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依从性个性化血压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高血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慢性疾病中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以老年患者居多。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等发生较大改变,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并且容易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到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1]。针对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且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其治疗目的主要是对血压进行合理控制。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理状态不够稳定,对血压控制造成较大影响,且依从性较差,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显著提高,稳定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对血压合理控制[2-3]。在本次研究中,对96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48例给予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22例,年龄跨度为65~83岁,平均为(73.6±3.5)岁。病程为1~10年,平均为(4.7±0.6)年。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7例、21例,年龄跨度为66~84岁,平均为(74.3±3.7)岁。病程为1~11年,平均为(4.9±0.8)年。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疾病,均签署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意识不清者、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者等。

1.2 方法: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中,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应用在实验组中,具体如下:

1.2.1 个性化护理:首先,需要建立病历档案。在高血患者中,应及时建立病历档案,对患者的姓名、文化水平、性别、年龄、疾病史、生活习惯、饮食方式、高血压症状与病程等进行详细记录,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病情档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以便制定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并将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在实施护理措施的时候,需要对护理效果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便促使护理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其次,加强健康宣教。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与家属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或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让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进行详细了解。并告知患者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运动习惯,能够对血压进行合理控制。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治疗的重视程度,能够坚持治疗,促使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告知患者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性,能够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并对患者家庭背景进行详细了解,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家属需要鼓励与支持患者,监督患者按照医嘱用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保健意识,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另外,在用药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告知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坚持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患者家属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每天按时提醒患者用药,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合理控制血压,一旦出现异常上升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师。

最后,给予饮食与运动指导。在饮食方面,需要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了解,根据患者喜好合理制定饮食方案,告知患者需要多摄入维生素与纤维,给予低脂低盐饮食,避免饮食过饱。多食用蔬菜与水果,尽量控制动物油脂的摄入。对患者不良饮食情况及时纠正处理,并加强监督,确保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血压进行合理控制。在运动方面,需要告知患者运动锻炼的重要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方案,可以适当的开展慢跑、散步、跳舞、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每天锻炼30min左右,需要坚持适度原则,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劳逸结合,确保持之以恒,能够促使患者身体功能显著改善,提高抵抗力。在护理的时候,需要加强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应对病房制度详细告知患者,满足患者需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能够确保其能够在日常护理中开展个性化护理,对血压进行密切监测,一旦患者出现不适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

1.2.2 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通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观察,加强与患者沟通,对其情绪进行了解,以便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案等,以便让患者对自身病情与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有效的缓解不良心理。同时,需要耐心倾听患者诉求,满足患者心理需求,鼓励与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放松身心,稳定心理状态。针对情绪相对稳定的患者,需要以引导为主,鼓励患者参加身体情况讨论,加强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具有详细的了解,并积极面对治疗。针对内心比较脆弱与敏感的患者,需要耐心讲解疾病知识与治疗方案,对血压上升的危害进行详细告知,讲解治疗方法,重视血压控制。针对盲目乐观的患者,需要重点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认知到高血压的危害性,告知治疗的作用与目的,对患者的饮食、运动与用药情况密切监督,确保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针对悲观抑郁的患者,需要给予温情护理,在于患者沟通的时候,需要确保态度温和轻柔,获取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自我调节与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告知家属需要陪伴在患者身边,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针对焦虑恐惧患者,需要积极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充分了解到高血压发生情况,对治疗措施进行详细讲解,安抚患者,稳定患者心态,与患者深入交流与沟通,缓解患者不良心理。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并采用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为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与不满意。在治疗依从性中,完全依从:能够完全按照护理要求来执行。部分依从:部分内容按照护理要求来执行。不依从:完全不按照护理要求来执行。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血压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血压对比差异有差异,护理后实验组血压水平更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

注:#表示与护理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8%,其中不满意2例,比较满意18例,非常满意28例;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9.2%,其中不满意10例,比较满意17例,非常满意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实验组完全依从27例,部分依从18例,不依从3例,依从率为93.8%;对照组完全依从20例,部分依从17例,不依从11例,依从率为77.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在显著增加,该病逐渐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高血压发生原因包括生活习惯、环境与遗传等因素,该病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该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时间较长,治疗目的是对血压进行合理控制。而高血压疾病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对自身病情不够了解,且不够重视治疗,会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4-5]。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给予个性化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其中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从饮食与运动指导、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病历档案建立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护理,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对血压进行合理控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6-7]。另外,给予心理干预,可以密切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差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分别对焦虑恐惧型、悲观抑郁型、盲目乐观型、敏感型、积极应对型等患者的心理情况密切观察,了解发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确保心理状态维持良好,能够减少患者身体应激反应,促使患者治疗效果的显著上升[8-9]。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心理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将个性化护理与心理护理联合应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10]。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能够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不良心理,促使护理满意率的提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依从性个性化血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