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20-05-27山河流

回族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周涛臂膀胸襟

山河流

“一直往西走,就会找到这里。”这里,是新疆。这是周涛1990年为乌鲁木齐电视台写的艺术片解说词,成为美文的《黄昏的炊烟》开篇第一句话。

“磅礴而又蜿蜒的天山山脉用它的身躯提高、调动、组织起这里的一切,河谷、盆地、绿洲和人们的生活,它给了我们各族人民共同需要的雪水河流的时候,却奇怪地给了我们不同的语言。” 在新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周涛,对新疆本质的概括,往往是提纲挈领一语中的。

八十年代,周涛在《乌鲁木齐晚报》发表一篇短文《这里的大地将通过我们发言》。其实,这时候他预言了自己对新疆文学意义表达的代表性语境。

九十年代,周涛散文集《稀世之鸟》出世,预示着一个由诗人到散文家的新周涛的出现。这时候,周涛依然奋力提振着新疆精神。《光明日报》出现了他的《新疆!新疆!》。这样的标题于周涛而言是少有的一诉衷肠。新疆是丰富的蕴藏,包容的美好,开掘的新颖。“她纵然是我们无法概括的,但是她自己已经早就找到了概括自己的话,那就是 ‘新疆。”

1988年8月周涛完成一篇千字文《 “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发表在《人民日报》。“好在,有一座名叫博格达的雪峰就坐落在离我不远的位置,我喜欢远远地凝望它。”在“獨自默看那座博格达峰”中,周涛“平静下来”。他自问自答“重活一回的话,你愿意干什么?‘干文学。我说。”

“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一个人大半辈子坚守在一个地方,六十余载的新疆生活,让周涛“六篇长文定天山”,《哈拉沙尔随笔》《吉木萨尔纪事》《伊犁秋天的札记》《蠕动的屋脊》《博尔塔拉冬天的惶惑》《和田行吟》,依次铺陈,别开生面。

后来,广大读者见到了《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和“中国文库”之《周涛散文选》。后来,又看到了《读<古诗源>记》》和《游牧长城》。皆成这个“解放散文”提出者的扛鼎之作。尤其是《游牧长城》,迤逦于中国当代散文史的顶峰。

2013年口述自传《一个人和新疆》,2019年长篇小说《西行记》,相继问世。我们加深了对周涛的立体感认知。周涛长跑式的持续书写,连缀起新疆独有的山河壁挂,在岁月的博物陈列中充满长久魅力。

在新疆,周涛形象与新疆形象连结一体,成为新疆如博格达峰一样的标志。

周涛愿意“终老天山”,与人谈及:“士为自己的土地死,土地是知己者。……”想起“任向边头老”这句古诗,他也成为《唐诗三百首》的诗句人物。

有一年,看到周涛谈新疆文学刊物,顿有豁然开朗感,“……以博大的胸襟,以文学为底蕴、为基础、为出发点,去拥抱社会,用文学的臂膀去拥抱现实。只有你这个臂膀越长,你拢过来的现实才会越大,你反映的生活也才会有深度,有高度。如果你长着两只超短的手,你就只能刨自己家门口的两亩三分地。所以,要做大胸襟、长手臂,要去拥抱万里山河。至少要把三山两盆、要把西部的山川在你的手里抱着。”

这让人懂得,真正的切切实实做文化事业,需要坚持不懈的建设,方有卓有成效的建树。

打量天山雪松,周涛慨叹:“新疆人应该长成雪松那样才好。”

天地一书生,文学一周涛。

猜你喜欢

周涛臂膀胸襟
新的开始
五月礼赞
海的高度
宽阔的胸襟
蚯蚓筑新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测试题
爱不可爱的朋友
海的高度
周涛新著《天地一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