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昔洛韦与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2020-05-29洁,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阿昔洛纳洛酮脑炎

李 洁,华 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神经内科;2.儿科,辽宁 沈阳 110032)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人群中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脑实质引发的颅脑急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有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抽搐、意识不清等中枢症状,重症患儿如治疗或护理不当能够引发脑组织损伤,产生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1]。 目前临床仍然主要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阿昔洛韦针对病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活性,可一定程度地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促进患儿细胞功能迅速恢复[2]。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在应激状态下可对阿片肽所导致的病理症状产生拮抗,改善患儿脑组织供氧,调节患儿脑部神经功能障碍,从而有助于解除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心脑血管痉挛等症状的发生[3]。本文为探索小儿病毒性脑炎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72 例进行阿昔洛韦与纳洛酮联合治疗和阿昔洛韦单独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发现联合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7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 例以及观察组36 例。对照组患儿男性22 例,女性14 例,年龄3.5~8.5 岁,平均(5.24±1.22)岁,发病时间10~72 h,平均(24.37±3.98)h;观察组患儿男性23 例,女性13 例,年龄3.4~8.5 岁,平均(5.89±1.46)岁,发病时间11~73 h,平均(25.16±4.11)h。两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入院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既往神经精神疾病患儿,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患儿,所有临床治疗及护理均经患儿家长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解痉、退热、吸氧、抗感染以及降颅压营养神经等一般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88)静脉滴注,5 mg/(kg·d),每次静滴1 h以上,每12 h一次,连续用药7 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61)0.01 mg/kg静脉滴注,每日滴注一次,连续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 依据《儿科学》诊断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①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显著改善,经脑电图复查,α波<100 μV,β波<50 μV,无尖波、棘波等异常波出现,结果显示为正常,即判为显效;②有效:患儿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脑电图复查显示正常,伴发轻微并发症可判定为有效;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恶化现象,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对两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优于对照组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遗症发生率8.3%,显著低于对照组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小儿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疾病特点为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头晕、呕吐,惊厥等。重症患儿甚至可累及脑膜以及心肌等。虽然临床及时地诊断治疗,可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但仍有一部分患儿留下智力受损,肢体瘫痪、语言听力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4-5]。小儿病毒性脑炎主要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是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抑制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以及狂犬病毒等。阿昔洛韦进入人体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细胞激酶或胸苷激酶,被磷酸活化,产生阿昔洛韦三磷酸酯,通过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干扰病毒DNA的复制,同时阿昔洛韦三磷酸酯能够与增长的DNA链相结合,中止其延伸,达到对病毒抑制的作用。及时合理应用阿昔洛韦可促进受损脑细胞的修复,减少后遗症发生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6]。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在应激状态下可对阿片肽所导致的病理症状产生拮抗,改善患儿脑组织供氧,调节患儿脑部神经功能障碍,从而有助于解除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心脑血管痉挛等症状的发生。另外,纳洛酮能够促进稳定溶酶体膜,促进钠离子、钾离子和ATP酶的恢复,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稳定;同时纳洛酮能够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控制谷氨酸释放,促进患儿受损脑细胞修复和保护,将兴奋性神经毒作用降低,提高神经功能[7]。有文献指出[8],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同时大大降低后遗症发生的几率。本研究中将阿昔洛韦和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7%,远远高于对照组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症发生率观察组8.3%,远远小于对照组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症发生率,促进患儿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猜你喜欢

阿昔洛纳洛酮脑炎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注射用阿昔洛韦致透析患者脑病1例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阿昔洛韦致26例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成人病毒性脑膜炎36例临床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