捂着耳朵,努力回忆她刚才的一笑一颦。回忆她像两个细瓷碗互相碰撞一样发出的声音。直到像第一次来这里听演讲一样被人喝走。有时我甚至想,我会不会也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把她驮回我的家。做我的媳妇?像栓劳说的那样和我一起睡觉过日子。

我的疯狂,没有逃过三婶的眼光。

她又给我说了个事。是关于栓劳的。三婶问我知道栓劳挨打的事么?

我摇摇头。

栓劳是扒墙看人家女人撒尿被打了一顿。三婶说,就在北头路边那个公共茅厕,有个过路的女人在里面撒尿,栓劳把墙根那个平时挖好的那块砖取下来,偷偷看,被人家发现了,撕住领口把栓劳抠了个花脸子。正好人家男人从后面赶了过来。把栓劳一根肋子都打断了。

像他那样的下流胚子,哪个女人看得上眼。

哦,那货该挨打。

我的眼前出现了栓劳躺在地上,捂着肚子的情景。仿佛还听见栓劳的哀嚎和求饶的声音:哥,我再不敢了。想到这儿我觉得非常开心。

如果说我不知道栓劳这件事,我还以为他是个差不多的人。村里的男人,谁嘴里没有几颗酸枣。但是偷看女人尿尿,就非常下流了。我都恨不得踢栓劳两脚。我知道栓劳平时跟我说不到一起,我还顶过他的嘴,他恨我我更恨他的龌龊。

其实呢,男人和女人就是那么回事。三婶说。女、女人的身体谁没见过?鱼鱼娃,你大概也见过吧。

我一脸茫然,点点头又摇摇头。心里想着三婶今天怎么就提起栓劳了?

三婶忽然转换了话题,说,你看三婶是不是老了?

这话提醒了我,说真的,我从来没有认真地看过三婶。现在仔细一看,还真不怎么地显老。我发现此时三婶的眼神就是一个纯粹的女人。

我搖摇头。

鱼鱼娃,你也不小了,知道你也想女人哩。要不你成天往街道跑啥哩?你你想看女人那里吗?

我的心突突直跳。不知怎么回答她。抬头一看三婶的脸,红得像一颗熟透的苹果。

我低下头,坐在那里使劲揉着衣服的下摆。

见我半天不说话,三婶走近我,摸了摸我的头。女人身体的味道直往外鼻孔里钻。甜丝丝的里面夹杂着一丝说不清的气味。

鱼、鱼娃。

三婶胸脯的那两块肉蹭在我的额头。

这、这是迟早的事,要不三、三、三婶现在让你看看?

我的脑袋嗡嗡作响。

忽然,三婶笑了。

看你,裤裆都快撑破了,还害羞。读点书的人咋都这样呢?

被人点破了心思,我非常尴尬。

一抬头,我看到了三婶眼里有一团火,摇曳而又炽烈。

这团火一下子点燃了我的心。我猛的抱住了三婶。使劲晃。

三婶此时却不慌不忙起来,笑着说:小傻瓜蛋,隔着衣服呢。然后,她像个熟练的老司机,把我剥光了个精光。就在三婶脱下自己衣服的时候,我却不知所措地慌乱起来。骇怕、紧张、羞耻的感觉,轮番冲击着我像石头一样紧绷的身体。突然外面房檐下的麻雀叫了几声。那声音像一盆冷水泼在我轰鸣的脑袋。一下子把我僵硬的身体变成了腌制的咸萝卜。我急忙穿起衣服,在三婶茫然失望的眼光里。失失慌慌逃出了她的家门。

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我看见三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焦虑和夹杂着几分无耻的感觉。碰了面便下意识地抻一下衣角,然后红着脸跑开。我常常问自己,这到底算个什么事情啊。我心中渴望的那些东西呢?于是,和三婶的事便与脑海里的那幅画开始打架,打着打着,那幅画就明晰起来。于是,我一有空就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又开始往街道跑,虽然有几回扑了个空,但是,我的心听见了自己嗵嗵的脚步声。

那次,我正想往街道跑,三婶一把拉住我的胳膊,喝道:一个疯子有啥看的?你不听我给你讲故事了?再胡跑我给你妈告你呀。她的手指非常有力,抓得我生疼。我奋力甩开她,撒腿继续跑。

但是后来,我妈在我面前从来就没提起过这事。

深秋时节,在门口碰见三婶。她无不叹息而又有点幸灾乐祸地告诉我说,以后你就没有热闹看了,听说那女疯子死了。

三婶的话像一块砖头,重重的砸在我的头上。只觉得眼前飞舞着红色的星星。脑子一片混乱。垂着手,站在那里半天一动不动。胸腔里气血乱撞,然后化作一声野兽般地悲啸:不———可———能!

三婶走过来关切地摸了摸我的脑门,这娃,是不是发烧了?

我狠狠地瞪三婶一眼,吼道:以后不准你把她叫疯子。

三婶一下子愣住了,睁着吃惊的眼睛把我看了半天。

她不是疯子!

她绝对不是疯子!

她没有死!

她不会死!

我一路狂奔,来到大街。

在女人平时演讲的那个台阶上,躺着一个人,一片破草席盖住了身体。我试图走近看个仔细,确认一下,甚至心里还有一丝侥幸;说不定是其他人哩。却被一个警察喝住了:一个死人有啥好看的?走远!

远远地,我看见了没有盖严实的“柯湘头”和列宁服的翻领。

看热闹的人群议论纷纷,有个人说,他在天色麻麻亮的时候有事出门,看见几个又呆又傻的流浪汉围在这里,一个在勒着裤腰带,还有一个光着下身,趴在一个女人的身上。那女人一丝不挂,他认出了这个女人就是经常在这里演讲的疯子轰走了流浪汉后,他发现这个女人一动不动,走近摇了摇她的身体,想叫醒她,才发现女人早就没气了。

这人立即报了案,想接着去办事却被警察留住了,说要去看现场还要录案情。他后悔地说早知道这么耽误事,自己就不惹这麻烦了。

我在乱哄哄的人群里被动地挤来挤去,那一刻,我懵懂了,脑子里什么都没有。

这时耳边有人喊下雨了,我才感觉到自己的脸湿了,有冷水,还有热水。它们肆无忌惮地在我的脸上游走。而我居然毫无察觉。

而后,我突然又觉得自己什么都听不见了,整个街道陷入了一种巨大而又可怕的沉默。漫天飞舞的是一幅画,时而美丽清晰,时而破碎难看。

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血红的街道,和那群又呆又傻的流浪汉打架,开始我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拳头上,把他们打得抱头鼠窜。后来不知怎么就被他们打死了。和那疯女人一起并排躺在那张破草席下。

责任编辑耿祥

作者简介;张瑜,男,1964年生,陕西省泾阳县人。咸阳市作协会员,《阿里地区志》特邀编辑,《西藏自治区工商联志》编辑、《札达县志》主编。有诗歌小说散文散见于省内外杂志报刊。

猜你喜欢

三婶疯子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三婶的牙齿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家乡的疯子
你是婴儿吗
楼顶上的疯子
半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