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作用评价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

(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围分院手术室,广东 广州 510140)

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是结肠癌,致病因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作息不规律或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等,临床治疗该病症患者以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为主,其具备创伤小或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术后受生理或心理等因素影响,造成机体易发生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或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影响最终手术效果,因此根据手术情况配合对症护理措施是很重要的,缓解手术应激反应,便于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具时效性[1]。为分析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研究组(n=30):男17例,女13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3.75±1.52)岁;病程1~6个月,平均(3.14±1.02)个月;其中乙状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11例,左半结肠癌5例,右半结肠癌4例;对照组(n=30):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3.64±1.43)岁;病程1~7个月,平均(3.25±1.01)个月;其中乙状结肠癌9例,横结肠癌8例,左半结肠癌5例,右半结肠癌8例。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结肠癌的诊断标准[2];首次采取手术治疗;器官未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自愿参与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排除标准:术前合并严重感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临床病历资料不全。

1.3 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配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开展手术流程,术前监测病情并完善常规检查措施,采取心理或健康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①术前:术前给予患者病房访视与查阅病历等措施,根据差异性文化程度采取心理指导,鼓励阐述内心的想法,邀请院内外专家讲解手术流程、麻醉方式与配合要点等知识,合理指导其掌握深呼吸、咳嗽或咳痰等措施,缓解心理应激反应,若患者文化程度或接受能力较低,则给予“一对一”交流沟通,给予同伴教育重建疾病信心,确保后续手术流程能顺利进行[3]。②术中: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并指导其取舒适的体位,以手术方式差异性为基点开展手术流程,留置导尿管并采取胶布固定至大腿内侧,配合医师提前准备好结扎钉或钛夹[4],做好肠道消毒并对切口实施保护措施,关腹前对手术所用器械实施认真清点,尽量放尽腹腔内参与的气体,避免腹内压过高导致机体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完成手术流程则调整手术床至水平位置。③术后:将患者护送至病房,指导其取平卧位,采取低流量实施持续性吸氧措施,观察手术切口是否出现液体渗出或红肿等情况,发生异常及时上报处理,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严格控制运动强度与振幅,避免过度锻炼对病情康复产生直接影响,出院后及时到院复诊,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5-6]。

1.4 疗效评价。观察指标:统计术毕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动脉压。手术指标:术后测定研究对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与住院时间。统计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与腹腔内出血的并发症。护理疗效:显效:不适症状消失,各体征恢复正常;好转: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各体征基本恢复;无效:与上述情况不符有效率越高说明护理措施越好[7]。

1.5 统计学方法: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观察指标与手术指标)(±s),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与护理疗效)[n/(%)],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值与动脉压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手术指标:研究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2。

2.3 护理疗效:研究组护理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1 观察指标(±s)

表1 观察指标(±s)

表2 手术指标(±s)

表2 手术指标(±s)

表3 护理疗效[n(%)]

2.4 并发症:研究组(n=30)发生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1例,腹腔内出血1例,发生率13.33%;对照组(n=30)发生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4例,肠梗阻例3,腹腔内出血2例,发生率40.00%,χ2=5.4545,P=0.0195,研究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

3 讨论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诱导因素是暴饮暴食或环境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腹腔镜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其具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便于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但手术存在较强的创伤性,导致术后机体易发生伤口感染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最终手术效果,因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配合对症护理干预是很重要的[8]。

有研究报道[9],全程预见性护理能改善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效果,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术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切实采取心理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基础资料制定对症的护理对策,利用同伴教育讲解疾病知识,增强信任感,包含致病因素、治疗流程与注意事项等内容,提前完成准备措施,指导患者掌握手术流程、麻醉方式、配合要点与缓解疼痛方式等,定期开展咳嗽咳痰或深呼吸的锻炼,给予互动式电教模式纠正疾病知识的错误理解,改善心理应激反应,确保后续手术治疗流程能顺利进行,同时手术期间需实时监测各生命体征,根据手术差异性合理选择舒适的体位,准确无误的向医师传递所用器械,将腹腔关闭前需认真清点手术器械,放尽腹腔内残余气体,避免腹部压力增高导致机体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情况,并且术后观察切口情况,若发生液体渗出或红肿等不良症状,需及时告知医师处理,促进身体早期康复,具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值与动脉压低,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研究组护理疗效(96.66%)较对照组(70.00%)高,研究组并发症率(13.33%)较对照组(40.00%)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说明本研究与刘辉等[10]文献报道具相似性,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程预见性护理配合能降低呼吸频率或心率值,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提高护理效果,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