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神父开创了手语教学

2020-05-26潘亮

环球时报 2020-05-26
关键词:德勒聋哑人神父

潘亮

新冠疫情期间,各国领导人频繁上电视讲话。他们通过各种语调、神情及手势向民众阐述各项方案的重要性。而在电视屏幕一角,总不会缺少手语专家现场“同声传译”,两者区别是一个有声,一个静默。

手如何能够取代嘴巴表达复杂思想及情感呢?几乎在人类诞生之初,就有聋哑人的存在,他们之间自古以来就使用手势交流。5世纪的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在其著述中写道:“人们与聋哑人比画手势,用来指示可见的事物。”然而,那个时候的手语还没有统一,只能称作小范围内约定俗成的手势表达。

直到18世纪,人们才开始正式关注聋哑人的语言和教育。这特别要感谢一位法国神父,他就是德勒贝神父,他被尊称为法国“手语之父”。作为法王路易十四御用建筑专家的儿子,他不但违反父命没有继承建筑家业,反而将家族财富投入到了宗教慈善布施。在1760至1762年间,他意外接触到两位天生聋哑的孪生姐妹。由于二人的老师在上一年去世,德勒贝神父主动承担起了她们的教育工作。德勒贝神父细心观察两姐妹交流时的手势,总结出一个简易手语的教学法。随后,他将自己在巴黎的住所改造成一所学校,专门对聋哑人进行教育。很快,这所学校招收到60名聋哑学生,大家使用双手学习比画拉丁字母,完成沟通任务。时间流逝,德勒贝神父的教育事业不断壮大,他不仅培养出19名专业老师,还在法国各地开办17所聋哑学校。这就是人类史上手语教学的启蒙。

将余生精力全部投入手语教育的德勒贝神父几乎为此花光毕生积蓄,到晚年不得不勤俭度日。1789年,77岁的他撒手人寰,遗体安葬在巴黎圣洛克教堂。在其大理石灵柩上,游客至今还可看到上面雕刻的用手势表达的26个字母。

将手势系统化为手语,除了德勒贝神父,还有两位西班牙神父庞塞德莱昂和巴勃罗·博尼特。前者发明了手语拼写法,后者撰写了著作《将字母还原为原始元素,减少与聋哑人说话的教学艺术》。三位神父虽生活在不同时期,但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全球手语发展史上,他们被公认为三大先驱人物。

德勒贝神父为后世留下的手语教育资源相当丰富,美国聋哑人教育先锋——高立德牧师正是在19世纪访问一所法国聋哑人学校后,邀请一位老师随他回到美国,于1817年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开办了美国首个聋哑人学校。该校教授的手语最初就被称作“法国古手语”。在该校基础上,高立德的儿子于1857年成立了高立德大学,这是世界第一所为聋人和听障人士设置的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所全部课程和服务均针对聋人和听障人士的高校。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承认了该校大学资质。

在面向聋哑人创立系统性手语教学之前,历史上普通人有意使用手势交流最初出现在宗教界。天主教本笃会创建者——努西亚的圣本笃在6世纪为本笃教弟子制定了严格戒律,其中之一就是静默律。简言之,就是在修行期间严格保持静默,全身心与上帝通灵。如有需要,则用手势来表达。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法国克吕尼修道院的扩张促使遍布欧洲的本笃教会内采用克吕尼手势进行交流。修道士用手势互相传唤,利用它们“翻译”宗教冥想及日常生活需要的简单词汇。

一部1050年的书籍就详细记载了当时修道士使用的常用手语。比如,要表达“我渴了”,就用两根食指放在嘴上。希望指示“樱桃”,需用手指把鼻尖捏到发红。不过,这些宗教手势交流的范围很有限,不能被视为会话。由于当年有聋哑人进入修道院修行,史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在修道院得到手语训练的聋哑人在与外界交流中教会了其他同伴,从而形成了一套相对统一的初级手语。后来,德勒贝神父等人就是观察他们的动作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教学。人们如今使用的一些手语手势可以从中世纪找到其源头,比如法国手语“我爱你”就是1000多年前古人用手把心掏出的姿势。

时至今日,由于历史原因及国情不同。手语并非世界共通,就像口语一样,各个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可以发展出各自的手语。如在法国,“妈妈”一词根据地区不同,就有不同的“手语方言”。全球目前共有170多种手语。在聋哑人组织的争取之下,不少国家近年来也立法确立了手语的官方地位。在重大官方场合都必须配备手语专家进行“同声传译”。▲

猜你喜欢

德勒聋哑人神父
寻找德勒兹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无声的善,勇敢的心
手机里的爱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摔跟头
不会说谎的神父
体验10分钟黑暗
神父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