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成果研究分析

2020-05-25王小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研究分析

关键词: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古籍保护论文;研究分析

摘 要:文章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陕西省72家古籍存藏单位自2007年至2017年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了样本论文的发表时间、发表期刊、著者、发文单位、论文主题和被引频次,分析了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学术研究现状,思考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中图分类号:G2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085-03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1]。2007年8月,陕西省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部指定的古籍普查试点单位之一,开始进行馆藏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截至2017年,陕西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已开展十年,各项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斐然,相关学者及工作人员撰写并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亦是该项工作的成果之一。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共72家,笔者以此72家单位自2007年至2017年被中国知网收录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学术研究现状,思考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1 样本统计及结果分析

笔者将72家陕西省古籍存藏单位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博及其他”三类,按照各单位名称进行检索,去除重复发表的论文,共检索出20家单位的301篇符合条件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

1.1 论文发表时间

笔者根据统计数据,绘制出样本单位自2007年至2017年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增长趋势图,见图1。笔者研究发现,影响相关论文数量增长趋势的因素主要有发文人数和发文数量两点,如:2012年,焦振廉等9人共发文19篇,占当年发文总量的48.72%,加之其他17名著者的20篇学术论文,达到了十年间发文数量的最高峰。

1.2 论文发表期刊

样本学术论文分布于我国115种期刊和8个重要会议,发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6种,合计发文144篇,占样本学术论文总量的47.84%。其中,《当代图书馆》发表了27篇相关学术论文,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详见表1。

1.3 论文著者及合著情况

笔者用“合作度”和“合作率”的计量概念反映合著论文的相关情况(合作度=作者总数/论文总数,合作率=合作论文数/论文总数×100%),合作度和合作率的数值越高,表明学术论文的合作程度越高。表2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7年的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平稳有序,且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在工作中均较为注重合作与交流。

1.4 发文单位

在样本学术论文中,发表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单位共9家,占所有发文单位总数的45%,共发文277篇,约占样本論文总数的92.03%。9家单位中有公共图书馆1家、高校图书馆6家、文博及其他单位2家,其中高校图书馆类的6家单位共发表学术论文106篇,详见表3。

1.5 论文主题分布

笔者将样本论文的主题分为8大类并进行统计,见表4。在样本论文中,古籍开发研究类的论文有156篇,数量最多,占样本论文总数的51.83%,其他类型的学术论文数量较少。笔者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古籍数字化等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古文献知识和信息技术都有较高要求,一般的学者或工作人员较难触及。二是陕西省虽已有23家公共图书馆将合计30,141部馆藏古籍信息出版为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3],但在笔者统计时间段内,仅有陕西省图书馆、榆林市星元图书楼、安康市汉滨区图书馆和咸阳图书馆4家单位发表了与古籍保护相关的学术论文。

1.6 论文被引频次

笔者对样本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被引频次在3次及以上的论文共11篇。其中,《今本〈西游记〉定稿前的创作“冲刺”——论明代中末期民间秘密宗教对“西游故事”的利用和再创作》和《试论中医古籍文献的现实价值》的被引频次最多,均为4次,被引频次为3次的论文共9篇,剩余论文的被引频次多为0次。分析原因后,笔者认为样本论文以古籍开发研究类为主,而古籍文献晦涩难懂,一般的学者较难读懂其内容并加以利用。另外,我国流传下来的古籍卷帙浩繁,且被保存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机构或个人手中,限制了研究者的选择范围。

2 陕西省古籍保护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论文年平均发表数量偏低

2007年至2017年,陕西省72家古籍存藏单位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总数为301篇,平均每年发表27.36篇,各单位平均每年发表0.38篇。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拥有古籍约11万部,120万册[2],与庞大的古籍藏量相比,陕西省平均每年发表的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数量偏低。

2.2 论文著者较集中

笔者统计发现,相关论文的著者多集中在少数几家单位,研究样本中的72家古籍存藏单位仅有20家发表了有关古籍保护的学术论文,占比不足1/3。在20家发文单位中,发文总量在5篇及以上的单位仅有9家,其发文数占样本论文总量的92.03%。另外,发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论文著者共14人,合计发文147篇,约占样本论文总量的48.84%,也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点。

3 提高陕西省古籍保护学术研究水平的意见

3.1 给予制度上的支持

人是学术研究的主体,有关机构应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管理和科研基金发放政策,为科研活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各古籍存藏单位也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激励工作,积极开展深层次的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科研水平。

3.2 鼓励工作人员申报学术研究项目

科学基金制是国家对科学事业的一种管理体制,亦是一种经费下拨方式,即有关部门拨出专门的经费,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对科学研究活动给予支持[4]。在本文涉及的72家古籍存藏单位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借助学术项目申报的方式,使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参与古籍保护学术论文撰写及发表数量上名列前茅。古籍存藏单位鼓励工作人员进行学术项目申报,既能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又能为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和荣誉,激励和带动更多工作人员投身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

3.3 重视科研活动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至今,陕西省各古籍存藏单位完成了多项古籍保护工作,如:整理馆藏古籍,厘清已有的古籍目录;将馆藏古籍信息录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给每一部古籍编号;按照《图书馆特藏古籍书库基本要求》,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改善古籍书库条件等。撰写学术论文同样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古籍保护论文不仅能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还能提升古籍保护工作者的业务工作能力。

4 结语

2007年8月,陕西省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普查试点单位之一,率先拉开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新的序幕。2008年10月,经国家文化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在陕西省图书馆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全省古籍善本保护相关工作,推动了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迄今为止,陕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大全省古籍保护学术研究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古籍保护的学科理论体系,将古籍保护学术研究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強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20-0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888.htm.

[2]《陕西省二十二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陕西省二十二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前言1.

[3]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前言1.

[4]樊国萍,徐澎.图书馆学研究概论[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2.

(编校:冯 耕)

收稿日期:2020-02-27

作者简介:王小芳(1984— ),陕西省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研究分析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及研究
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