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选录

2020-05-27晟萍

回族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衣战士检测社区

晟萍

2020年7月21日 周二

核酸检测(一)

清晨,小雨。

吃过饭,正当我在纸上飞快地涂写着,思绪像远处的溪水,如一群刚出门的小顽童蹦蹦跳跳,时隐时现。

社区微信群来了一则消息:志愿者下楼,今天核酸检测。

我搁下笔快速换宽松的便装下楼。一出单元门,早有志愿者守在单元门口。社区的小郭迎上来,发给我一件红色T恤,我将T恤套在了身上。我被安排到76号楼处,若有居民下来,劝阻其返回。

十点多了,检测的医护人员还未到。

我在76號楼的一端,另一个志愿者在楼另一端。一会儿下来一个瘦高个,他向我这一侧走过来,正抽着烟。

“不能过去,今天要核酸检测。还没挨到这栋楼呢,等通知。下来人不能太多,以防传染,理解一下。”我拦着他,轻轻说道。

“我早饭还没吃呢,去买菜。”

“现在不卖菜,你坚持一下。下一栋楼检测可能就轮到了。”我笑着说道。瘦高个折身返回。

小区路东面尽头的楼下搭着简易的检测台。检测台前面一米间距一个凳子,坐满了人,排着长长的队,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我站在楼侧,腿有些发困,飞奔上楼拿了折叠小凳,又随手拿了本书《孟子》,返回工作岗位。

十一点多了,来了两个年轻的白衣战士,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全副武装,炎炎夏日……

检测开始了,我老老实实守在楼侧,戴着口罩,戴着手套,坐在小凳子上翻看着书。最先检测的那栋楼居民最多,检测完了,其侧面的楼上居民也检测完了。

不知不觉挨到我守护的76号住宅楼,时间已经是中午一点过一些。

“下楼——检测喽!”志愿者喊道。一单元的人们陆陆续续排好队去检测,接着二单元、三单元。每栋楼都有微信群,在群里通知方便得很。

很快二单元的居民返回来了。

“检测完了吗?”

“没有。”

三单元的居民返回来了。

“检测完了吗?”

“没有,下午检测。”

咋回事儿?怎么没检测又返回来?一单元、二单元还有行动不方便的两个老人,如此来来去去的怎么行。我满心疑惑,飞身跑到检测台前。

一问才知检测试剂已经用完了。第二次下楼的居民正在凳子上等待检测,两个“雪人”累得在那儿不说话。

不一会儿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来一个人,个头高,神情严肃,他来到检测台前,显然这是医务负责人。

“吃饭!吃完饭再检测。”当他得知她们还没吃饭时,着急地对两位白衣战士说道。

一侧身,看到穿着红T恤的我。“大家都相互理解一下啊,回到你的工作岗位上。”他冲我喊了一句,我恭敬地后退一步,看得出他心情很焦急。

“国难啊——”他朝我又喊了一句。我连连点头,刹那间,他说话的焦急神态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这句话的声音久久地在我耳畔回响,犹如洪钟。我又悄悄往后退了几步。

眼前是白色的防护服,白色的手套,白色的药箱。在这白色的圣洁天地里,我插不上手,只有远远地以敬重的眼神注视着这一切。

那位医护负责人又匆匆忙忙走了。他是谁?是不是支援乌鲁木齐的武汉医护人员?是哪个省市的白衣天使?自从7月17日以来,来自全国十个省的医务工作者带着仪器、带着设备不远万里火速驰援,怎不叫人心生感动,心怀感激呢!

他们分别来自湖北(21人)、湖南(20人)、山东(20人)、四川(20人)、重庆(20人)、江苏(20人)、陕西(20人)、河南(20人)、辽宁(20人)、吉林(20人)。他们带着国家领导人的嘱托和关怀,带着兄弟省市人民的殷殷祝福,带着全国人民的深深关切。这像一股巨大的暖流,温暖着新疆各族儿女的心。爱往爱返,情义如山!光照天山,辉映四海!

