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科学课的教学思考

2020-06-01胡林郭立丰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程师课程标准科学家

胡林 郭立丰

盼望着,盼望着,你来了——2017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满载着师生的期望,如约而至。暑假,借着科学新教材培训的东风,与你首次相识,和着专家的高屋建瓴,精当解读,与你亲密接触。开学后,如愿成为一年级科学教师,成为一年级孩子的科学大朋友。一学期的相处,一个外显内秀的你,渐渐让我清晰了你的轮廓。温情的拼音注释彰显科学的情怀,精致的内容选择凸显科学的严谨,梯度的结构排列折射科学的逻辑,典型的实践活动提升科学的本质。下面就本人使用本册教材后的体会感受做分享和交流。

伴随着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时代新要求的提出,时隔16年的一年级科学新教材应运而生。科学教师认真研读、积极实践新教材,对于把握科学课程新动向,理解科学课程新理念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对以下五点有深刻体会:一是拓展“宽度”旨在把握多维教育内容整合,二是保持“鲜度”旨在拓展科学探究活动时空,三是强调“实度”旨在呈现实践性的活动设计,四是彰显“梯度”旨在指向有层次的内容编排,五是倡导“温度”旨在引导学生爱上科学学习。

一、拓展“宽度”——把握科学内容多维整合

教材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否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顺应学生的成长趋势,是否贴近学生的发展区,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等,都是一本教材是否合格的集中体现。本册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些原则,从三大主线选择学习内容。

(一)以儿童生活经验为主线

一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这一门课程,要让他们爱上科学,就得牢牢抓住他们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内容选择易于被学生接受,涉及他们生活中的事物和经验,找到思维的连接点,增强学生的可接受性。

(二)以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目标 》为主线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而一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选择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的四维原则。

(三)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主线

社会在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跟得上社会这一大环境的改变。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阐述为: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二、保持“鲜度”——拓展科学探究纵横时空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其背景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科学素养的表述中,同样对“科学技术”有了较明确的要求;在课程性质中,也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所以,本教材的创新体现就是“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要求,这一创新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这块内容的增设使得科学学习内容体系更完整,有效拓展了科学教学时空,真正让孩子认识到科学的价值。

例如,2017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共四单元,“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设置是很明显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现也是很显性的。其中第一、四单元尤为突出。《小小工程师》一课中,活动内容一(了解工程师的工作),旨在通过工程师的典型工作场景来熟悉工程师的工作,让学生获得对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感知,同时通过比较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和发现,工程师侧重设计和发明。活动内容二(认识工程师的杰作),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与工程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很重要。活动内容三(学做工程师),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一个产品,解决身边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工程实践的价值。

三、强调“实度”——强化科学活动实践理念

“实度”指的是课程的实践性。课标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科学知识、技能、态度、工程实践方面有一定的收获,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科学素养。

例如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三课中,每一课都安排了一个主题明确的实践活动,去完成教学目标,彰显设计理念。“小小科学家”实践活动“滚小球”,是学生科学课中的第一个实践探究活动,在第一节科学课的起始地位作用是感受实践活动的魅力和重要价值,同时也是达到本课教学重点目标的主要方式。通过“滚小球”实验,学生有所发现,认识到小学生也可以做科学。这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通过实践活动,反复尝试,从而取得科学结果;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做出来的,是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的。

这一实践活动内容的设置时机也同样有艺术。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人”“科学家通过研究而发现”的基础上认识科学,有助于学生体会活动的意义所在。实践活动结束,再展开对科学家也做过这个实验的交流。一方面,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自己和科学家做一样的事情,科学是人人都可以尝试做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用科学家对同一活动的研究有更多发现的事例,激励学生今后该怎么去参与活动,怎样去思考和发现更多的收获。

四、彰显“梯度”——注意科學教材编排层次

研读和使用教材,发现本套教材内容设置具有整体性、逻辑性,而且是通过明显的梯度化内容来实现的。每一单元都是不可分割的,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套整体的教材。每一个单元的主题目标的实现,又靠每一课来实现。每一课的目标基本都通过三个活动,或者三个板块来达成。

(一)从每单元分别在本册教材的地位来分析

(二)从每一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来分析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关注科学本体

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关注科学探究方法  (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

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  实践的方法  (分—分—总)

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关注科技与生活

(三)从具体每一课的环节来分析

以《小小科学家》一课为例,对科学本体的认识:

五、倡导“温度”——保护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情感的融合是一个人爱上一个事物的最佳途径,本册教材设法让学生爱上科学,爱上科学课,从以下几点可见一斑。

(一)从形式上看

教材以色彩鲜艳的图片、简练的文字和拼音注释来彰显科学的温度。彩色版的教材是顺应刚从幼儿园而来的学生的视觉爱好;学生有限的阅读水平只适应简洁的文字;图文并茂,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拼音注释弥补了学生的有限识字量,方便了学生的自觉学习。

(二)从内容上看

以有趣的自然事物去吸引学生,如树叶、感觉器官、茶叶、蜘蛛网等;以便于观察、实验、操作的活动去吸引学生,如做铅笔加长器、认识感觉器官、品茶、观察大拇指、判断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树叶是怎么变黄的、给小车安装轮子等活动。

(三)从目标定位看

比如《小小科学家》第一个活动,从认识科学家的工作出发,去明确不同科学家分别在做什么,感受到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人;从认识科学家入手,让学生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受。这样做是完全站在孩童的立场去定位和设计的,这比按照从理性的角度去讲“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个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顺应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工程师课程标准科学家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假如我是科学家
青年工程师
与科学家面对面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