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生诗词创作精准教学

2020-05-30费毅诚

学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大数据

费毅诚

摘要:精准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学效率的方式。精准教学的实施需要以一定的信息和数据为基础,教师通过全方位了解学生,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当前大数据的支持。运用大数据实施诗词创作的精准教学可开展课前导学,可获取生成性问题,可展示个人作品。要注意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网络参与与课堂教学的矛盾;诗词教学与常规教学的矛盾。

关键词:诗词创作;大数据;精准教学

新旧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尝试诗歌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但囿于格律的晦涩,以及课业的紧张,高中阶段很少有学生会去尝试诗词创作,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无疑是对新课标空白处的填补。本文尝试以大数据为依托,探索用信息化助力高中生古诗词创作的精准教学模式。

一、精准教学的定义及其与诗词创作的关系

精准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专家在20世纪60年代基于Skinne的行为学习理论所提出的教学理念,主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数据来了解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此为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提供参考。在本质上,精准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学效率的方式。同时,作为精准、系统的评估方法,精准教学兼容于各种教学策略,可对任何学科、任何学段的教学进行评估。

精准教学的实施需要以一定的信息和數据为基础,教师通过全方位了解学生,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当前大数据的支持。高中生诗词创作教学的难点在于格律,但是仅仅借助课堂是无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习得格律,同时,四十分钟的课堂也无法满足对学生诗词创作成果以及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估,因此高中生诗词创作同样需要大数据的支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指出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所以教师可以网络大数据为依托,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诗词创作的精准教学。

二、高中生诗词创作教学现状分析

从教师层面来说,一方面多数教师缺乏诗词创作的兴趣,对格律也是一知半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发展教师特长,引导教师有选择性地、创造性地开发实施语文课程。但是当前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只具备鉴赏诗词的能力,却很少有达到创作诗词的水平,而且囿于教学任务的紧张以及一定的应试因素,鲜有教师会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诗词格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诗词创作作为一门选修课被开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前缺乏适合高中生学习诗词创作的系统教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可选用或专门为专题编写主题明确、语料充分、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来引领学习,但是专门为了提升学生诗词创作而编写校本教材可谓凤毛麟角,笔者从我市历届入选的高中生精品选修课程中,仅找到两本和学生诗词创作有关的选修课程教材,而网络上关于研究学生诗词创作的论文也少之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编写诗词创作教材的难度。

从学生层面上讲,一方面学生欠缺鉴赏诗词的能力,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涉及的诗词的内容虽不算少,但是多数学生在学习诗词时只愿意停留在“牢记诗词”层面,忽视了带着审美眼光去“鉴赏诗词”,造成了学生关于诗词只会看到上句接下句,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诗词的作用似乎只剩下高考卷上最后一题的6分,而关于“创作诗词”,高中生更是觉得有些异想天开。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学习格律的勇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有多种途径去了解格律,但出于学业的紧张、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鲜有学生会去学习格律。因为在学生脑海中存在着“格律晦涩”的固态思维,他们认为学习格律费时费神,而且了解了格律也不代表自己就会创作诗词,从而无法体会到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写诗填词乐趣。

三、运用大数据实施诗词创作的精准教学

(一)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开展课前导学,准备精准教学

囿于格律的晦涩难懂,必须在前期通过简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①何为平声和仄声: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为了降低初学者创作难度,不考虑入声)②何为词牌:就是词的格律,规定了该词牌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网络平台(qq群)发布自主学习任务清单,以此调研学情,落实基础,可以设置如下样式的具体任务清单:

【任务一】通过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在线网站了解《忆江南》词牌的格律(每句字数与平仄、韵脚平仄、有无领字或对仗要求),并熟读下拉菜单中的8首例词。

【任务二】通过中华新韵在线网站,从十四个韵部中选择一个,并从中挑选10个以上可能要用到的韵脚。

【任务三】选择合适的意象,对照词牌格律,创作出一首《忆江南》,附上学号上传至qq群,并在群中点评任意一首其他同学的作品(可匿名)。

新课标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介和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选定的《忆江南》词牌为小令,句式短小,格律简洁,十分适合初学者入门训练,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该词牌格律可以更加直观、便捷、全面;对例词的诵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格律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创作启发和灵感。要求线下创作并上传至qq群,可以留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指导完善作品。

(二)借助多媒体网络获取生成性问题,推进精准教学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当堂教学上,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典型性创作问题,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可以设置如下主要环节:

