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钟大吕有朋来

2020-06-01顾久

孔学堂 2020年1期
关键词:悖论人世哲学

顾久

我与徐圻兄是老朋友了。年龄相仿,经历略同,思虑共融,所以既喜欢与他面聊,也乐意倾听他的笔谈,曾购买过他的两本著作。徐圻兄听说后,凡出新书,就常寄予我——有《思者的求索》《思在途中》等,现在又捧读他的新作《思想的印迹——文化问题的哲学断想》(孔学堂书局2019年8月出版)。于是,像老友重逢:清茶一盏,围炉夜话,时而会心菀尔,时而争论亢昂,潺潺焉,滔滔焉,而乐亦在其中矣。

徐圻兄是做哲学研究的,本书的副标题是“文化问题的哲学断想”,我觉得饶有深意:有人说,哲学的指向是“探究宇宙、定位人生”两极。宇宙广阔,西哲们曾将自然科学唤作“自然哲学”,其哲学也就包含了自然科学;中国的哲学家则更关注人世(社会),于是中国的哲学是“探究人世,定位人生”。这人世与人生的哲理,又可以归为“文化”。所以才用此副标题吧?

人世与人生,往深处体会,常常都处在悖论之中。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这指人世的悖论;“哟,原先总嫌这娃儿长得慢;等他长大,唉,我们又老喽”,这是人生的悖论。

在我看来,本书主旨就是在人世与人生的种种悖论中思辨:新与旧,雅与俗,生与死,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幸福与失意,理性与直觉,超越与苟活,创造与顺应,怀德与纳福,扬弃与承接,虎气与猴气,天人合一与主客分离……但我以为,最让徐圻兄萦绕于胸、抒之不去的,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理想境界与现实不足之间的悖论——因为徐兄长期致力于西方哲学的研习,后来又被委任孔学堂的负责人;他是一个既不失毛泽东时代孕育的理想主义底色,又亲历共和国曲折道路的现实考量者。

就中西文化而言,徐圻兄看清了两者各有的可贵与不足之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可贵处;“高度的现实主义、实用主义,使得千百年来中国人比较缺乏理想和批判精神……显得过于感性、急切和功利,显得不够深刻、比较肤浅”,是其不足处。徐兄还言及他所熟谙的西方文化可贵:基督教的超越、休谟的质疑、康德的批判、马克思的关怀等等,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由、民主、科学、法制,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解放等等;但也反思其负面:比如,德意志民族既出天使也出魔鬼;还有,对科学的两重性揭示;特别是对商业文化的负面保持警惕:“西方商业文化的涌入……是一把软刀子,‘洋大人带进来的生活方式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却利益至上、无孔不入。它的面孔变化多端,本质却只有一个:逐利;它的手段花样翻新,根本的也只有一条:交易”。

就理想与现实而言,本书几乎无处不在地憧憬着一种胸怀理想、追求超越、尊重传统、拥抱世界的高远境界。本来,这种理想需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将中、西、马的精华融合为一。但是,按马克思的分析,传统社会产生“人的依附性”,于是有中国的“官本位”文化;而进入工商社会又导致“物的依赖性”,于是有西方的拜金文化。理想的社会是摒弃两种文化之劣而集其优,但现实显然并不如徐兄之意:“西方的市场法则与中国传统的官场规则,这两者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文化,甚至是截然对立的文化,却在最近的这几十年里,由交锋轉变成了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徐兄的反思和批判是深刻的,而其呐喊更值得警策:“如果我们仍然把物质、功利放在第一位,不在意精神文明的养成、培育、推广、普及,即使到了21世纪中叶,我依然怀疑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公民素养能否与国际水准相匹配。那样的话,‘伟大复兴就是非常欠缺的,就不能称之为‘伟大复兴。”对此,我深以为然。

当然,在本书里,徐兄不仅是在凝神肃然地分析、仗义耿直地辩论,更多的,是娓娓平和地将深奥的哲理清清浅浅地道来,还不时在“稗史”的讲述中流露出含笑的生动、趣味与丰富,体现出“哲学家是人生的顾问”的承诺。

钱锺书先生曾言:做学问不过是荒村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之事。但我希望听徐兄交谈的,不再是老友间的清茶一盏与围炉夜话,而是有个更大的场合,有更多的老朋友、新朋友、小朋友都参与进来,静听徐圻先生黄钟大吕之声。因此,特写此文,以为入场引介。

(责任编辑:张发贤   责任校对:吴水叶)

猜你喜欢

悖论人世哲学
雨还在下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人间的事
与世隔绝的人世
如果相爱
美妆悖论
知足者常乐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