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波 格物致知

2020-05-25

家居廊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沙丘双年展

1.2018年在阿那亚UCCA沙丘美术馆展出作品《沙丘植物园》。

2.2018年为“成都·蓬皮杜国际艺术双年展”创作的《格竹》。

3.《草根》(Grass Roots),2015,纸上铅笔。

4.2018年参加第一届泰国双年展的作品《Life Is Hard.Why Do We Make It So Easy?》。

THE ARTIST

郑波,当代艺术家、学者。1974年生于北京,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读艺术创作的研究生,2006年又继续前往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攻读视觉文化研究的博士课程。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國美院和香港城市大学授课,从事社会性和生态型艺术实践的教学工作。目前工作生活在香港。zhengbo.org

“当我看到水泥厂外面,那些蓬勃生长的杂草时,非常激动。而且那片土地,当时是荒芜的。人退出之后,其他物种有很大的空间去生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郑波首次尝试用植物展开艺术创作,是2013年由“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支持创作的《住在上海的植物》项目。从2013年到现在,郑波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人的控制:比如人与其他物种,人与植物的关系。“整体上我喜欢比较边缘的东西。由于人的介入,一些植物会成为主流的植物;而在基本上无人的地方,就不存在主流和边缘的问题。”当时郑波与上海徐汇区政府沟通不要铲除上海水泥厂外面的野草,让它们自然生长。让人们重新去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日常随处可见的、被忽略的植物,进而去思考植物背后的城市人文与社会历史。

如果说《住在上海的植物》是“无为而为”,那么2016年在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的作品《稊地》以及2018年在阿那亚UCCA沙丘美术馆的《沙丘植物园》则是“有意而为之”。郑波注意到一些平时艺术家不会用到的空间—比如四方美术馆的楼顶、沙丘美术馆的庭院。郑波把这两所美术馆附近的野草移植到了美术馆空间,“我通过创作把植物带入空间,最重要的是推动这些机构发生变化;我希望所有的美术馆都能融入一些人之外的力量”。

一直以来,郑波对社会介入性的艺术很感兴趣;而从比较人类中心主义,到去人类中心主义,是郑波近些年来的一个转变。2018年,为“成都·蓬皮杜国际艺术双年展”创作的《格竹》,与郑波之前的作品相比,多了人的参与。郑波很欣赏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为实践“格物致知”曾格竹七日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理想主义的问题。虽然王阳明‘格竹未果,但这也开启了他转向新学、由外在转向内省的道路。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们现在以过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方式在生活。主要精力放在人类社会自身的运转,而不是以万物循环的角度来思考”。

在双年展主展场的水泥展厅中,有一片巨大的竹林。每位路过的观众被要求放下手机,在竹林里安静地坐上六分钟,画一片竹叶,留下,再撕毁。“通过绘画,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生命。如果不画画,我们可能很难坐在那里和植物相望;画画是一个让我们静下来的方法,而非目的”。郑波希望观众能静下来与植物相处,哪怕片刻。

5.2015年至今,在上海和台北同时进行的作品《稊派》(Weed Party)。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沙丘双年展
沙丘移动的奥秘
流沙之谜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试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有中国办展经验的,才能算国际化策展人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