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科学课注重趣中学、做中学、思中学

2020-05-26沈雅飞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20年2期
关键词:年段科学课空气

沈雅飞

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对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有效注意时间短,科学探究能力薄弱,科学学习习惯尚须培养,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与中高年段科学教学不一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低年段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

趣中学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部动力,科学课教学要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刚接触科学的低年段学生,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科学游戏等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探究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1.巧设情境

为了使低年段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科学探究,我们可以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设置巧妙的任务情境,使他们在情境化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有效学习。如《认识物体的形状》一课,用小猪佩奇一家要造一个游泳池的故事情境引入学习任务,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具有了新的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形状进行探究。又如《它们去哪里了》一课,可以借用语文课中小马过河的故事,创设小马能否将一袋盐顺利驮过河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盐是否溶解于水。故事化的问题情境,聚焦了科学探究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轻松串起了整节课的教学。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低年段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科学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面对真实任务,扮演各种角色,在具体情境中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如《给动物分类》一课,教师让学生扮演动物管理员,给动物分类,让他们兴趣大增。又如《我们周围的世界》一课,在辨识常见材料的活动中,让学生扮演“材料专家”,使他们对本来索然无味的探究活动变得兴趣盎然。对于在材料辨识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还颁发“材料专家”的奖章,进一步激励他们真刀真枪地研究科学问题。

3.游戏体验

游戏教学法顺应了低年段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天性,能活跃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低年段的一些科学课教学中,可以将教学活动游戏化,用一个个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游戏中习得知识。

如《认识一袋空气》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并认识空气的重要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个个有趣的科学游戏:通过玩“变形气球”,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玩“芭蕉扇”和“空气炮”,发现空气具有流动性。

又如《观察一瓶水》一课,引导学生开展“水的滑滑梯”游戏,使他们既体验了水是会流动的,也发现了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做中学

低年段学生主要通过行动、操作来感知真实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真实世界的理性认知,做中学是适合低年段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有结构的材料是做中学的重要学习载体和保障。为了有效利用并控制好探究材料,发挥探究材料的导学、助学、促学作用,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1.分层呈现,有效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探究材料如果一次性呈现太多,既增加了学生操作的难度,也会对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产生负面干扰。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环节的需要,分层呈现,有效控制。

如《它們去哪里了》一课,先呈现第一份探究材料盐和水,红糖和小石子安排在第二阶段出现。在对盐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中,同样先提供一份盐和一份水,等学生观察完前两步的现象后,再提供搅拌棒。实验材料的分步呈现,使观察和操作具有针对性,也更有序。在材料的分层呈现中,还可以让学生用第一份材料来换取第二份材料,既可以避免桌上材料的凌乱和实验的混乱,也提高了探究效率。

2.材料充足,人人动手

在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最好是两人一套实验材料,必要时人手一份材料。这样既方便学生探究,也可以避免低年段学生抢材料、无材料的尴尬局面。教师提供材料的同时,要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观察什么、思考什么。

如《我们生活的世界》一课,为了方便学生对各种材料的辨识,需要教师提供结构化的探究材料,比如一组用玻璃、塑料和陶瓷做的杯子,一组用金属、木头、陶瓷做的勺子,一组用橡胶、塑料、布做的手套。学生在对结构化的材料的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认识不同材料的特征。

思中学

动手操作应该与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方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该使外显的操作性活动和内隐的思维加工活动始终保持高度互动、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虽然掌握科学概念不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但他们的科学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兴趣和玩乐,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产生探究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

1.指导记录,助推探究

低年段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存在一定的脱节,他们往往知道是怎么回事,却无法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记录水平比较弱,更擅长用画图来表达所见所思所想。我们可以根据低年段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借助画图、贴纸等形式,帮助他们将隐藏的智慧外化,助推课堂探究的交流与汇报。

如《它们去哪里了》一课,让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一步一步地记录下来。又如《认识一袋空气》一课,我们为学生准备了许多词汇贴纸,让他们选用合适的词汇来记录探究结果。画图或贴纸,在方便学生记录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细心观察和用心思考的学习习惯,助推他们的科学探究。

2.范例帮扶,引领探究

低年段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抓住发展点,适时提供“攀登点”,让他们达到理想的目标点。

为学生提供探究范例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如《给动物分类》一课,学生对“分类标准”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个分类标准的范例,当学生通过范例知道了“分类标准”后,他们就可以开展独立研究了。

又如《它们去哪里了》一课,探究了红糖和石头在水中的溶解后,可以给学生汇报交流提供以下句式:“我看到了   现象,所以我认为红糖(石头)   (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梳理了思维,也渗透了科学论证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

3.短时探究,有效教学

低年段学生有效注意时间很短,需要我们在他们有效注意的时间内,安排好有结构的探究活动,将学生的科学探究不断推向高潮。如《观察一袋空气》一课,除了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观察空气的特征外,还可以设计更多、丰富、立体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发现空气的特征。如要发现空气是否和水一样都没有固定形状,可以安排学生玩一玩变形气球;要发现空气的流动性特点,可以安排学生体验空气炮的实验。

4.灵活教学,发展思维

有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变换活动形式,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如《给动物分类》一课,一般是先提出分类标准,再让学生根据分类标准给动物分类。在这一课的拓展应用阶段,我们可以尝试先出示两类动物,再让学生猜分类的标准。这样既强化了分类标准,又打破了常规教学思路,使教和学变得饶有趣味。

又如《我们身边的动物》一课,往往是先提出一种动物,让学生描述动物的特征。我们也可以先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猜动物。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

5.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在探究课的拓展阶段,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或小游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认识。如《观察一瓶水》一课,在拓展应用阶段,安排了一个从8瓶液体中辨认出1瓶水的拓展活动。又如《观察一袋空气》一课,设置了玩空气炮实验。有趣又显性化的實验现象,既让学生明白了空气可以流动,又为他们以后认识“风就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奠定了基础。还有教师将制作空气炮的实验套材作为奖品发给学生,不仅激发了他们更大的兴趣,而且对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和工程技术素养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价值。

6.扶放结合,自主建构

知识必须通过主体的主动建构活动才能被主体掌握。尽管低年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他们也能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如《我们身边的世界》一课,要帮助学生辨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教师首先要提供结构化的探究材料,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让他们在小组内研讨分类,初步探究各种材料的特征及材料之间的区别。然后在班级汇总时,教师要敏锐地聚焦学生的矛盾、分歧,组织他们进行科学论证,说出各种材料的特征和材料之间的区别,初步达成共识。最后,组织学生寻找和辨识教室和身边的材料,以检验认知,巩固应用。通过“初步探究—概念建立—概念运用”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技能,促进他们的自主建构。

总而言之,低年段科学课教学既要基于课程目标和学科特点,还要基于低年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科学探究活动,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使探究式学习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年段科学课空气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难忘的科学课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