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

2020-05-28张兴敏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对策

张兴敏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瑰宝,初中生是自我养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合理的传统文化引导将会使这些初中生散发出不一样的、独特的气质,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将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对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好的、有强大生命力的、经久不衰的。守住人类心灵的高地是当代人的责任也是当代人的义务,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最为快速的阶段,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对于初中生的成长无疑是有利的,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合理、有效渗透既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生们成长负责的表现。

一、挖掘教材内容

语文学科在传授传统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范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这些范本的挖掘和解读,尤其是要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在获取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与洗礼。

以《木兰诗》的教学为例。本课的一个目标是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诗歌(民歌)在语言和结构上的特点,借助诗歌来弘扬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与孝文化。但此诗时代久远,文言词汇较多,给学生理解木兰的形象带来了困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开始并不算高。特别是朗读时,如读顺口溜一般,毫无节奏,语调自始至终都一样,传统诗歌的魅力显现不出来,很多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稍作了修正,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孝文化,从传统的道德观念、情感体验入手挖掘诗歌潜在的深意,让学生能够透过课文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入手,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孝道文化主要内容,“孝”其实也是一种担当。将《木兰诗》所蕴藏的“孝”更加直观 、全面地呈现于课堂上,也使得木兰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在朗读的时候,学生就能自觉地读出郁闷伤心到自豪的语气了,在或舒缓或紧张的朗读中再造木兰英雄形象。另外,《木兰诗》虽然歌颂了中国美德,但是从中也能看到过去中国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弊端,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环境的认识,我从中国古代国家征兵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客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对当时的文化,习俗产生的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让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更加丰满。

二、营造文化氛围

除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还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途径来进行,这样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处于最佳状态,对于学习内容的反馈也会更加主动积极,在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的教育和熏陶。

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的墙壁上贴古代思想家所说的名言警句,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等等。也可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开辟“传统文化”专栏,让班里学生轮流对板报上的传统文化宣传内容进行更换。或者,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前几分钟,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一则传统文化小故事……这样,便可以营造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学生每天都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久而久之,能够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挖掘古文价值

在现代教学中,应将语文教材当作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媒介。例如,《论语》是孔子徒弟对孔子言语与行为的记载,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当中的名言警句从学习模式、学习心态、道德修养等层面讲解了孔子的见解,并成为我国民族数千年来的行为标准。再如,《孟子》是孟子及其门徒所著,主张“仁政治国”,其中的名言警句对如今的政府管理来说,借鉴价值极高。又如《出师表》,在政治层面,主张法律制度的严明;在军事层面,将奇袭作为胜利手段,并屡创佳绩。其才能与智能,为后代称颂。这部分天纵奇才的人物,让学生对古典作品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教师应将其与生活现实紧密相连,发掘其教学意义,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

四、开展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单单局限于课堂,我们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得到拓展,而且,多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领悟也会更加透彻和深刻。

比如,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搜集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并且结合资料内容与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写一篇作文。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朗诵活动,让学生对古典文学进行诵读,因为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诵读古诗文,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刻接受传统文化的教化与熏陶,进而起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五、丰富学生写作

为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教师也应在课后提供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将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带有自身思想情感的文章。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优秀传统文化之角”,张贴《弟子规》《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或者张贴历史杰出人物,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建立健全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平台,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带领学生参观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印象。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文化中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意义,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抒发自身情感,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结语:传统文化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文章結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达到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会敏.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中),2019(5).

[2]李锦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9(3).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