曾经看到穿着厚厚防护服的白衣战士,那是在手机里、电视里,那是在变幻的屏幕上。如今,如此近距离地看着我们敬爱的白衣战士,可爱的白衣天使啊,我的心仿佛在这圣洁的世界里融化,不断飞升。

“来,你来核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一位白衣战士对我说。

原来又紧急调过来一批试剂。

“把这三十个人检测完吧,来回下楼两趟了,不方便。还有不方便的老人。”居委会主任说道。

于是白衣战士又戴着头盔检测了起来。检测完毕,白衣战士去吃饭,下午三点半继续检测。我一看表,已经三点零七分了,她们吃饭也就是二十多分钟。

下午任务繁重,小区共有一千零几号人。

乌市四百多万人口,在短短几天排查完毕,可想而知医务工作者的任务有多繁重。

核酸检测(二)

下午时间三点半,轮到172号楼检测了。

我租住的172号楼微信群里,居民从早饭时一直在家等候着,不时询问:

“啥时候检测?”

“中午我们可以吃饭吗?”

“小孩子饿了,先吃一些。”

“吃——下午三点二十下楼,大家排好队,开始检测。”社区工作人员小郭回微信道。

下午三点半,172号楼一单元、二单元、三单元居民有序排好队,登记、检测。我在那儿招呼着,防止登记人员信息与实际不相符,并招呼检测完毕人员依序绕道返回家中。

172号楼检测顺利,半个多小时,三个单元全部检测完毕。速度提起来了,比上午顺畅多了。

检测完了,我返身回到家中,快速吃了孩子做的臊子面。穿着平底拉带鞋,脚腕子发困,吃过饭赶紧打些热水坐在床边泡脚,谁知竟睡着了。

醒来后赶紧下楼,小区内六栋楼检测完毕,现在正在检测小区外的瑞昌大厦。大厦共二十六层,有二百多户居民。我又站在那里招呼着居民,小郭在登记身份证。被检测的居民仿佛是鱼儿被置于一个贯通的通道内,鱼贯而入,检测速度非常快。

傍晚二十点的时候,瑞昌大厦已检测完毕。炎炎夏日,穿着厚厚“铠甲”的白衣战士,站了整整一天。

白衣战士、社区工作者还有志愿者,或坐台阶上,或坐门槛上,或坐在路沿石上,谁都不说话。太阳落山了,微风送来阵阵凉意。

已经检测了七百多号人,还有二百多号人没有检测,就两个医务工作者,我有些怜惜地看着她们。猜想她们是哪个医院的,是乌鲁木齐医院的,还是内地来驰援的医生。和穿着防护服的她们合张影,那该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啊!我终究没有这样做,大家都太累了。

“明天再检测吧。”不知谁说了一句。

两个白衣战士把试剂、登记表及取样试管、工具一并收拾好,放进白色药箱内。她们回去还得整理、分类、送检、登记台账、归档,又不知忙到什么时候。我目送着白衣战士离开,然后腰酸腿困地回到了小区屋内。

然后我又得知了一件事:

瑞昌大厦还有一个孩子未作检测,十四岁的女孩,一个人在家,妈妈去超市上班。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去敲了好几次门,女孩儿就不开门。听说是孩子得了抑郁症。

啊,怎么会得这种病?可怜的孩子!不知辛劳的社区工作者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020年7月22日 周三

乌鲁木齐市封城了,静悄悄的。

清晨跑步,我跑到小区门口。正对的是友好南路,这是乌鲁木齐的主要街道。

五分钟,十分钟,偶尔有出租车驶过,或者是公安车辆,或者是社区服务车。偶尔有一两位环卫工人走过。

大街上顿时显得宽阔了许多。路、路边的树、林立的高楼,都静静地或躺或立,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社区主任走过来了,她身后跟着装医疗垃圾的车。车上已装满垃圾,正要出小区大门。

“今天什么时候检测?”我问,“昨天还剩二百多人未检测?”

