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读写一体”

2020-06-01何向梅

师道·教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桂花树思乡选材

何向梅

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指出:传统的“读写结合”发展到当下,已经把“读”与“写”视为本质上的“一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特别是统编语文教材的全国发行,可以认为是真正开启了一个“读写一体”的新时代。统编教材的作文编写这一块,明显地体现“读写一体”的理念,甚至有了以“习作例文”“习作指导”为主题的习作单元,课文就是习作的范文。很显然,传统的“阅读本位”教学经验已经不适合统编教材。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从“阅读本位”转变成“读写一体”呢?

一、捕捉“读写一体”的契合点,促“读写”高效融为一体

《桂花雨》的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的瞿溪乡,在家乡长大,中学到杭州念书,1949年赴台湾。“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好最迷人的印象,“桂花”是作者心中最挚爱的事物。本单元除了《桂花雨》,还有《白鹭》《珍珠鸟》等文章,写法各不一样,都可以成为本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范文,尤其是《桂花雨》写作方法值得揣摩和模仿,是“读写”的最佳契合点。

二、从选材的角度去设计阅读核心问题,明晰“写什么”

如果按照传统的“阅读本位”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师一般都设计这样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什么?表达什么感情?学生大致能讲出课文主要写了桂花很香,摇桂花是作者童年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仅此而已。这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写什么”肤浅、零散的了解,还没有真正地清晰地理解作者到底写了什么。

每个读者读了这篇文章,都能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为了表达这种思乡情,进行了精心选材,但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没读懂。如果从作者选材的角度去设计阅读核心问题,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哦,作者原来是这样写的。

1.作者琦君离开家乡到台湾多年,思乡之情日甚,尤其是到了中秋節前后,为什么?(因为秋天是思念的季节,家乡的桂花总是在中秋节前后盛开,“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中国人思乡情结。)

2.每想起故乡,作者记忆中便会出现一样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家乡的桂花树)

3.每当桂花盛开时,作者必定会怀念一个人,这个人是谁?(母亲)

4.想起故乡,作者最美好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摇桂花)

5.其实,最想故乡的那个人还不是作者,是谁?(母亲)从哪件事可以读出?(杭州赏桂花)

从作者选材的角度设计问题,一下子拨通了学生思维,快速准确地抓住了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作者回忆故乡,从具体的“物”到具体的“人”再到具体的“事”。作者“写什么”就清晰了,文章的写作框架就立起来了,正所谓“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用思维导图板书更加形象清晰:

三、从表达技巧角度引导质疑品读,解密“怎么写”

单有好的选材还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如何用语言把感情表达出来,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着力的地方。逐段读,牵着学生走,肯定会乏味;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他们就会自主地带着问题主动研读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就会尝到阅读中“发现”的成就感和快乐。因此,教师在完成作者选材和文章布局的探究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对作者选择的“一物一人两件事”进行表达思乡之情,作为读者,你有什么期待和问题吗?

关于“桂花树”学生问:家乡的桂花树长什么样子的?家乡景物那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桂花树来写?

关于“忆母亲”学生问: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关于“摇花乐”学生问:“摇桂花”这件事给我童年带来什么样的快乐?

关于“杭州赏桂花”学生问:为什么作者要写“杭州赏桂花”这件事?

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作者的文字进入作者的灵魂,与作者感同身受,真切体会作者拳拳的思乡之情。

此时可提议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研读,在文章的语言描写中找出自己的答案,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作者记忆中的桂花树长什么样的呢?从作者抒情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用关键词勾勒它的样子:笨笨的,满树的叶子,花小小的,香气迷人。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说自己什么花都不懂欣赏,就喜欢这桂花,接着就像画家一样,用简洁的几笔,就把故乡笨笨的、可爱的桂花树的样子勾勒出了。这就是永远保存在作者脑海中桂花树,已经成为作者回忆家乡的代表景物。

在中国人的对家乡的观念里,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乡。台风要来了,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母亲的对桂花担心的两个细节,一是母亲祈祷台风不来的语言“千万别台风啊”,二是“每天在院子里走一回”的动作。而母亲担心台风对桂花的破坏不是完全为自己,而是为了村子的邻居老人“毛家奶奶”“胡家爷爷”,是为了村子里的人在过春节时能做上上乘的桂花糕饼。作者写母亲对桂花的担心,对邻居的馈赠,一个善良朴实、可亲可爱的乡村母亲的形象就呼之欲出,这个形象永远留在作者童年的记忆里,与桂花相关联。

作者童年,最快乐最难忘的事就是摇桂花了。提前摇桂花是母亲的无奈之举,心有遗憾但不得不为之,而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快乐提前到来的惊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通过这个对比,写出我的童年快乐的纯粹。“使劲摇,桂花落得满头满身都是,‘好香的雨啊!”摇的动作,花落的场景,快乐无与伦比,这种事怎么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呢?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作者回忆起中学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的事,不是与家乡无关的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的构思。作者读中学时,一家人到了杭州居住。杭州是桂花的天下,桂花树长得好,花开得更好,与家乡的“十几条巷子没有不浸在香气里”对比,杭州的桂花“那才是香飘十里”,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为解母亲的思乡愁,我兴高采烈地给母亲带回了杭州的桂花,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真可谓是“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不是花不香,而是情不在啊!作者想表达的是,母亲思乡之情更浓。

平实的描写,在对物、人、事的描写中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在对比之中层层升华思乡之情,是作者的语言表达艺术。带着问题品读作者的语言,解密“怎么写”,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作者的写作策略。

责任编辑 邱丽

猜你喜欢

桂花树思乡选材
缅桂花树下的校园生活
桂花树
种桂花树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小獾的桂花树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