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感 迈过数学学习的“门槛”

2020-06-01戴燕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感内化门槛

戴燕

一年级小学生处于思维萌芽时期,对数感的培养,从起步阶段就该得到重视。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一个数,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将生活实际与数字建立起联系,帮助其做出正确的数学判断,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

所谓数感,笔者认为即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意识思维方式,也是生活实际与数字之间的桥梁。良好数感的建立会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自主采用灵活的思维,运用数学方式寻找到解题方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加强体验、深化理解、内化认知等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数学数感的培养,帮助学生迈过数学学习的“门槛”,奠定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境,加强体验

数感的培养,不是通过教师的日常讲解就能形成的,需要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时自我感知、发现、探索。在经历过这些之后,学生才能较好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起数感。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主动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下,进行思考和感知,加强体验,才能建立起数感。

例如在教学“认识1”这一章节时,笔者便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加强体验。如向学生提问,在生活中,可以用“1”表示的事物有什么。学生在思考中,举出了实例:1支笔、1块橡皮、1条狗、1把尺子等等,有的学生则说出了1串葡萄,这便引发了笔者对学生的进一步引导提问:1串葡萄中,只有1个葡萄吗?学生斩钉截铁地答道,1串葡萄肯定不止1个葡萄啊。于是我再为学生补充说,单位的不同,“1”所表示的含义也是不同的,如1把香蕉中,会是很多1根的香蕉组成的。因此学生便了解到,“1”不是只能代表“1”,就成功地感受到了數字的奇妙,深入了解到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年级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都较为皮毛,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要适时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加强实际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把握数的概念,培养数感,渡过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

二、比较大小关系,深化理解

数与数之间是存在着大小关系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把握数的大小关系,不仅是认知数的需要,也是让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使学生对多、少、多很多、少很多有了具体的认识,深刻认知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效培养了数感。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便注重引导学生对钞票面值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学生在基本认识人民币面值之后,对于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1分,有了初步的认知。笔者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时,学生搞懂了100元=2张50元,50元=2张20元和1张10元,10元=2张5元,5元=5张1元,1元=2张5角,5角=5张1角,1角=10分的数量关系,也基本掌握了人民币面值的单位关系。随后笔者便向学生提问:那100元=多少分呢?学生便陷入了思考,以学生目前掌握的知识量,虽然还未能得到具体的答案,但根据等量关系原理,他们认为会多很多很多,于是建立起了大数的概念。而聪明的学生联系生活又发现,其实100元在生活中还是不大的,父母还会用千、万来计算人民币,又建立起了更大数的概念。

大小关系的比较,应渗透于整个数学课堂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比较大小关系作为一种思维习惯,遇到数字时,感知、探索数字,才能更加把握数的概念,深化对数字的理解,使得数感快速建立起来。

三、解决具体问题,内化认知

数学中的具体问题通常通过应用题型的方式呈现出来,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才能实现,也才能使知识点得到有效的内化吸收,从而建立起数感。

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章节的学习中,笔者在指导学生解决应用题型时,便注重引导学生内化认知。如:农场有20只鸡, 23只鸭子, 22只鹅,问:鸡比鸭子少多少只,鸭子比鹅多多少只?这就涉及了关于数字大小的比较,学生深入分析数量关系,得出鸭子>鹅>鸡,再“按照已知两个部分的数量,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量和其中一个部分的数量,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的概念,理出式子该使用减法计算,且根据对三个数字的比较,得出等式为23-20=3(只),23-22=1(只),得出鸡比鸭子少3只,鸭子比鹅多1只,解决了具体问题。

应用题型的解决,大都涉及了数字的运算,学生就得把握运算的技巧,提供强有力的概念基础支撑。在审题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于数字的认知,学生只有把握好这种认知,才能厘清题干,再运用灵活的思维,提出解题策略,内化认知,从而使数感得到有效培养。

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应有培养学生数感的观念,铺设教学任务,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为学生创设利于培养数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起对数的认知,内化认知,深化理解,达到培养数感的目的,使学生迈过数学学习的“门槛”。

猜你喜欢

数感内化门槛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巧估算 妙解题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