“检测完了!昨晚一直检测到凌晨三点多,然后整理、总结、做后续工作到凌晨五点钟了。”社区主任拢着有些长的短发说道,短发染成紫色。我看她眼睛有些肿,显然昨晚一宿没睡。

我感到震撼!昨天不是紧锣密鼓地作了一天核酸检测吗?不是大家都精疲力尽了吗?还是那个白衣战士又过来奋战的吗?我脑子里一下闪过好几个问题。望着眼前这位个子不高,有些发胖,穿着迷彩服的社区主任,心里升起一股敬意。

我知道,这是中国速度!中国速度里含有中国精神。

回到家,我立刻把这个事情分享给了孩子。

我又看了看新疆的疫情报道:7月22日新增新冠病患者18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4例,医学观察2384人。我遂写了《倡议书》发到公司群里。

倡议书

菜計划着吃,尽量自己做饭,尽量少吃方便面、各种咸菜等方便食物,一是贵,二是对身体不好。每天早晨吃一个鸡蛋,提高免疫力。

心态稳,心态好,休息好,锻炼好,营养好,是自身战胜疫情的法宝。不存侥幸心理,不存懈怠情绪,不受外界干扰。

新疆疫情不控制好、不清零是不能保证上班的。作好长时间准备,安排好学习和生活,积极面对,配合社区人员做好防疫工作。

祝愿我们每个人平安、健康,奔跑在奋进的路上。

2020年7月23日 周四

经历了全程核酸检测,感受到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感受到社区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感受到志愿者识大体顾大局的奉献精神。

我应该用笔把这种美好记录下来。

回头想想,从7月16日晚上二十四点起,乌鲁木齐以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停了下来,如军令一般,有着四百多万人口的乌鲁木齐市停止了喧闹,禁止了繁华。

这和目前全球有些国家因抗疫措施不力造成疫情蔓延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这又透出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执行力是多么迅速、贯通,人们是多么理解和配合。大疫当前,新疆的团结、互助再次让世界震惊,我为此而骄傲。

退一步,是为更大地向前进一步。

乌鲁木齐市安静下来。我静了下来。

细细品味2020年,地球给全世界每个人出了一份抗疫的试卷,透过试卷的命题是:关于生死,关于敬畏,关于环保,关于天道……

静下来,忽然发现耳朵似乎变得很灵敏,一些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到。宅在家里,常常听到鸽子“咕咕咕咕”的叫声,以前怎么没听到过?现在我都能从鸽子发出的声音里猜测出它们在干什么。

鸽子的胸腔一定很大,声音从高处,从对面,穿越一切嘈杂之声,强劲地传入耳朵。

晚上,孩子们在楼下打闹,嬉戏玩耍。欢乐的叫喊声总是把我拉回小时候玩耍的场景:冬夜,湛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月亮银盘一样挂在天上。

这几天,每天晚上孩子们在楼下玩耍得很晚,不知道忧愁是什么。久违的欢笑声撞击着我的心扉,亲切而怀恋。忽然我又想起那个得抑郁症的孩子,如果她小时候也是这样欢快,有快乐的童年,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个病呢?

