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

2020-05-25贾娜孙壮志刘诚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贾娜 孙壮志 刘诚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为依托,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讲授、课内实训和考试方法改革等不同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在专业课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为“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中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教学改革;金属切削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3月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此精神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以机械类专业基础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为例,从完善教学大纲、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团队等方面完善教学设计,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课程育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一、“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点设计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关联了金属切削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等整个机械加工工艺体系,面向机械制造的大学科背景,该课程具有体现先进加工方法与理念、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和工匠精神的优势,是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思想的有效课程载体,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顶层设计,将知识能力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立德树人。

(一)课程目标

工程教育融合了新一代制造发展战略,并促使了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的变革,基于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以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所设计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利用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和研究等3个方面的能力,对应的4个课程目标为:

1.掌握金属切削基本理

论,对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以及刀具磨损和耐用度等现象进行分析,并能够判断影响切削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2.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

用金属切削基本理论,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选择刀具结构形式,刀具角度、刀具材料和切削工艺参数,通过综合分析和文献研究能够提出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3.掌握标准刀具的典型

结构、工作原理、选用方法和非标准刀具的设计原理,针对特定的工艺要求,完成刀具的选择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4.能够通过金属切削的

文献研究等相关方法,分析金属切削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实验分析等手段,综合相关信息后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通过对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分析不难发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课程目标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从切削加工的角度详细分析问题、综合考虑制约因素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些能力要求,恰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敬业、审慎、精益求精和创新。因此,借助课程,可以将工匠精神的职业性、专业性和人文性深度渗透到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入点设计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教学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金属切削原理,主要围绕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展开,其基本理论主要是指切削参数和刀具角度、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和耐用度等主要内容,基本理论的应用主要包括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切削表面质量和切削用量等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刀具和机床,主要围绕车刀与车床、铣刀与铣床、钻头与钻床及磨削与磨床。

梳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各章节知识要点,从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入手,体现“工匠精神”的思政融入点,如表1所示。

二、“课程思政”实施方式与载体途径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点配合有效的教学实施方式,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寓教于学,润物无声。在本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总结并提炼3点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经验。

(一)信息化载体的有效利用

通过上述教学融入点的设计,在编写教学大纲、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时,能够更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借助视频和图像等信息傳递方式,获得“眼见为实”的视听效果和内心的认同感,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又培养了从业者大国工匠的自豪感。例如,在学习“刀具修整和刃磨”内容时,结合刀具角度的刃磨方法,播放“大国工匠”记录片中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获得高精度刃口质量的视频。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可知,与教学内容契合度较好的思政内容,学生的接受度较高,可以获得较好的反馈。

(二)课内实训与考试方法改革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为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分析切削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掌握切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判断影响切削加工质量的因素,并根据加工要求提出合理的加工方案,对授课形式和考试方法都要进行改革。由学生自行设计零件,根据加工材料和零件形状特点编写数控程序,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合理的切削用量并进行零件的加工,根据加工结果,分析设计与加工结果之间误差产生的原因,撰写报告。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上述的课内实训,学生不仅在实践中验证了理论知识,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够深刻体会加工过程中人的重要性,强化对待工程问题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团结协作、坚定自信等职业素养。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获得感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入点的实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强化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学“我国金属切削加工的发展历程”等内容,要求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梳理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发展的脉络和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做成PPT形式的报告,充分利用学校的“在线课程”网络平台,将报告在课程平台上展示、交流。该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学习结果的获得,是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的最终印象和结论,相比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认可。

三、结语

面对未来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式,面向中国制造2025,我们不仅需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更需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接班人。让每一门课程都发挥其内部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课程的内涵,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其核心价值观,做到德才并重,开创更加辉煌的中国创造时代。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孙晶,毛伟伟,李冲.工程科技人才核心能力的解构与培育——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97-102+114.

[3]盖艳琴,唐刚.在讲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实施“课程思政”示范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37-38.

[4]张佃平,高广娣.“课程思政”理念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7-8):6-8.

编辑/姜雯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