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生青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观察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汤剂风热内服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辽宁 沈阳 110003)

玫瑰糠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病程呈自限性,中医称为“风热疮”。临床上以风热蕴肤证型最常见。我科门诊于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采用自拟生青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风热蕴肤证玫瑰糠疹3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就诊于我科门诊的未经任何治疗的玫瑰糠疹患者92例,其中男40例,52例;年龄15~46岁,平均(26.3±7.8)岁,病程4~17 d,平均(7.5±5.4)d。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31例,汤剂组30例,NB-UVB组31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入选患者1个月内未应用过皮质类固醇、维A酸、免疫抑制剂、抗组胺类、抗真菌药物、喹诺酮类,未食用光敏感性食物(野菜等),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光过敏、活动性肺结核、甲亢、妊娠、白内障、皮肤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赵辨《临床皮肤病学》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1]:风热疮属血热风盛证: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斑疹,玫瑰色或黄褐色,有细小皱纹且常脱屑;常有口渴,尿黄便干,舌质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弦滑。

1.3 治疗方法

1.3.1 汤剂组:内服自拟汤药生青汤,具体方剂如下:板蓝根、大青叶、紫草、丹参各15 g,炒薏苡仁30 g,地黄20 g,赤芍、牡丹皮各12 g,炒牛蒡子、蝉蜕、白鲜皮、甘草各10 g。1剂/天,水煎成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

1.3.2 NB-UVB组: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采用德国Waldmann公司生产的UV7002L型光疗仪,峰值波长311 nm。国人皮肤类型多为Ⅲ型或Ⅳ型,首次剂量0.15~0.2 J/cm2,如无红斑出现,以后每次照射剂逐渐增加0.01~0.02 J/cm2,最大剂量不超过0.30 J/cm2,前10 d隔日1次,为减少紫外线蓄积,第11~20天隔2日1次,照射时佩戴护目镜,保护男性外生殖器。

1.3.3 联合组:内服生青汤同时进行NB-UVB照射治疗。方法同上述汤剂组和2组。

3组患者均嘱咐避免洗澡、擦浴及辛辣饮食刺激,每周记录患者皮疹消褪时间、瘙痒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患者如出现瘙痒难耐可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炉甘石洗剂改善症状以免搔抓引起慢性继发改变影响观察结果。20 d为1个疗程,在治疗10 d及20 d时评定疗效。如达到痊愈标准提前终止治疗,并记录痊愈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为皮疹减少90%以上,可留有暂时色素沉着斑,瘙痒消失,无新皮疹出现;显效为皮损消退>70%,瘙痒明显减轻;好转为皮损消退50%~70%,瘙痒减轻;无效为皮损消退<50%或有新皮损出现,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后10 d联合组、汤剂组、NB-UVB组有效率分别为51.6%、26.7%、38.7%。联合组有效率优于汤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优于NB-UV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0 d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7.1%、50%、64.5%。联合组有效率优于汤剂组和NB-UV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及表2。

2.2 不良反应:联合组及NB-UVB组分别有2和3例照射NB-UVB后出现轻微的红斑、灼痛及瘙痒加重,调整照射剂量后红斑消退、灼痛消失、瘙痒减轻。联合组及汤剂组分别有3例和2例服用汤剂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无腹痛,酌情减量后症状缓解,症状缓解后按原剂量继续服用。以上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无患者终止治疗。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后10 d疗效比较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后20 d疗效比较

3 结论

生青汤联合NB-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优于单独内服生青汤或单独照射NB-UVB。联合组治疗20 d总有效率达87.1%,因此推荐疗程应达到20 d以上。生青汤联合NB-UVB治疗玫瑰糠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为照射NB-UVB后出现轻微的红斑、灼痛、瘙痒加重以及消化道症状。

4 讨论

玫瑰糠疹虽有自限性,但自然病程可长达6~8周,重者泛发全身。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消除患者的顾虑。目前西医治疗以抗组胺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血素沉积等不良反应,患者不愿接受。玫瑰糠疹的病因不清,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炎性反应、遗传易感性,很可能是内因与外因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3]。有研究表明玫瑰糠疹皮损的病理特征是表皮、真皮乳头内朗格汉斯细胞明显增多,皮损内主要为T淋巴细胞浸润,提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玫瑰糠疹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4]。NB-UVB能通过诱导T细胞的凋亡并调控其细胞因子的分泌来抑制T淋巴细胞浸润。朗格汉斯细胞是玫瑰糠疹免疫反应中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NBUVB照射能够抑制T细胞功能活化和朗格汉斯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轻炎性反应[5]。窄谱中波紫外线的波长为311~313 nm,能有效避免其他波长紫外线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对照射区的灼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6]。NB-UVB辐射到人体皮肤时大部分被表皮层吸收,仅有小部分可达真皮乳头层,其作用部位与玫瑰糠疹病变部位一致,因此能有效治疗玫瑰糠疹,缩短病程。同时光照治疗有增加皮肤血液微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的功效,能促进炎症消退[7]。

中医称玫瑰糠疹为“风热疮”或“风癣”,认为本病多因血热内蕴,外感风邪,致风热客于肌肤,腠理闭塞,风热日久,有伤阴液,营血失和而发病,或者湿热积于脾胃,加之外感毒邪,二者共同致病[8]。清代陈士铎所著的《洞天奥旨》中记载有:“风热疮……乃肺经内热而外感风寒,寒热相激而皮毛受之,故成此症也”。在明代《外科正宗》中也有关于“风癣”的记述:“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临床上中医辨证可分为:风热蕴肤、风热血燥二型,其中以风热蕴肤型多见[9]。血热内蕴为其本,风热邪毒外侵为标,因而以清血凉血为主,疏散风邪为辅。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生青汤为本院自拟方,其中板兰根,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为君药,生地,赤芍,紫草,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消斑为臣药,佐以炒苡薏仁健脾利湿,白鲜皮除湿止痒,防止凉血药物助湿伤脾,牛蒡,蝉蜕疏散风热,祛风止痒为使药,丹参活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解毒,调和诸药,瘙痒剧烈者可加地肤子,皮疹有渗出倾向者加炒白术、黄柏清热燥湿。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疏散风热,利湿止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板兰根、大青叶、牛蒡、白鲜皮有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生地、赤芍、蝉蜕则有降温、改善血液流变学、扩张血管等作用。紫草、牡丹皮、苡薏仁、白术、黄柏也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因此生青汤组方的治法治则也符合玫瑰糠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据临床经验单独内服生青汤或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不甚理想。本研究显示单独内服生青汤加减治疗玫瑰糠疹10 d及20 d有效率分别为26.7%和50%,单独应用NB-UVB治疗玫瑰糠疹10 d及20 d有效率分别为38.7%和64.5%。二者合用10 d及20 d有效率分别为51.6%和87.1%,均优于单独内服生青汤或NB-UVB照射组。但治疗后10 d联合组与NB-UVB照射组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中药汤剂起效慢有关。治疗后11~20 d汤剂作用逐步显现,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本研究结果提示内服生青汤联合NB-UVB治疗玫瑰糠疹有着协同作用,大部分患者可于20 d内使皮疹消退,瘙痒症状减轻,同时具有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汤剂风热内服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栀子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热伤风,喝薄荷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