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条件导向法在课堂提问中的运用

2020-06-01张彩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言语矛盾导向

张彩萍

提问在教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很受重用,这种方法易于让学生接受且高效直接。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提问式教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小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显得不是很积极主动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本文是对在提问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點——条件导向这一方式所做的探讨与总结。

一、问题导向

小学生好奇心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文本“留白”,可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存在追求完美的心理,当其发现一个事物存在某种缺陷或者某些空白的时候,其大脑会出现积极的兴奋。这种积极的兴奋会促使他们应用相关的活动去进行某种探究,进而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留白”。例如在《乌鸦喝水》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进行如下的文本“留白”创设。首先,应用多媒体播放乌鸦找水的动画,然后提出问题:乌鸦飞到哪了?它找到了哪些地方?它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呢?在它没有找到水之前,它是怎样的心情?找到一瓶水后,它又是怎样的心情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为学生留下了很多文本空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二、图片导向

一旦教师发现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十分困惑时,可以果断地使用图片导向这一方式去引导学生解析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时可以适当地插入一些合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关注点。丰富多彩的图片首先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会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当小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进而形成答案,小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更为顺利。

例如当教师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课文里有一个对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根据这一段话,教师可以向小学生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呢?”这时候教师把一张活灵活现的鱼的画作放在PPT上,引导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活灵活现的图画上,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不说“鱼画到了纸上?‘画比‘游还更具体,为什么不能把它替换掉呢?”由此让小学生往绘画技艺高超的方向去思考,体会到提问所包含的内容,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答案。

三、言语导向

言语导向是条件导向法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对于语言导向的定义是教师通过言语逐步引导,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言语导向并不是教师一股脑地将问题的答案全盘托出,而是婉转、间接地带领小学生去触碰答案。言语导向要求教师灵活地变动自己的教学语言,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点提出疑问。

在言语导向进行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不同的教学实际情况。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小学生并没有做出回答,而且显得并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在言语上提及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推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在小学生积极做出了回答,但答案却不理想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改变语言的引导方向,引导小学生往更直接的方向去寻找答案,让小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从而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

比如,教师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属于科普性文章,科学性极强,课文也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利用言语导向,紧密提问,带领小学生逐步深入课文。教师讲到课文中的科学理论点时,可以将理论逐步拆分。两个铁球,一个1磅,另一个10磅,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这是真的吗?那如果把两个铁球绑在一起,那么铁球就会有11磅,铁球会更快地落地吗?可是如果把两个球绑在一起,那么轻的球是不是会拖住重的球导致速度变慢?如果你发现了这一错误,你会怎么做?如此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带领小学生逐步认识到伽利略实验的全部内容,深度理解文章内涵,也使小学生感受到文章所包含思想道德的传递。

四、矛盾导向

在条件导向法中,教师在实际过程中最难应用的一个方向是矛盾导向。矛盾导向法就是教师利用文章含有问题的矛盾面,从问题的矛盾方面导入,让小学生发散思维,不受思维局限性的影响,更好地学习知识,找到答案。当小学生陷入思维困顿时,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一情况,快速地找到问题的对立面,从问题的反面切入提问,帮助小学生跳出思维的局限,找到问题中矛盾的方面,从矛盾入手,解决困惑,更好地得到问题的答案。

虽说矛盾导向法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在小学教材的课文中通常会设置诸多矛盾点;课文中的矛盾点也是每篇课文作者着重笔墨描写的重点之处。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原有的矛盾点去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小学生用辩证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比如,教师教学《渔夫的故事》这一课,当教师讲到“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时,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耸是什么意思?和高高是同义词,那么为什么对魔鬼的形容词要强调高,动词又要再次强调呢?”教师通过词汇之间词义的矛盾面向学生发出思考的要求,让学生从矛盾层面去解读课文,了解为何作者要双重强调魔鬼的高大,在文中有何作用。

由此看来,提问教学法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而条件导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应用模式。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合理地应用条件导向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择优应用条件导向的方向,在问题教学的课堂实践中灵活变通,帮助学生训练思维能力,目标明确地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言语矛盾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偏向”不是好导向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