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的“呐喊”

2020-05-25赵梦阳

成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夏瑜呐喊狂人日记

赵梦阳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虽是只将那一篇篇《新青年》上发表过的文章集了下来,留到现在,但带给我们的影响却更比那时的更多了。而我的体会,也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在我十七年的生命中,《呐喊》已读过多次。最早的“呐喊”,不过是感受母亲谈及“蘸人血馒头”的恐惧;后来的“呐喊”,是我把自己浸入“鲁迅体”半月后的一天,突然为其犀利所感染,在笔锋里呼叫;如今的“呐喊”,则是感受着“迅哥儿”和他筆下的“我”、“祥林嫂”、“单四嫂”、“蓝皮阿五”心中的悲悯与哀伤。

我记忆里最深的,仍是《呐喊》的第一篇——《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在最开头就勾勒出这个“人吃人”世界的蓝图,而看这世界的——是“我”。

“我”踢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我”看了字缝间满是“吃人“的历史,“我”发现了原来大家都是凶心、怯弱与狡猾的结合;所有人都在想着吃人,所有人又都怕被吃掉。“我”不愿无所为,那只会被吃;“我”更无意合其流,那终也被吃。于是大家都希望,希望别人勒死自己,再可将骨头也嚼烂。那是个“道德”为王的世界,但可怕的是,这种“道德”却是扭曲、变质的,那是个可怕的世界。“我”不禁问,为何吃人?!因为外面是一个只有“道德”的世界,而对“道德”滋养只能用活人的鲜血,因此,有如《药》中用夏瑜“制作”的红馒头,有如《狂人日子》中被说成“疯了”即可被“吃”的我,有如《祝福》中因寡妇和再嫁就被轮番精神践踏以至形容枯槁的祥林嫂。一幕幕血腥淋漓的人间惨剧却令“道德”脑满肠肥,这何尝不是恐怖之至,足以令人惊慌呐喊!

可鲁迅仅是为此不平而呐喊吗?

他在《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写道“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或许这里的“父亲”,并不止他的血肉生父,更包含着那个传统的变革的中国。“我”在礼教中挣扎,却也更盼望着这个世界的毁灭,盼望着这个世界真正新生的希望。或许父亲真正的病不在身体,而在于错误的、骗人的药方吧!或许中国真正的病不在传统,而在于那些拯救中国的过程中绕的弯路吧!而这种中国文人独有的自省与爱意,更是催生出了真正的“呐喊”。

他在反复呐喊着什么?我想,他在呐喊着父亲,呐喊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呐喊着我们的民族自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是中国的自信,更是中国的脊梁!鲁迅的“呐喊”让20世纪的中国重整旗鼓,誓死保卫河山,而这“呐喊”的余音让21世纪的我们,锲而不舍,实现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夏瑜呐喊狂人日记
论鲁迅对启蒙的怀疑
在博尔塔拉留影
鲁迅《狂人日记》的隐喻式写作风格探讨
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
浅谈《狂人日记》中的隐性对话
鲁迅对人性的考察和有关国民性的改造
代孕“引喜”惹祸,女董事离奇死亡黑手是谁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体会
“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