【环节一】通过“诗词吾爱”网在线检查几首格律上存在较大问题的学生作品,通过电子白板全程展示这一过程,并要求学生用平仄符号谱出《忆江南》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韵脚)。Ppt展示:

○⊙●,⊙●●○△。⊙●⊙○○●●,⊙○⊙●●○△,⊙●●○△。

【环节二】通过电子白板依次展示在押韵上、意象上、遣词造句上、特殊格式要求上存在问题的四类学生作品。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请小组代表分别找出这些问题,并提出修改替换意见。(韵脚上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韵脚的平仄不分,初学者往往押对了韵部,但是忽视了平仄,《忆江南》的韵脚明确要求为平声。意象上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违反常识,诸如作品中又是细雨又是明月,还有一些违反季节性常识错误也是值得注意的。遣词造句上最大的问题是主观臆造,很多初学者都喜欢“创造”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认为自己能理解别人也一定能理解。特殊格式上存在的问题出在对仗上,律诗是需要对仗的,其实很多词也是有对仗要求的,比如《忆江南》第三、四句是要求对仗的,但是初学者很少注意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学生熟读例词的原因。)

【环节三】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教师下水范作,并分享意象选取原因、化用的典故及创作细节。让学生当堂完善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小组交流,相互检查,教师随机指导。(教师作品:东风瘦,飞柳度红楼。桥外野花衔碧草,湖心烟雨化春愁。三两钓鱼舟。在意象的选取上要尽量避免老套、避免重复、避免违反常识。好的诗词作品往往比较含蓄,而化用典故往往就可以使诗词更加的委婉,避免了平铺直叙,教师作品中的结句就化用了宋代词人潘阆《酒泉子》中的句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种闲适之情。此外,在创作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动词的提炼,语句的故意倒装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诗词格律的在线检查演示可以让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检查格律,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语言文字现象,并将其结构化,以获得直觉体验。用符号代替平仄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词牌格律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规范化的格式表达。新课标在其基本理念中就要求教师“发展特长,加强语言实践,有创造性的实施课程”。教师范作让学生觉得宋词的创作也并非只有古人才能完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创作信心。三个环节的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的要求。

(三)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展示个人作品,检验精准教学

实践成效是检验精准教学成果与否的唯一硬道理,而学生能否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则是实践成效的直接反馈,这需要通过积累以及借助网络来实现学生作品的成果化,这一过程也是一个渐进式发展性评价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

【途径一】通过网络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诗歌王位与太阳”(2017年建立,目前已推送10期学生作品,12期诗词鉴赏)定期发布优秀学生作品,并要求学生每一期至少留言一条。

【途径二】鼓励学生在百度宋词吧、天涯论坛诗词板块、百度古诗词吧等有影响力的贴吧、论坛发表作品,如果帖子被加精,则获得集结出版资格。

【途径三】结集出版学生的优秀诗词作品(如条件允许,则申请经费,购买书号;如不允许,则无书号装订),鼓励学生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新课标在学习要求中提出“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同学之间通过网络留言“斧正”,在完善各自作品的同时,还可以让创作不佳的同学有一种想要齐头并进的追赶欲,也可以给创作出好作品的同学带来成就感。结集出版学生的作品,对学生来说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反哺语文学习。

四、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古诗词创作精准教学的几点反思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高中生诗词创作教学提升精准度,表面看是技术问题,实际是教学理念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落在实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空间、互动交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但是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

第一,网络参与与课堂教学的矛盾。不能因为网络资源获取的便利性与直观性而使得学生的诗词创作成为一种“在线创作模式”,课堂教学就成为了装模作样的“走过场”,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打折扣,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关于诗词创作的一切,老师在他们眼中可能会显得无足轻重了。其实课堂教学上教师的面对面答疑解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会更加有温度,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一首优秀学生作品的朗读,对某一个学生一个眼神的肯定,都可以让他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第二,诗词教学与常规教学的矛盾。常规教学是“主”,诗词教学是“客”,永远不要反客为主,在诗词创作教学过程中,修改学生的诗词作品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会占用教师大量的课内外时间,所以教师只能把诗词教学当成一种对常规教学的辅佐和调剂。希望更多的语文教师加入到诗词教学的队伍中,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助力诗词教学,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3]张灵芝:《翻转课堂中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武汉冶金管理学院学报》2016年。

[4]赵京战:.《中华新韵》,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

[5]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双林中学)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大数据
基于“精准教学”的中职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工匠精神培育下的高职《劳动法》课程改革探析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