于是作了一首诗:

静下来,仰望苍穹

静下来

让水变澄清

让我们看清水底的一切

让我们变得像湖水一样安静

像湖一样深沉地思考

静下来

让我们聆听

婴儿的哭泣声

这来自天宇的声音

顺着婴儿的哭泣声

找到深埋地底下的蓝宝石

蓝宝石发出太阳的光芒

静下来

用深情的目光搭建桥梁

冲锋在前的伟岸身影

偶一回眸

会看到身后坚固的堤岸

静下来

让我们仰望苍穹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我们以孩子纯净的心灵

仰望苍穹

静下来

听天、地给我们上课

2020年8月4日 周二

宅在家里,每天早晨我和孩子都要收听新闻报道。

从7月16日至8月3日,看乌鲁木齐市筛查出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数量:

7月16日,确诊患者1人;

7月17日,确诊患者16人;

7月29日,确诊患者98人;

7月30日,确诊患者112人;

8月3日,确诊患者28人;

……

从个位数到十位数、百位数,再从百位数到十位数。百位数仅仅一天就变化为十位数,十位数回落得非常快。

从四百多万人免费检测,到今天累计免费发放五盒莲花清瘟胶囊、消毒片,没有祖国强大的支撑,没有共产党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哪有我们宅在家中的安心?

数字变化的背后是白衣战士不分昼夜的艰苦奋战,是兄弟省市守望相助、千里奔赴的爱心驰援,是新疆各族人民自强、坚定、自信、团结的爱国爱家情怀。

我们在困难中不断修正自己,我们在逆境中砥砺前行,我们在磨砺中更加坚定。

一高兴,又涂鸦了下面一段话:

风息,尘驻,瓜果十里飘香。纵横千里,万户人家闭户,线上线下消毒忙。

号吹,步急,灯火昼夜通明。卷雪千堆,逶迤博峰滔天,标里标外抗疫勇。

2020年8月7日 周五

宅在家里二十几天,我和孩子居然把五公斤的一袋面粉和五公斤的一袋大米吃完了。

以往买一袋五公斤的面粉几乎吃一年,一是外面吃的次数多,二是即使做饭也是多买馍馍、加工好的面等比较快速做好饭的材料。

宅在家里,孩子上网课,我很少买方便面、挂面、火腿肠之类的,一天三餐都是结结实实地和面、炒菜。做面条、揪片子、拨鱼子、拉条子、臊子面、饺子、韭菜盒子、烫面饼子、米饭、八宝粥,再加上几个厚厚的馕。

当了几天志愿者,尽量不单独买菜,群内通知买菜包,我便二十元买个菜包,再间或买一些水果,尽量减少志愿者楼上楼下地跑。

一个二十元的菜包从不挑,计划一下,三天也可以够吃,五天也可以够,再配以鸡蛋和曾经买的干木耳、干香菇之类的,做到营养均衡,吃得舒爽。

宅在家里不再做大菜,比如“依山靠水”(红烧大块骨头,在上面做发面馍馍),比如“铺天盖地”(羊肉焖饼子),这都是妈妈招待客人的拿手菜。

在家里,孩子也学会了做饭。我给孩子讲小时候农村什么都不浪费,剩点饭菜鸡狗等就吃了。甚至连洗锅水、洗碗水都不浪费,用来烫食。洗碗从不用洗洁精,用碱洗,要不然牲畜就不吃了。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看到家家户户剩菜剩饭随意倒进垃圾桶里,心里就有些可惜,可这又有什么好办法!

记得在幸福路租住的时候,窗前几棵大树,树叶缤纷,总是引来许多麻雀,我就把偶爾剩下的米粒倒在窗台上。冬天的时候,我把冻肉放在窗台上,居然引来了乌鸦。

有一次,一只小麻雀飞进了屋子,惊慌失措。我一边打开所有的窗户,一边说:“别怕,小雀儿。”小心地把它请出了屋子。如今租的房子光秃秃的窗台,再没有雀儿来光顾。

小时候每当吃食物时,妈妈都让我们坐端正。妈妈说不端正吃,老天爷会惩罚的。我想这里面包含着对粮食的珍惜,对天地的敬畏。

宅在家里,我把这些事情都讲给孩子。

人的一生,“勤”字为本;持家的关键,“俭”字当头,这和物质的富裕无关。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猜你喜欢

白衣战士检测社区
我想
15白衣战士
白衣战士出征歌
看见春天的脸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