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四川细节

2020-05-25徐浩程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芦山遂宁市救灾

徐浩程

2月 12日,因牧民放牧时吸烟,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发生草原火灾,过火面积约2000公顷。火灾发生后,省州县先后投入1400余人、车辆180余台(辆)、灭火器具1400余件(套),历经72小时将火灾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没有造成重要设备设施、畜牧基础设施和房屋等财产损失。

这次突发事件应对行动部署得当,背后有多方面原因,其中重点的之一就是四川近年来遭遇了“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杉木树煤矿救援等突发事件考验,在应对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这些经验蕴藏在四川历次突发事件应对的细节之中。

细节一:10多分钟后启动应急预案

2019年12月18日,经过80多个小时的紧张救援,发生透水事故的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13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升井。

“快速反应为救援争取到了最大生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专家组成员侯建明说,事故发生后,抢险排水人员、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医务人员等,各方力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展开救援,不浪费一分一秒。

“在连夜赶赴现场的车上,我们就在不停打电话,紧急调动各方力量。”侯建明说,到达现场后,应急指挥中心快速搭建了前后方指挥平台,同步在后方指挥部设置综合协调、通信保障、宣传报道等3个编组,确保救援有序开展。

“15日零点10分,第一车排水设备到达,开始卸装排水,15日上午11时30分开始出水。”四川省煤矿抢险排水站工程师王雄说,提升排水能力是此次救援的最大难题,抢险队伍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在第一次水泵运行后,发现水位上涨,他们又立即投入550立方米每小时的水泵排水,无缝衔接让排水工作时间大大缩短。

经历过这么多次突发事件考验,四川应急体系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在应对上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

芦山震后10多分钟,四川省启动应急预案;半个小时,主要救援力量部署完毕,应急通道开辟;仅28分钟,第一批救灾部队动身赶赴灾区;50多分钟,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当天,共有160多支救援队伍、3万多人投入救灾……

细节二:应急管理路径图

2010年,1月31日5时36分,四川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发生5级地震。6点23分,遂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电话商量后,立刻下达指令:“迅速启动市级地震应急预案!”

遂宁市应急办的两张应急管理路径图——抗震救灾响应流程图和指挥运行图——立即启动。两张图简明扼要,包含了处理步骤和市级领导以及各市级部门职责分工,“相比‘5·12以前的一套预案,这两张图纸上谁干什么、怎么干,谁配合、怎么配合一目了然。”遂宁市政府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说。

汶川特大地震后,该市在总体预案基础上,组织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编,明确了各部门在14个专项应急预案中的责任,解决了过去应急状态下责任主体不明的问题。不到一个上午,军分区、武警以及公安、卫生、消防、民政、电力等20余个市级部门全部进入一线展开工作,确保了救灾抢险高效、迅速。

“应急状态下,每台吊车都知道从哪里调拨。”遂宁市从汶川经验中得到启迪,2009年初建成应急资源数据库,包括了卫生、工程建设等9类543人的专家数据库;8类数万件应急物资、机械设备的物资数据库,实现了资源共享。

源于应急管理体制的科学、完善,遂宁市救灾工作有力、有序。磨溪地震發生当天,全市就调运帐篷370顶、棉被1550件、折叠床350张及价值100万元的方便食品用于救灾。

经过几次灾害的锻炼,四川形成了一套应对灾害的制度体系和成熟的防灾救灾预案。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四川在短短24小时,完成了6万人的转移,如果没有各方面的通力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光是道路管制就不可能做到。

细节三:基层党组织2小时内上报

2011年10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称,“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一线指挥,统筹各方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灾区省对恢复重建负总责,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重建工作”,是抗击这场灾害的成功经验之一。

每次突发事件中,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自然灾害和危机事件多数发生在基层,对基层党组织加强应急管理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四川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点。2010年,在认真总结汲取抗震救灾中基层党组织应急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四川省委组织部出台《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办法(试行)》,以提高基层党组织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办法对基层党组织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从预警、集结、处置、善后4个环节,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一般流程。例如,在预警阶段强调要建立信息预测预警制度,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

针对突发事件可能对基层党组织造成的损害,办法明确规定:当事发地基层党组织的书记不在现场或发生意外时,党组织其他领导成员按党内排序依次作为临时负责人,也可由上级临时指定或推举临时负责人;当事发地基层党组织原有组织体系完全破坏并与上级党组织联系中断时,事发地党员要挺身而出,自发组建临时党组织。

细节四:技术的力量

红原火灾发生后,阿坝州、红原县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火情现场,根据火情现场情况,迅速制定扑救方案,除了动员了60余名公安干警、180余名武警官兵、200余名当地群众外,还安排调度灭火器材,迅速组织了5辆消防车,60套专业灭火器具赶赴火情现场,为加速扑灭火灾发挥了积极作用。

10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作用,四川也投入很多,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到九寨沟地震,科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快速损失评估,从10年前的60天,缩短到现在的2周。

除了这些“硬科技”之外,突发事件应对中信息方面的“软科技”作用同样非常明显。

汶川地震期间,中国还没有出现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受众与社会组织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官方媒体,社会力量获取的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

芦山地震发生的2013年,救灾地图、救灾信号等社会参与的新媒体技术、以微信为代表的应对群落(成都公益圈、环保雅安、雅安灾情分享交流会等微信群)使得芦山地震后社会组织应对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信息更是应急指挥工作的运行基础和有机介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廉政瞭望记者,该厅成立一年以来,全省应急指挥系统的功能定位逐步清晰明确,初步实现“三个转变”——从简单的值班值守到指挥调度的转变;从信息的“二传手”到信息收集、分析、研判一体化转变;由单一生产安全事故处置到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综合处置的转变。

“而这三个转变都需要信息的支撑。”上述工作人员向记者举例称,比如在信息获取方面,就拓宽信息渠道,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从互联网、新媒体获取有关突发事件、社会热点和敏感信息,对重要情况及时核实,视情报告。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将云计算、大数据、5G等最新技术应用于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改造升级,努力实现应急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展示。”上述工作人员称。

猜你喜欢

芦山遂宁市救灾
忧伤的煤矿
遂宁市丘陵地貌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可行性的探析
遂宁市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芦山乌骨鸡养殖要点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