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养》文本分析与教学实施

2020-05-30马跃

学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风度教养逻辑

马跃

摘要:《论教养》一文,比较适合刚接触议论文学习与写作的初中生,教学中要把握住此文的特质,拿捏好分寸。

关键词:《论教养》;逻辑;结构;教养;风度

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被选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8课。此篇课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通俗易懂,议论要素表现充分,且难度不大,对于刚接触议论文学习与写作的初中生来说,是比较适合的。那么,对于师者来说,如何把握此文的特质,拿捏好教学的分寸呢?

一、文本的内容与特色

(一)要素齐全

此篇文章可以视为较为“典范”的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全,且要素表现上也都符合一般规律,比如开头提出论点,中间展开具体论述,最后得出结论等。

(二)逻辑严密

1.从“教养”到“风度”

从全文看,应该具有两个层次,即从一开始的论“教养”,到后来的论“风度”。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或者可以说具有因果关系的。

作者先从“教养”论述起,通过大量的事实论据(一连贯列举出六个反方面的事例),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结论:“什么才真正的教养”?有教养的人必定“尊重别人”“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和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进一步回应了开头的“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在对“教养”充分论述的基础之上,水到渠成地提出了“风度”这一话题。在对这一话题论述时,先用一句话批驳了人们习惯性意识当中的片面观点——优雅的风度不是矫揉造作(这也可以视为“驳论文”的雏形),再通过阐述道理、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得出“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的结论,也得出对“风度”概念的认知:“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

2.从反面举例,到正面结论

一口气列举了六个事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没有教养的行为表现,这既表达了作者对此类人的一种批评的态度,又用翔实的事实为据让人信服,这就是“论证”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再从正面进行小结,得出结论: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这样,有反有正,相得益彰。

(三)结构完整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开头这一句简洁的话就是一种观点(论点)的亮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论题引出后,又一步步向深处引入。比如,紧接第一句(段)话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一个过渡句,带出下面的详细论述,最后得出一个“有教养的人”所应具备的素养的结论——这其实又是对第二段“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句话的直接回应。

接下来,在转入论述“风度”这一话题时,也是一开始连用了五个问句来引人思考,经过具体的道理、事实论述后,再得出对“风度”内涵的理解来,也同样具有前后呼应之效果。

与文章这一结构上的特色相映衬的,还有语言的精炼,不少句子包含了深刻的哲理,甚至具有了“格言”的味道。

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以上所析,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与特色,这便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所要关注(或考虑)的重点。那么,再结合课堂实际与学生实情来说,在实施过程中也还要有所取舍或变通。

(一)问题指引下对文本的“读”“析”兼顾

朗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有“语文味”的要素之一。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应坚持这一“传统”又“有效”的方法。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一篇议论文,而且篇幅还比较长,“读”的环节就要有所变通,让学生“跳读”将是恰当的选择。比如,在论述“教养”时,反面举例部分,正面结论部分;从“教养”到“风度”的过渡部分等。在论述“风度”时,如何养成优雅风度部分,真正的“风度”是怎样的部分,也可尝试不同形式的读。“问”中推进,“读”来配合,“析”作总结。

(二)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建构

培养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是此篇课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首先,要知道哪些是可视作论点的句子,哪些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句子(论据)。比如,在第一部分关于“教养”的论述中,文章的首句,还有正面结论部分的一些句子(需要综合提炼),在第二部分关于“风度”的论述中,结尾部分的一些句子(也同样需要综合提炼),都可视作论点。而“教养”部分的反面举例与“风度”部分的正面举例,都可视作论据。这些知识点要适时点到,顺势交给学生。

其次,引导对论述的逻辑思维培养。本文整体上是按照“教养究竟是什么?”“教养是不是‘有风度?”“风度又如何培养?”这一层次推进的,逐步引出对问题的层层思考与解析,窗户纸逐步捅破,最后问题自明,道理自信。顺水推舟,水到渠成,议论文架构就出来了,写作的思维也就容易建立了。这符合人们最一般的思维意识,这也即是论述中最重要的逻辑思维。

(三)“教养”与“风度”关系的思辨能力培养

文中出现两个名词,“教养”与“风度”,全文也即围绕这两块论述,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有没有区别?这既是同学们会有疑问的地方,同时也是最能创设课堂情境的机会。让同学在读析之后,再对这两个名词作一点比较辨别,既对概念理解更透彻,又使课堂激趣盎然。

另外,本文行文中也同样可提出一点质疑的地方。比如,从“教养”到“风度”,两者之间明显缺少过渡銜接,让同学们试着补写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倒又是一个课堂上临时有创意的举措。

附:

《论教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培养议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教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解题

1.展示有关国人旅游中一些不文明行为的视频片段或图片,在师生简单交流中引出“教养”这一话题。

2.简介作者

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苏联科学院院士,是一位从囚徒到文化大师的人物,在当时被视为“列宁格勒乃至全苏联知识分子代言人”的形象,现在也被称为当代俄罗斯民族精神之父。

(二)整体感知

1.让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

2.提醒积累重点字词。

恪(kè)守:严格遵守箴(zhēn)言:劝诫的话

贸然(不要误写为“冒然”)

(三)引导读析

1.设问(1):教养是个极抽象的名词,什么是“教养”?它从何而来呢?

师读第一、二段,明示作者所给出部分观点。然后让生读第5-10自然段,这是作为“论据”部分,稍作分析后,再读第11-12自然段,最后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教养:“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

2.设问(2):常说的“翩翩风度”与“教养”有没有关系呢?

师读第13段,然后明确:优雅风度并不是矫揉造作(批驳)。

生分别齐读第14、16段,讨论后明确:“风度”往往以外在表现为主,“教养”则以内涵积淀为主。

生读第17段举例部分、18段小结部分,再讨论明确:风度是“注重行为举止……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

3.设问(3):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教养”与“风度”之间是何种关系呢?

讨论后明确:“风度”往往表面在外部,“教养”则表现在内涵;优雅“风度”是建立在有“教养”的基础之上,二者互为一体。

4.结合并完善板书,师就全文的论述逻辑过程再进行一次回顾,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领悟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建构过程。

(四)质疑探究

全文内容有两大部分:“教养”与“风度”。但从“教养”到“风度”转换中,两者明显缺少过渡衔接,同学们可以尝试来弥补这个遗憾。

生思考补写,课堂交流,师作点评并作示范:有教养的人也才会有翩翩风度。

(五)学以致用

从课文的学习中谈收获感悟,从他人的金玉良言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课堂交流,师生互评。

(六)布置作业

1.字词积累

2.论证仿写:先提出一个正确的观点,要求语言精练;然后能通过正、反两方面举例来作简单论证。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海顿学校)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风度教养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趙孟頫:一笔一划尽风度
风度
教养方程式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风度之美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