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分组实验材料的准备

2020-06-01沈伟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苏打包装袋电磁铁

沈伟伟

小学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其中以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最为重要。分组实验的本质就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做,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精神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要正常开展学生的分组实验,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实验材料的精心准备尤为重要。

一、材料充足多樣,确保结果准确

要让孩子准确地获得科学知识,独立自主的分组实验探究方法再好不过了。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的准备上一定要数量充足且多样化。比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电磁铁的磁力》一课,学生很容易想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粗细长短,绕线圈的导线粗细,铁芯的形状、粗细、长短,电池的多少有关。设计好实验计划后,学生开始分组自主探究,在巡视的进程中看到有几个小组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的关系,可惜没什么发现。当时由于准备的导线短了,圈数变化不大,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变化也不大,导致实验结果非常不理想,没法准确看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

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依据就是看它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多少,磁力强吸引的数量多。当时我给每组准备的大头针约有30个,很多学生制作的电磁铁能把它们一下子都吸引起来了,就算再增加电磁铁的磁力,看到的现象还是一样,没法区分磁力的强弱,导致探究的效果较差。当时只能合并几个小组中的大头针,大家一起来合作研究,此外被吸过的大头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磁化了,在探究结果的准确性上大打折扣。这些问题的出现告诉我们,在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的准备上数量必须充足,种类也要齐全,才能确保探究结果的准确。

二、师生共同准备,促进自主学习

分组实验材料往往种类多、数量大,老师在准备的过程中肯定比较头疼。如果能让学生帮忙自带一些材料,老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贴近生活又容易开展,同时还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比如我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前,就让学生搜集好各种各样的岩石。虽然他们不可能带着专用的工具到野外去挖掘、寻找,但只要是在身边找到的、自己认为是岩石的,都可以带来。搜集岩石的过程也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搜集,学生能知道我们周围哪里能找到岩石,什么样的是岩石。我认为他们把山脚下、小溪边、房前屋后、校园内等找到的岩石拿来与大家分享,肯定是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要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容易找到的岩石给学生欣赏一下就行,本来烦琐的准备工作马上就变得很轻松。再如《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教师需要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物包装袋才能有效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如果只靠教师准备,工作量大难度高。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到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也能关注到多彩斑斓的包装袋上有很多信息,但他们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袋上有哪些信息,也不会深入思考从这些信息中可以获得什么。让学生课前自己收集包装袋并带到课堂上进行研究,他们肯定会在准备材料时就会认真看看袋子上的信息,能很好地起到预习新课的效果。最后教师只要稍加引导讲解,我们了解包装袋上的信息其实是在对食物的储存方法进行探究,可以增加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生活的意识。

三、课前预检材料,避免意外失误

为提高分组实验的质量和确保探究结果的准确,不可想当然地以为准备好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就行了,教师最好要课前先做一遍实验。比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通过前半节课的实验研究,学生已经知道胡萝卜放在水中是浮的,于是我提出疑问“胡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胡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学生猜测后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并记录结果。在汇报结果时,有一个小组说的是胡萝卜切小后放在水中是沉的。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当场做了演示实验,的确是沉的。都是按照书本上的材料准备的,怎么会出现错误呢?突然之间想到,可能是与胡萝卜里含的水分有关。心想如果自己在课前先试做一遍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非常懊恼。在后面几个班教学中,为顺利完成分组实验,把研究材料换成了薄的泡沫塑料,只是在切小的过程中没那么好操作。

另一个活动是“一块木板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把几块木块粘在一起放水中怎么样呢?”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就算再多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也肯定是浮的,不会有意外。可结果往往令人难以置信,其中有一个小组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竟然下沉了,当时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搪塞过去。可想而知,当时是多么尴尬。课后仔细查看才了解到后来粘上去的木块是受潮了,吸水过多,甚至有的材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木块,而是掺杂了其他材质,最终导致实验失败。这几次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给学生准备好了分组实验材料后,教师一定要事先预做一遍实验,避免出现意外的失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四、重组实验器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必定事半功倍。如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要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出现什么变化。常规操作是倒好白醋加入适量小苏打,或是先放入小苏打再倒入白醋,进行观察。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小魔术“自己会变大的气球”来激趣探究。方法很简单,小瓶子里倒好白醋,用气球蒙住瓶口,气球中先放好小苏打,在学生不注意时抖入小苏打,气球慢慢变大,学生感到很神奇。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他们肯定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探究的积极性立马就被调动起来。有时可以给简单的实验创设一个情境,重新组织一下分组实验材料,破旧立新,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做出假设、猜测,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环环相扣,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观察是学生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学习的特点。但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实验来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那是不可想象的。只有通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才能实现高效课堂,要有效地组织好每一次实验,归根到底,就是要注重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的准备。

猜你喜欢

小苏打包装袋电磁铁
小苏打及纯碱结构快速鉴别研究
JB/T 10159—2019《交流本整湿式阀用电磁铁》解读
包装袋
磁悬浮小车电磁铁优化设计
一种电磁铁吸取减速顶调整垫的工具
由包装袋变身的花盆
使用小苏打消除异味
卖萌的包装袋
自立包装袋的发明与发展
降低小苏打生产中蒸汽消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