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转型背景下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2020-05-25濮文奕郑龙森

科学与财富 2020年9期
关键词:国土规划适宜性评价

濮文奕 郑龙森

摘 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对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完善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规划转型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从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灾害等因素层面综合分析,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区位条件,对国土空间内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等项目开发的适宜程度进行判断和确定,以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规划转型背景下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规划;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在空间开发不合理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影响下,实现空间开发格局的不断优化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是通过对国土空间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综合分析,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中预定用途的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限制状况等综合评价,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与合理开发提供支持,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不合理与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推動国土空间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步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下文将结合实例,对规划转型背景下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区域情况概述

以我国长江流域覆盖区域为例,其区域面积达到180万km2,共覆盖我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整个流域面积内包含有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太湖水系等在内的12个二级流域。在进行该流域面积的区域空间规划有关问题研究中,结合我国各级行政区域划分及范围界定的技术标准,通过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分析单元对该流域面积内的空间行政区域及其范围进行明确划分和界定,最终范围界定结果显示,该流域范围内共包含有720多个县级(市区)行政区域。其中,有305个县级(市区)行政区域分布在该流域的上游地区,318个位于该流域的中游区域,约101个处于该流域的下游地区。如下图1所示,即为该流域的范围界定结果示意图。

2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流程

结合上述流域的区域情况,在进行该流域的区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中,通过对该流域范围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所统计的包含区域常住人口以及农村就业人口/农业产值/GDP/三次产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经济社会与部分自然资源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分析,同时结合该流域范围内的县级行政区划矢量界线以及各级流域矢量界线/长江流域高精度DEM数据/地质灾害数据/道路交通网数据等空间数据资源,进行相应的区域规划综合数据库构建,其中,对该流域的空间数据资源收集,是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及国外专业数据库/国家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等平台所收集与记录信息进行采集,在完成该区域综合数据库构建后,按照评价对象选择/评价单元确定/评价因子与指标选取/评价因子与指标量化分级/确定评价因子与指标的权重/进行单因子评价与综合评价开展的技术流程,对该区域空间规划的各项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

其中,在进行上述流域的区域空间规划适宜性评价中,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该流域的空间资源及区域条件等实际情况,根据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要求,从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与独立性等原则出发,通过构建该流域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具体评价实施进行有效指导。对该流域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主要进行目标层与准则层/支撑层/要素层四个层级结构建设,目标层设定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准则层则以开发约束/开发强度以及开发潜力等维度要素为主,要素层指标因素包含人口与经济密度/产业与人口结构/人均GDP/城镇用地比重等重要的具体表征指标。在上述区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还需要以政策因素和非普适因素作为定性辅助因素,为上述流域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辅助支持。

3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评价方法与技术操作流程,以县级行政区域作为评价单元,通过进行各要素层的实际指标值计算后,应用单因子分析法进行分级评价实施,以实现该流域的各要素空间分布格局把握。其中,在对该流域的国土空间开发约束评价中,通过要素层分级值集成实现相应的支撑层指标值获取,来实现对该流域国土空间开发的约束值计算,进而开展其国土空间开发约束评价,最终结果显示该流域开发约束的空间分布差异高值区的土地面积比例达到60%以上,由此可见该流域的国土空间开发约束总体水平表现较高,其中,以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对该流域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推进产生的约束影响较为突出。此外,该流域国土空间开发约束高值区以上游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其次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约束值较低。其国土空间开发约束高值区的行政区数量分布在上游地区达到近250个,而中游与下游地区的开发约束高值区行政区数量分别为67和1个。

其次,在该流域的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评价中,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后显示,其开发强度从低到高的区域土地面积比例分布呈递减变化,整体表现为倒金字塔等级结构规律,其中,该流域开发强度高值区的土地面积比例约为16%,并且该流域的开发空间集中度表现较高,其国土空间开发处于集聚变化阶段,同时该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高值区的人口空间分布集中度与经济集中度相比明显较低,由此可见,该流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工业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此外,该流域的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值也明显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一些地区,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也明显较低。该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高值区的行政区分布中,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的行政区分布数量均为70多个,而中游地区的行政区分布数量达到85个以上;该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低值区的行政区分布中,上中下游地区的行政区分布数量分贝为238和235/28个,其中上游地区的开发强度低值行政区数量比例明显高于中游和下游地区。

对该流域国土空间开发的潜力评价中,是以经济发展后劲以及交通优势度作为开发潜力评价支撑层指标,通过计算分析与评价显示,该流域国土空间开发潜力等级表现较高区域的土地面积比例呈明显的递减变化,其中,该流域中国土空间开发潜力很高的土地面积比例不足9%,而且其人口空间分布存在较为显著的不合理情况。

根据上述分项评价结果,对该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集成测算与综合评价显示,该流域开发适宜性从低到高的区域面积在整个流域面积中比重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递减特征,其中,其开发适宜性高值区的土地面积比例仅有23%左右,由此可见,该流域适宜开发区域在全流域国土面积中的所占比重明显较低,其中大部分区域的开发适宜性表现较低。

4结束语

总之,对规划转型背景下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有利于通过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有效评价,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坚,刘松雪,刘诗毅,等.区域——要素统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J].中国土地科学,2018,(6):1-7.

[2]叶菁,谢巧巧,谭宁炎.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7,(11):262-271.

[3]纪学朋,黄贤金,陈逸,等.基于海陆统筹视角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1-463.

猜你喜欢

国土规划适宜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究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印发
论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基于GIS和AHP的避暑地产布局适宜性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柳叶白前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
浅析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国土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