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审美能力的培养需校、家、社会的熔铸

2020-06-01陈光荣

教育界·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审美能力家庭

陈光荣

【摘要】21世纪,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急需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需审美教育的务实。需要学校以艺术学科为中心,其他学科教育教学为辅助,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榜样示范引领,需要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加强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学校审美教育、社会美育活动的配合;社会生产生活中必须融入审美创造,社会生产创造性活动者必须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社会生活“共享者”必须减少影响全民审美能力提升的言行活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有机熔铸,能够全面提升全民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对世界、人生、社会的审美经验以及审美创造,从新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理解、体验生活和生命,赋予持恒的智慧,用新的方式来看待和把握人生。

【关键词】审美能力;学校;家庭 ;社会 ;熔铸

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21世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社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人类已经远离了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时代。相当部分人已在求美、求乐,然而长时间的审美疲劳,抑或是长时间审美教育的缺失,使得物质生产创造不能变换美丽的形态,不能让我们为之感到愉悦,不能煽动我们的激情使精神获得慰藉。大众缺失对审美及审美创造的认识和理解,缺少审美的眼睛和审美想象力。故在当今世界人类的生产活动,创造美的世界过程中,急需审美能力的培养,更需审美教育的务实。审美教育亦不能只简单地归为学校的任务和责任,不能只单一地划为艺术课的形式,因每个人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便是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制度、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等影响下成长的,这些因素交融,潜移默化地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及生产创造。故审美能力的培养需校、家、社会有机熔铸,缺一不可。全民审美能力提升,才能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创造大美,让邪秽自消,高洁优美自存。

一、学校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1.以艺术学科为中心进行审美教育

学校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学科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艺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的外在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格得到完善[1]。

在日常的艺术教育教学中,艺术教师不能只注重表面的艺术活动形式,而应从根本上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只有在对美及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美的观念,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审美趣味,才能认识事物的形态美及本质美,并且能够发挥主观审美意识的能动作用,来进行审美创造,这也是新时代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2.他学科教育教学为辅助进行审美教育

他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虽然客观事物的美决定着审美观念的形成,但审美观念决定着美感的产生。教师的审美观念或片面,或全面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影响学生的审美判断。如其他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无法正确把握美及审美,榜样引领的作用就会消失殆尽。

其他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配合艺术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审美相左,学生会对审美感到迷茫,特别是他学科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所占的时空比重更大,“非美”的服饰装扮、教室布置、办公陈设、日常礼仪等言行会淡化或消除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判断及审美能力。故他学科教师必须具有进步的世界观、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3.教育主管部门须重视审美教育

艺术审美教育培养的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态度、感受力以及审美经验。如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学校的审美教育活動,整个学校“环境”就会丧失美育灵魂。若没有美育“环境”,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都会制约着师生对审美客体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也制约着未来对客体世界的改造和对新的审美对象的创造,以及对美的规律的掌握能力和创造能力[2]。如是,学校审美教育也就仅存于表面形式的艺术课堂而已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就已错失,无法深化一生的大美生活。

二、家庭审美能力的培养

1.父母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从婴儿成长为青少年这一阶段的影响是十分深刻而又长久的,这是无可选择的、无条件要接受的,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起着潜在的永久性影响作用[2]。故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不是硬性灌输,也不是强制约束,而是日常言行、家庭陈设、衣着打扮、创造性的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美及意义的熏陶、感染孩子的结果。在这种情形中,孩子将被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表现的“美”所吸引,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母的感染与教育,精神境界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审美观念会影响孩子一生。

2.家庭成员须加强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父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需要在已有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艺术培训、社区美育活动、网络学习等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这些能力,首要的是培养对美的领悟能力和感受能力,以便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和美的表达能力[2],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学习、创造中的审美能力。

3.家庭成员须配合学校审美教育、社会美育活动

如果家庭成员受成长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及教育程度等的影响,审美麻木或缺失,或者由于主客观原因无法继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更须积极配合学校美育、社会美育活动来提升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审美能力。至少不能以生活中的“苟且”来淡化或阻碍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一生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创造性活动。

三、社会活动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社会发展过程即是不停地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当代社会,在衣食住行的创造性活动中,物质原来的功用性和使用价值中融入了更多的审美价值,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是运用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传达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的行为,它所物化或对象化的是创造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特征和对生活的体验[2],也是“享受者”大美体验的基础,能够引起大美共鸣并自觉、自发让美续存与共享。

1.社会生产生活须审美创造

社会生产生活,不仅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实用方便,而且更需要审美创造的融合。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会有意识地时刻关注这些围绕着他们的美的形式和形态,但这些美却以一种整体的和谐气氛感染、熏陶着人们的情绪,使之愉悦舒畅,使“物之美”融入“人之情”。故社会生产活动一定要融入审美创造,遵循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出事物的美。

2.加强社会生产创造性活动者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熏陶

社会生活中,“艺术生产”除了功用价值,直接影响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思想情感、审美心理等,只有通过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才能最终影响实际的社会生活[2],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即审美属性。故作为社会生产创造性活动的主体,人们须加强审美创造活动的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能力,来创造大美世界。

3.社会生活“共享者”须减少影响全民审美能力提升的言行活动

在享受“艺术生产”的大美社会环境中,“享受者”和创造者一样,他的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趣味都与“艺术生产”发生着紧密联系。美的观念既是连接美与美感的中介,又是美感发生的基础[2],也是其他共享受众能长久“享受”大美的基础。故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需要全民特别是“共享者”减少“违美”“违和”的言行活动,让美永存,提升全民审美能力。

审美活动在生活中存在之深、存在之微妙,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着我们的审美经验。故需通过家庭培育、学校教育、社会活动影响的相互熔铸来提升全民的审美能力,使之获得更为丰富的对世界、人生、社会的审美经验,从新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理解、体验生活和生命[2],赋予持恒的智慧,用新的方式来看待和把握人生。创造美的世界,提升全民审美能力,也是全民的责任、义务和永恒需求。

【参考文献】

[1]顾平.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学术表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305.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92,273,495,50, 48,493,497.

猜你喜欢

社会审美能力家庭
家庭“煮”夫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