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引学”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0-06-01卢江红沈国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素养

卢江红 沈国酰

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具体的情境,提出问题,收集、加工、研究相关的问题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以自学、互学、展学、点学为主线,得出结论,获取规律。就在这样的说、辩、用过程中让学生发展“四基”,培养学生“四能”,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基本特征、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一、“以问引学”,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史宁中教授说:“培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未来不从事数学,那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终极目标就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把生活情境或教学内容化作数学问题,让学生先遇到“困难”,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自我探索、同伴交流、老师引导,然后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建立解决模型,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参与问题研究、自主发展的素养。让学生从“学答”变为“学问”,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积极进行探究和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主体”真正地“主动”起来,会观察,能思考,想钻研,会表达,积经验,从而使“以问引学”的课堂教学真正地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服务。

二、“以问引学”,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以问引学”就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筛选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并且通过老师的适当追问,更深层次地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规律性和方法。具体策略如下:

(一)做好创设情境的准备,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以问引学”,“问”是“学”的发端。学生敢“问”、会“问”了,个人的思考才开始,“学”才会成为一种可能,一种自觉。问题是真实的生活,问题是课堂“生成性”的体现。怎样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

创设合适的情境,需要老師做到“两个吃透”。首先教师要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还应广泛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尊严、个性需求、个性学习方式等。只有做到“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创设的情境才能较好地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游戏、模仿、好奇、想要赞扬、渴望创造”的天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观察、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教师引导,甄选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学生拥有“问”的权利和自由,但教师绝不能让“问”流于形式,也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问”,而是要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辨别、分类,甄选出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放大和缩小》一课时,老师会出示一幅看不清的“小”图片,引出“要放大”的想法。这时会激发学生各种问题,有生会问:“怎样放大?”有生会问:“按长放大?按宽放大?”有生会问:“放大时要注意些什么?”也有生会问:“图上是什么?”“图上有几样东西?几个人?”老师不能否定学生的问题,但要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问要问出要点,问出价值,并利用学生的“问”追本溯源,抛出“学”。比如,《放大和缩小》这节课的“问”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关注图片内容的,二是关注怎样放大图片的。解决了二就可以解决一。

(三)以自学、互学、展学、点学为主线的问导助学

自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互学指的是和同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纠正补充自己的认知;展学是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想法、做法;点学是对展学的“追问”,可以是同学的“刨根问底”,也可以是老师在关键处的“画龙点睛”。“四学”既可简单地进行线性串联,也可以有所侧重、取舍,更可以交叉运用。目的只有一个,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学习智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要关注反馈,适时调整引导策略,进行学习的互动重组,根据生成性资源,调控组织互动,扩展和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再问引后学,关注延伸

再问引后学,是学生的“问”,问学习态度、收获、疑惑,也是老师的“问”,问知识点的掌握度,方法、技能的熟练度,经验的积累度和课堂的参与度……通过“再问”组织学生反思,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延伸再学的需要。

三、“以问引学”,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再思考

(一)从教师角色看

“以问引学”的课堂,教师既是“传授者”,更是“研究者”:研究教材、学生和自己,研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研究知识、心理、行动、语言和思维。将教师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挑战性、趣味性等融为一体,在因材施教中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学生的生命价值统一起来。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看

“以问引学”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富有体验性的。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活”了起来,他们解放了眼、耳、口、手等器官,更重要的是,有自己思维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课堂由“静”转“动”,由“问”转“学”,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三)从教学方法看

“以问引学”的课堂是自然的、有效的教学。教学活动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还重视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有效及时地交流,使教学活动既有常规又富创新,既有恒态又有变化,自然生成,活力不断,恰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总之,“以问引学”的课堂既启迪心智,又怡然有趣,更是自然有法的课堂。它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基于素养培育,追求教学的真,追求教育的真,追求学生发展的真,是得真意,有真趣!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