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环境描写习作教学

2020-05-28曾凤蓉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支架习作环境

曾凤蓉

环境描写是通过对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述,达到渲染气氛、借景抒情、烘托人物心情、刻画人物性格等目的。它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难点。教师常常困于环境描写训练缺乏抓手,学生对环境描写望而生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缺乏准确的判断,没有为学生搭建实现目标的脚手架。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原有基础为起点,以教学目标为终点,将终期目标分解成若干小同标,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一步步达到教学最终目标。本文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小学习作教学中的环境描写教学策略。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

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它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沦为理论基础,强调以学生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为其提供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支持,即脚手架,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供平台,并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认知发展从现有水平引导到更高的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尊重学生原有基础

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原有基础代表着其“现有发展水平”,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获得新知识所需的支点,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1]教学应从学生的现状人手,确定第一个脚手架以及脚手架的高度,让学生够得着,爬得上。例如,在环境描写训练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段,已积累的有关环境描写的词汇和语句的质与量,对习作的态度等,以此为基础,确定习作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中年段学生刚刚接触习作,语言积累较少,习作中环境描写侧重引导其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描述清楚。高年段学生已经对环境描写有一定的经验,语言积累相对较多,习作中环境描写侧重通过描写环境渲染主人公的心情,交代事物发生的背景等。

2.将复杂的任务分解

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目标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复杂的学习任务可能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原有基础,将复杂的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学生通过努力便能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2l例如,将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然后对两类环境描写进一步细化。小学习作较多描写自然环境,因此可将自然环境作为习作指导的重点,并进一步分解,如将自然环境分为静态的自然环境(如山、树、草、房子)和动态的自然环境(如鸟、狗、瀑布)等。

3.启发学生独立探索

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的启发性,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2]虽然支架式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等于告诉学生答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选择难度合理的学习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点拨,重点是鼓励学生独立探索。

4.开放动态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理论强调,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不仅评价学生学习结果,也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还要对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获取资料的过程,对作品的反思和修改等进行评价。

二、环境描写训练中学生需要的支架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在学习环境描写时缺乏必要的学习准备,需要以下几种支架。

1.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生活经验少,缺乏观察生活的意识和方法,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不够深入,很难在习作中将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虽然在小学生的习作中能看到一些环境描写的语句,但是大多是把环境的概念窄化,仅仅限于对天空、小树、花的描写,且比较程式化,缺乏灵动与个性。对此,教师可以在平时习作训练时提供生活、心情与环境的“镜照练习”作为支架,即你高兴时,看到的周围的事物是怎样的?你悲伤时,看到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从体会喜怒哀恶惧出发来描绘眼中的世界,这是一种“情一景”的关联互动式的体验与训练支架。

2.语言积累

习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语言积累程度是影响习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阅读方法不当,缺乏积累词汇和语句的意识,尤其是缺乏思想情感、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积累,在写作中常常感觉没东西可写,或有东西写不出来,或写1个[来的内容语言干涩,缺乏文采。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在教学中用群文阅读的方法阅读环境描写类文章,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比较、综合、归类,察其境、体其情、悟其妙,积累多样的词句及多样的表达方法。

3.观察意识和能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一种手段,也是习作素材获取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观察的目的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强。许多事情小学生都经历过,但是缺乏认真、仔细观察,无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更不能将环境与人物的个性、事情发展的背景联系起来,习作中环境描写往往与要表达的主题脱节。这就需要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观察表作为观察支架(如观察目的、对象、计划、方法、感受、思考、记录等),为观察体验景物与生活奠定基础。

4.反思能力

反思就是反省,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再思考。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反思的意识和反思的深刻性。例如,小学生习作中的环境描写往往过于简单、机械,但是他们不懂得思考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更不懂得如何改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检核式的修改支架,如让学生自我反思及同伴互评:文章有几处用了环境描写?要表达怎样的心情?环境描寫与人物有什么关系?环境描写与事件有什么关系?环境描写之间有什么关联?

三、环境描写习作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生活经验少,思维发展水平低,观察意识弱,语言积累不足等情况,笔者在写作训练中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环境描写的能力。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为例来谈谈环境描写相应的教学策略。这一单元习作要求从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特别强调“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1.情境体验,心象结合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域,是故事展开的情境。创编故事离不开环境的创构,而针对学生对环境“无感化”的描写,笔者采用“情一景”关联互动式的体验训练支架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丰富情感体验。“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同一个景物,欣赏的人心情不同,感受就会不同。在习作之前引导学生认识与体察自己的一周的心情变化,然后让他们选择上学路上的某些景物(如榕树、鸟儿、花草、彩旗等)来观察记录:当高兴时这些景物是怎样的?当悲伤时这些景物是怎样的?……这一文架目的是让学生建构心与物的关联,情与景的交融,让学生领悟故事中的环境要与人物的心情是相联系的。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情境。情境一是学生李明知道今天早上要进行语文考试,因此提前几天认真准备,对考试胸有成竹,想象他在上学路上看到路旁的行人、树、花等的感受。情境二是王海因为玩游戏忘记了今天语文要考试,完全没有准备,想象他在上学路上看到路旁的行人、树、花等的感受。鼓励学生先口头交流,再选择一个情境写下来。

