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经》教育观视角下分析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格雷丝的婚姻悲剧

2020-05-28王娟

戏剧之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哈代教育观道德经

王娟

【摘 要】本文从《道德经》“无为”教育观的无为和善为两个方面来分析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麦尔布礼对格雷丝的家庭教育状况,以探析造成格雷丝婚姻悲剧的原因。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格雷丝的父亲对她失败的教育,造成了她婚姻生活的不幸。哈代所赞成的教育观与《道德经》中“无为”的教育观不谋而合,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正确的指导。

【关键词】《道德经》;《林地居民》;哈代;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3-0179-01

《林地居民》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最完美的小说”[1]P158,哈代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形象鲜活的女主人公格雷丝,她美丽单纯善良,然而不幸的婚姻生活给她带来了毁灭性的痛苦。在小说中,哈代阐明了木材商人麦尔布礼对女儿格雷丝失败的教育导致了格雷丝的婚姻悲剧。在中国哲学著作《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教育观,即顺应自然规律去教育孩子,以达到“不言之教,无为自化”的效果。本文从《道德经》“无为”教育观中的无为和善为两个方面来分析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麦尔布礼对女儿格雷丝的教育状况,分析错误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一個参考案例。

一、无为——不言之教

《道德经》阐释了老子的教育观:“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2]P97水以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这正是“无为”的好处,行不言之教诲。老子提倡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做示范,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格雷丝的父亲麦尔布礼是一个自私冷酷又势利的木材商人,他总以商人的思维计算着生活,权衡利弊。他把女儿送到学校去接受现代教育,是将她当成“流动资本的一部分,是婚姻市场上的一种投资”[3]P105,目的是让她能嫁到上层阶级,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当格雷丝毕业后,麦尔布礼就开始怂恿女儿悔弃与基尔斯的婚约。得知菲茨比尔斯来自上层阶级,就鼓动菲茨比尔斯向格雷丝求婚;格雷丝结婚后,丈夫与别人私奔,麦尔布礼又开始促成格雷丝和基尔斯的爱情。在得知格雷丝无法与丈夫离婚后,他又让基尔斯远离他女儿,不要辱没女儿的名声。麦尔布礼给女儿做的爱慕虚荣、唯利是图的示范给她的人生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因此父母良好的“不言之教”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提升起着首要作用。

二、善为——无为自化

《道德经》写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4]P118“无为”就是顺其自然,遵行自然规律,不妄为,以达到自化的目的,因此父母要避免用权威地位牵着孩子走,而要尊重孩子成长的主体地位。在《林地居民》中,麦尔布礼总以父亲的权威压着格雷丝执行自己的命令,以妄为的方式一次次地干涉着女儿的人生之路,导致了格雷丝婚姻的错误选择。格雷丝一直对基尔斯有质朴纯真的爱情,父亲却要求她嫁给菲茨比尔斯。在格雷丝答应菲茨比尔斯的求婚后,她发现了菲茨比尔斯对她不忠,提出不想嫁给菲茨比尔斯时,父亲立刻反对:“一个女人要知道要她父母的脸面”,于是她只有嫁给菲茨比尔斯,开始悲惨而孤独的婚姻生活。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培养独立的人格,以达到无为自化。“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4]P45格雷丝在父亲的父权权威式教育下,形成了事事依赖父亲、毫无主见、习惯于被人统治的非独立人格。她结婚前被父亲统治,结婚后又被丈夫统治支配。“菲茨比尔斯是一个超出她精神活动轨道的人,与其说他是和她平等的人,倒不如说他是她的统治者。”[3]P227因此当她发现丈夫的不忠时,他用一个不太合理的解释就可以把她敷衍过去;当她发现他骑着基尔斯送给她的马去和情人约会时,她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忍受。小说最后,面对丈夫的屡次不忠,当丈夫让她跟他和好时,她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在深夜中跟着他出走,她父亲只能悲剧性地预言:“她指望着的这个未来真惨呀!只有上帝才知道该如何收场。”[3]P490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应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引导孩子做出最适当的决定,让孩子成为独立个体。

三、结论

从《道德经》“无为”教育观中的无为和善为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麦尔布礼对女儿格雷丝用唯利是图的身教做示范、通过妄为干涉女儿的婚姻生活、不注重培养女儿的独立人格,导致了格雷丝的悲剧婚姻。《道德经》的“无为”教育观就是让家长、孩子守住本分,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发挥孩子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用规律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端倪,对事物的发展有正确的判断,才能循“道”而为,逐渐进入“无为”的自然之道,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获得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老子著.陈仙月译注.道德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3.

[3]哈代.邹海仑译.林地居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4]老子著.王丽岩译注.道德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道德经》哲学视角下的哈代小说研究”(2017ZDX259)。

作者简介:王 娟(1978-),女,云南个旧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哈代教育观道德经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易说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