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的一生》单元试教体会

2020-05-26徐滢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20年2期
关键词:试教蚕宝宝研讨

徐滢

2018年的上学期,我校承担了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试教任务。学校建有一个“小型生态园”,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学校6名专职科学教师组成了试教团队,在三年级的两个班共96名学生中开展了试教工作。

《动物的一生》单元共有8课。主要涉及两个内容:一个是蚕一生的完整周期,另一个是由蚕的一生延伸到其他动物的一生。这样的编排以点带面,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向着更多、更广的领域拓展,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教科版小学《科学》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的主题学习中,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基于对整个单元的理解,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指导教学,我们设计了前测和后测试题,从不同角度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先就学生对蚕的关注情况进行了访谈,发现有45%的学生养过蚕,但他们只是在幼儿园或者家里单纯地饲养,并没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持久的观察和实验,对许多问题模糊不清,所以开展本单元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之后对观察记录方法、蚕生长的条件、蚕一生的阶段以及动物繁殖的方式等也进行了访谈与回访。访谈与回访的结果表明,我们的教学,很好地起到了改变学生认知的作用。

在学习前后,我们设计了给蚕的一生不同阶段的图片排序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表明,在学习之前有58%的学生可以正确将蚕的生长顺序进行排序,而学习后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准确画出蚕的各个阶段。可见,这个单元的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一大特点是每一课都采用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的形式来支持和保证学生认知发展的连贯性。下面围绕这四个板块,分享我们在试教过程中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聚焦”环节通过提出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研究内容

在试教中,对聚焦问题我们有几种处理方式。如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我们在“聚焦”环节,主要是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将问题直接聚焦在“蚕卵是什么样的?怎样观察记录它的一生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研究的入口,激发探究的欲望。

又如第2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我们呈现了几种动物和它们的卵,设计了“找妈妈”的问题情境:你能帮蛇卵、鸡卵、蛙卵、鱼卵、龟卵找到妈妈吗?这样设计,直观呈现出不同种类卵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步的“探索”环节观察这些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好了准备。

“探索”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对聚焦的问题开展探究

第1课“观察蚕卵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活动,因为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所以在试教中,我们主要是鼓励学生借助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从多角度、多方面细致观察,准确测量,并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珍爱小动物生命的情感。

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同时及时记录。如《学生活动手册》中提供了一个样例,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在试教中,我们鼓励学生以样例为参考,大胆创新,图文结合,自主选择、设计多种形式的记录单。

学生课外的记录方法更是丰富多彩,有照片、视频、小报、日记等。有位学生的记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蚕的口吻描述了蚕的生长过程和心理变化,语言活泼明快,插图生动形象。日记很有趣味性和创新性,该学生完整地记录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还特意打印装订成一本册子,留作纪念。

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饲养蚕宝宝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坚持不懈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第1课的“探索”环节有一个内容是“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教科书上提示:请教有养蚕经验的人或查阅资料,了解养蚕时应为蚕提供什么条件。在试教中,我们给学生发放了“养蚕方法小资料”,学生分组阅读、讨论、设计,最后动手给蚕造“家”。这部分内容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工具必不可少,我们建议学生准备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有打孔用的工具刀、放大镜、尺子、胶带、羽毛或者毛笔等。

在为蚕宝宝造“家”的选材上,教科书也给出了提示,说明塑料盒更便于观察,尤其是蚕蜕皮前一动不动,学生可以透过塑料盒用放大镜多角度地观察。另外,教科书上还建议学生在蚕宝宝的“家”里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随时调节温度和湿度,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蚕宝宝因环境问题导致的一些不良反应,还能让学生明白如何更科学、更专业地饲养小动物,体会科学的严谨性。这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还为后面的交流研讨提供了依据。

“研讨”环节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概括,形成结论

“研讨”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探索环节中,也可以在探索活动之后进行集体论证,达成共识。

第1课的“研讨”环节的问题是: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第一个问题其实早就已经融入“探索”环节中了,在课堂上,学生观察记录蚕卵的样子后,会相互交流:为什么我观察到的是黄色的,你的是褐色、紫黑色呢?学生的研讨是他们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问题在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的探索活动中,学生阅读完资料后,小组内就展开了讨论。教学中,教师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体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避免失败。这种研讨不是专门安排一个教学环节,而是融入学生的活动之中。

第6课《蚕的一生》则是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教科书提供了“统计各阶段经历多少天”的表格,每个学生在探索环节都有记录,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活动之后,将全班所有表格汇总,集体分析数据,达成共识,形成结论:蚕一生经历的时间为49~56天。这样,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会到自主发现的快乐,体验到研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促使他们在课后继续进行新的探索。

“拓展”环节开阔视野,激勵学生继续探究

第1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观察蚕卵的活动,但蚕卵的孵化因为需要较长时间而无法开展,教师可以把这种观察记录活动延伸到课外,通过微信、QQ等班级交流群来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第8课做小报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本单元学习的科学方法和知识,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社会中去自主探索,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做小报,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本单元的试教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应当努力使科学的立场与儿童的立场相互匹配、有机统一起来,站在儿童的立场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在长周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施调查研究、分析和解释数据、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基于证据进行论证等科学实践过程。只有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试教蚕宝宝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试教,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