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观察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山东省临邑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临邑 251500)

无痛分娩临床上又可以叫做“分娩镇痛”,指的是在产妇进入产程后采取各种方法减轻疼痛。这种做法能够让产妇免于疼痛折磨,减少分娩时的紧张和恐惧,并为最终的分娩积攒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无痛分娩不仅仅要减轻疼痛,更重要的是保证母婴安全,所以麻醉药物的选择十分重要[1]。目前最常用的麻醉药物是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二者联用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基础,受到了很多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探究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我院选取了部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研究,现将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选取在本院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数为330例。根据选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罗哌卡因组和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组各110例。舒芬太尼组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为(24.37±3.1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19.98±2.35)kg/m2,平均孕周为(39.21±1.65)周,平均胎心率为(133.43±16.54)次/min。罗哌卡因组中年龄为21~30岁,平均年龄为(25.44±3.68)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18.87±2.32)kg/m2,平均孕周为(39.54±1.76)周,平均胎心率为(130.65±21.65)次/min。复合组中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为(25.62±3.1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0.03±1.86)kg/m2,平均孕周为(39.33±1.27)周,平均胎心率为(131.72±15.73)次/min。三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首先要将选取孕妇的个人信息完整记录,给予所有产妇相同的分娩护理,进入到分娩室后,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在30 min内注射500 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取左侧卧位,在L2~L3的位置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刺入直至蛛网膜下腔后如果可以看见脑脊液,则注入麻醉药物[2],根据选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罗哌卡因组和复合组,舒芬太尼组单纯注入2 μg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组单纯注入12 mg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而复合组则联合注入9 mg浓度0.5%的罗哌卡因和5 μg的舒芬太尼。药物注射完成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膜外腔[3],随后比较分析临床疗效差异。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评定[4],分别对产前、活跃期给药后阶段、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开展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剧烈;而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牵拉痛和寒颤等。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率接受χ2检验,在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记录产妇分娩期间心率、血压情况,产妇运动组织评估使用改良Bromage分数:0分为双下肢活动自如;1分为双下肢活动自如,但有麻木感,2分为只能曲膝和活动双脚,3分为只能活动双脚,4分为双下肢不能活动。评估产妇镇痛起效时间、总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

2 结果

2.1 分析三组产妇不同时间段下的VAS疼痛分数:研究显示产前阶段三组的VAS分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活跃期给药后、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复合组中产妇的VAS分数均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罗哌卡因组(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三组产妇不同时间段下的VAS疼痛分数(±s)

表1 分析三组产妇不同时间段下的VAS疼痛分数(±s)

2.2 分析三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显示复合组中产妇的寒颤、牵拉痛、心动过速、呕吐各项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罗哌卡因组(P<0.05)。见表2。

表2 分析三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n(%)]

2.3 分析三组产妇分娩期间心率、血压、改良Bromage分数情况:研究显示舒芬太尼组、罗哌卡因组以及复合组中产妇的心率、血压、改良Bromage分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分析三组产妇分娩期间心率、血压、改良Bromage分数情况(±s)

表3 分析三组产妇分娩期间心率、血压、改良Bromage分数情况(±s)

2.4 分析三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总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研究显示复合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快于舒芬太尼组、罗哌卡因组(P<0.05),总产程显著短于舒芬太尼组、罗哌卡因组(P<0.05),缩宫素使用率以及出血量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罗哌卡因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三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分析三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总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s)

表4 分析三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总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s)

3 讨论

在产妇开始自然分娩的整个过程中,其子宫发生非常强烈的收缩,胎儿头部调转向下而对盆底发生压迫,从而宫颈扩张导致剧烈的疼痛,不同于经产妇,在初产妇群体中受到分娩活动导致的心理以及生理压力更大。而当产妇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机体耗氧量会显著上升,心脏受到过重的负荷,继而引发产妇交感神经兴奋,过多的分泌儿茶酚胺,使得子宫血管收缩不断加剧,血流量迅速降低,最终形成宫内胎儿缺氧,宫缩乏力等症状,引起产程被迫延长,不得不转为剖宫产。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大约90%以上的产妇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都会存在有强烈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一系列的不良情绪,而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阵痛现象又进一步的加剧产妇情绪波动,导致难以自然分娩。而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无痛分娩的出现以及推广非常有效的消除了分娩给产妇带来的疼痛,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无痛分娩能够预防产程中因为疼痛导致的宫内缺氧情况,从而减少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尤其对于那些产痛剧烈或痛阈较低的产妇值得推广,这也是社会进步及倡导舒适化医疗服务的一种趋势。

目前临床上的分娩镇痛有两种,分别是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非药物性镇痛用到的方法有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不会对母婴造成其他伤害,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药物性镇痛包括椎管内分娩镇痛和肌内注射等,现阶段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椎管内分娩镇痛,成功穿刺腰椎间后,将少量的阿片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舒芬太尼就是最常见的几种药物[5]。

布比卡因的应用历史比较传统,常用于椎管内麻醉,作用效果完善,起效迅速,但是容易引起患者低血压,较大程度干扰循环,所以不建议在产科手术中使用,因为一旦发生意外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抢救不及时甚至危及母婴生命。罗哌卡因属于单一对映结构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可以关闭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6-8],该药物的镇痛效果是布比卡因的47%~75%,肌松效果能占到60%~80%,而且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几乎不会阻滞运动神经,因此在临床使用后不仅能缓解产妇疼痛,还不影响随后的屏气用力,利于产后子宫收缩,更不会带来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舒芬太尼为阿片类药物,它的主要作用部位是μ阿片受体,小剂量的应用此药物可以增强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减少麻药用量。而且阿片类药物都不会抑制新生儿的呼吸[9-10],安全性较高,产科手术时可以放心使用。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观察无痛分娩产妇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无痛分娩真的不疼吗?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