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20-05-30宋琳婷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理剧心理健康校园

宋琳婷

(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一、校园心理剧的内涵

心理剧由精神病学家莫雷诺(Jacob Moreno)于 20 世纪 20年代首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其将心理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等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帮助当事人发现心理问题,又能让人获得心理的修复和完善。目前,心理剧在心理治疗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称校园心理情景剧,是利用舞台创设的生活情景,通过行为表达的方法与技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和参与者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暖身和行为改变的一种综合性的表达性心理干预活动[1]。

二、校园心理剧的组织实施

校园心理剧是通过表演来达到其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和教育功能的。具体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暖身

在任何团体形成之初,暖身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暖身是校园心理剧的第一阶段,它是激发成员自发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体验和感受。暖身阶段在认知层面可结合舞蹈暖身、音乐暖身、肢体暖身、艺术表达和游戏暖身等形式完成,必要时可融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二)表演

表演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部分,表演需要人物、舞台和内容三个方面。

1.人物

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内心矛盾与冲突是校园心理剧去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情节的展开需要人物的表现,涉及四种角色:

角色功 能导演策划组织者:控制剧情,分配角色,评估行为,分享感受主角困惑者:提出问题,获得帮助,领悟原因,探索解决办法配角影响者:帮助主角,影响心理剧过程观众参与者:体验剧情,宣泄情感,提供反馈

2.舞台

舞台是人物活动的地点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是让主角呈现其生活事件发生时的空间,包括灯光设置、道具摆放、背景音乐等。

舞台设置不同颜色的灯光代表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可以协助愤怒的表达;绿色代表花园或森林;黄色可以代表阳光、能量、温暖。在亲密的片刻或情绪发泄时,可以将灯光调暗,也可将窗帘打开,用自然的光来洗涤心灵;灯光全暗有助于表现恐怖、孤独的气氛[2]。

道具能够增强心理剧的辅导效果。例如:场景中需要职场风格,演员的穿搭应注重职业化;如果学生这时扮演家庭中的母亲形象,自然可以配上围裙等道具(见图1)。

图1

(注:图1为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在丰台区第五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现场照片)

3.内容

校园心理剧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搬上校园舞台,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观看、自己体悟,从而使表演者和观看者得到启发,走进自己的过去或未来,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中,重现失去的自我,发现事情的真实状况,并作出决定或采取新的行动[3]。

表演者通过对心理问题的陈述、辨别和澄清,运用角色交换、镜观技术、替身、角色训练、未来投射等技术,来明确问题或调整心态。内容包括事件和人物关系两个方面:

(1)事件

事件作为症结是引发当事人内心冲突的导火索和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校园心理剧通过对事件(学业困惑、亲子矛盾、人际敏感)的演绎促使当事人对其进行重新思考和领悟,以达到认知改变和行为矫正的目的。剧情内容的设计可以融入心理学家埃利斯建立的情绪ABC理论。一般来讲,人们会认为困扰自己的是事件本身,其实不然,困扰心境、束缚行为的是我们的想法和信念,拥有理性的心态,才能够做出理智的行为。

(2)人物关系

校园心理剧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造成心理问题的各种人物关系,使当事人通过观察或领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恰当地处理各种人物关系奠定基础。

(三)分享

表演结束后,老师组织演员和观众进行分享讨论,团体中的每位成员根据自己参与整个过程的体会,结合自己的过去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这种感受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成员在分享时应遵循不批评、不建议、不比较的原则,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讲,校园心理剧的结尾会留下一段旁白,这段话是对剧情的解析、总结和展望,从而激发演员和观众的反思。

三、校园心理剧的意义

(一)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学生主动调控自我

校园心理剧不同于灌输式教育,剧情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捕捉到心理调适的方法,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剧,达到宣泄负性情绪、解除心理冲突的目的。

(二)校园心理剧是一种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

校园心理剧是一种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式,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同伴互助的平台。同伴互助小组的团队模式有利于建立安全、温暖、和谐的氛围,使其放下防御、摘下面具,真切地参与到团体中,用心去表演、感受和分享,从而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例如,教师通过校园心理剧在班团活动中的应用,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冲突和烦恼,然后编辑成剧本,组织学生去表演,学生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实现心灵的洗涤和成长。

(三)校园心理剧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校园心理剧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解决学生的矛盾、打开学生的心结为目的,具有积极健康的作用。校园心理剧变说教为感染,呈现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学生的亲身参与,既有切身体会,又有心灵探索,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助人自助”的理念;学生在编演心理剧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组织、记忆等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校园心理剧有助于激发潜能,健全和完善人格

学生天赋的表现需要平台。校园心理剧的编写、排演和分享的主体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把握展现自我、放飞心灵的机会。校园心理剧有助于激发学生语言表达、舞台表演等方面的潜能,同时还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四、校园心理剧的效果分析

(一)校园心理剧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4]。校园心理剧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陈树婷等学者的研究总结了两年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对校园心理剧在课堂应用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进行了总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5]。王明粤的研究中提到在增加心理剧汇演和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后,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各项评价分数大多有所增加,初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6]。郭旭霞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近五年校园心理剧的创作与实践为例,提出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作用与应注意的问题[7]。

(二)校园心理剧能够有效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失当

心理剧疗法作为一种时间短、效率高、效果稳定的团体干预方法,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应用价值,同时也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解决提供路径[8]。苏慧丽的研究结果显示:校园心理剧不仅给予网络成瘾大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知和行为变化,还有一系列良性转变,例如:学会倾听他人,控制自己的行为等[9]。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能使大学生挫折教育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自主性[10]。邱晨的研究表明校园心理剧活动有效地降低了中学生不成熟的防御机制[11];张国涛的研究表明校园心理剧团体辅导的方法能够减少或消退智力障碍儿童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言语问题和不当行为问题,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2];刘巧的研究指出心理剧技术作为一种健康有效的治疗技术,可以应用于大学生的抑郁心理问题的干预[13];钱景的研究表示心理情景剧能够有效缓解高中生具有的交往恐惧、自卑、嫉妒、自我中心等不良情感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在交际时情感的运用能力[14]。

(三)校园心理剧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园心理剧可以发展个体或团体的自我觉察力、人际关系技巧、价值判断力、自发行为水平与想象力,从而使个体获得心理成长。郭艳彪的研究重点介绍运用校园心理剧提升新疆内高生同伴交往能力的优势和实施步骤[15];田娟等人的研究表明校园心理剧提高了大学生心理认知能力、促进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提升人际沟通效能等[16]。例如:剧本的编写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构思能力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导演剧本时更能锻炼他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的水平;学生在表演中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彼此感染,提升其共情能力,并达到“他助-互助-自助”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理剧心理健康校园
教师核心素养在组织与实践校园心理剧中的体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