学生深入体会角色情感后,写出的作品明显比以前的习作要生动,感情更加真实。“一点风一点雨也是与人物有关系的,即使此风此雨不足帮助事实的发展,亦至少与人物的心感有关。”[l在故事创编习作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确定人物,构思情节,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物心情,然后选取恰当景物展现情感,从而达到以景衬情,情融于景,情景会通。

2.注重积累,读写迁移

通过阅读可以不断地积累和丰富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心灵世界、语言世界,不断地积累写作方法与技能,也不断地激发思维能力与创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可以进行“故事中的环境描写”的专题式的阅读与整理,使学生扩大阅读面,接触优秀文学作品,达到积累思想、情感、知识、生活、方法、词句的目的。尤其是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和优美,不断积累环境描写的词汇和语句,体悟其写法与奥秘,从而实现从读到写的积极有效的迁移。

笔者在习作教学中重视给学生提供学习范本,鼓励学生分析与讨论,不断归纳环境描写的技巧,并加以运用。如《桥》一文中有多次环境描写,对于洪水的描写是有变化的:刚开始,“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随后,“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接着,“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最后,“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以“洪水暴发一水势越长越高一洪水吞没一切一洪水退了”,推动故事情节“人们慌忙逃生一老支书疏导撤离一老支书和儿子壮烈牺牲一祭奠英灵”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有画面感,更有感染力。

由此引导学生在创编故事时,情节的每一次变化,都可通过创设环境的变化来推动。

3.观察生活,细致描写

沈石溪先生出,仔细观察你所要描写的对象,无论是人还是事,写出别人所没有发现的细节,这是很重要的一种锻炼。㈠,故事环境的创设也是源于生活,为了让故事的环境更真实可信,笔者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环境运用于故事之中。但如何把环境描写得更真实、更生动、更细腻呢?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心灵化、个性化的观察。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观察主题或学生自选观察主题,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感受和感悟,定期交流观察记录和心得。

在训练之初,学生往往不懂得觀察什么以及如何观察,教师须带领学生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指导。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门口的凤凰树,指导学生观察树干、树叶、花的形状和颜色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如远看和近看。

因为有了生活积累,学生在习作中的环境描写更生动,富有个性。一位学生在“故事创编”的习作中这样写道:“学校的一树一草,一花一木都已经成了王海的好朋友。每当走过校门口的那棵凤凰树,他总能听到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是老师在不断地叮咛他要乐观坚强。那枝头绽放的凤凰花如火球,如彩霞,像是在庆祝同学们学成毕业,也像是欢送自己的孩子奔向远方。”

调动多种感官写景,能把景物描写得细致生动、多姿多彩,能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立体灵动的画面。要让学生能从多种感官的角度去写,就要诱发学生调动感官,多角度观察生活。

4.静心反思,提升描写

作家孙犁说过:“稿子写完,不该便是交代了。像哪一个大作家说的,你应该把它放平,好好地医治它一番。你应该细细地审查它,看清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微的地方,像看你的朋友的面貌、身段、动作一样。哪一点不合适,就修正了它……”[5]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作是一种心灵的反思与精神的对话,而修改的过程更是内在的对话与反思的过程。针对学生缺乏反思意识的情况,笔者在“创编故事”习作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习作修改的脚手架,鼓励学生自我修改和同学之间互改。在学生修改时,教师提供几个修改提示:第一,习作中的环境描写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否吻合;第二,环境描写有没有与情节发展相配称,有没有推动情节的发展;第三,环境描写有没有很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形象;第四,环境描写是不是真实、细致;第五,环境描写是不是做到自然、情景交融。鼓励学生对照这些提示进行思考和修改。在学生多次修改后,教师让学生对照习作原文,交流修改前后环境描写部分的变化,以及效果的提升,让学生在修改中学会反思,持续改进。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习作教学策略不仅对提升学生环境描写能力有很大的助益,对于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有着极大的功效。通过专题式的支架式的习作训练,学生的习作教学便可聚焦问题,有的放矢,有为而作,同时,还可以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参考文献

[1]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l]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2]陈白红从“细处”见表达“真”功:浅谈支架式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读写与杂志,2017 (10)

[3]老舍老舍文集(第15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261

[4]周益民故事、儿童和作家的秘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70

[5]孙犁文艺学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4:65

猜你喜欢

支架习作环境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环境清洁工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漫观环境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习作展示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