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管理与优化措施研究

2020-05-25高萍王利文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管理机制优化措施

高萍 王利文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管理机制;优化措施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探索自身信息生态链的管理机制与优化措施,对推动智慧图书馆服务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构建过程和驱动要素,从生态化人际网络、生态化信息管理及生态化指标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管理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080-0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逐渐增多,但同时也出现了信息安全、信息孤岛、信息污染、信息过载等问题,人们与信息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信息生态学基于该背景产生,是以推动与保障整个信息生态链为主要目的,考察与分析信息、信息主体与信息环境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对信息生态链进行合理设计、科学布局及严格调控,以推动信息生态稳定、有序运行的学科。笔者通过探索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管理与优化措施,以期推动智慧图书馆服务健康、稳定地开展。

1 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构建过程

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是指在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中,信息、信息主体与信息环境之间进行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1],是基于生态学理论构建的一种信息服务范式。信息生态链可将智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促使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实现最有效的执行效果。

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构建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分析调查环节,智慧图书馆通过调查研究自身持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资源与信息生态链相关联,将信息生态理念贯穿整个构建过程。二是信息资源重组环节,智慧图书馆对已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并加以分析,以获取更加有效的资源,为与用户的信息交互行为奠定基础。三是信息表达环节,智慧图书馆对已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表达,使信息更容易被用户理解与接受,强化不同环节的信息交互行为。四是信息导航环节,智慧图书馆开通信息检索与导航功能,确保用户获取信息的高效与准确,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实现信息流动、信息共享提供有效的支持[2](详见图1)。在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构建过程中,作为核心节点的智慧图书馆是信息流动与共享的关键媒介,能够以自身特殊优势对信息资源实施优化整合,并对其进行创新创造。信息是信息生态链构成的前提条件,智慧图书馆在信息及其传播媒介构成的信息环境下,能够依据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对信息进行加工或修正。

2 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形成的驱动因素

2.1 内动力

用户是信息生态链的信息主体之一,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内动力。用户通过利用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查询、参考咨询、在线服务等功能,推动自身对信息收集整理、优化整合、存储利用、传播共享等活动的进行,智慧图书馆则依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构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服务平台。智慧图书馆是信息生态链的信息主体之一,通过发布信息、传播信息等方式,积极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主动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参考咨询等服务,不断完善信息生态链[3]。用户在使用智慧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后,将使用感受、意见建议反馈给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按照用户的反馈对信息服务进行修正完善,提升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服务。

2.2 外动力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外动力。信息的流动是信息生态链形成的重要条件,信息在生态链的节点之间流动,以信息流的方式实现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传递,可以强化智慧图书馆与用户、智慧图书馆与其他组织之间的交互行为,加深相互之间的联系,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智慧图书馆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集发布、办公、互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4],强化自身对信息资源的挖掘、重构、创新及分享,注重对舆情的研究分析和有效监督,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生态链的形成与发展。

2.3 推动力

政策法规、伦理道德、信息文化等外部环境要素是信息生态链形成的推动力。有关政策法规从法律的层面规范和约束了信息资源的流动形式与利用过程,保障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避免了有关机构及个人在信息资源的使用上出现违规、违法行为。伦理道德、信息文化在思想上规范和影响了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行为,同时引导和约束了用户的信息行为,使信息主体能够按照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文化规范开展相关活动,保障了信息生态链的有序运行。

3 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管理机制

3.1 构建生态化人际网络

构建生态化人际网络是信息生态链中信息流动与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是保障信息生态链高效运作的重要手段。生态化人际网络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构建:一是在智慧图书馆内部构建馆员人际网络,即在智慧图书馆的部门与部门、部门与馆员、领导与馆员、馆员与馆员之间形成信息流动和科学共享的信息生态循环人际网络,优化整合智慧图书馆内部分散孤立的信息资源。二是在智慧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构建人际网络,该网络以信息资源为纽带,智慧图书馆依据用户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用户在使用服务后进行意见反馈,智慧图书馆再依据用户反馈的意见修正完善自身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最终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互动关系。三是构建智慧图书馆人际网络,该网络包含了上述两种人际网络,无论是信息、信息主体还是信息环境均能有效运转,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形成科学合理、和谐稳定的信息生态链。

3.2 实现生态化信息管理

构建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信息生态链的有效运转非常重要,智慧图书馆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到内外协作,在认识到信息服务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遵循以用户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信息生态链各节点间的协同合作与和谐相处[5]。二是在制定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模式、经费使用等规章制度时,邀请用户参与其中,并通过引进智能设施、智慧技术等措施,优化整合管理系统,以保障智慧图书馆服务的稳定性。三是在管理过程中平衡技术、信息及管理之间的关系,智慧图书馆应依据自身建设经验和用户偏好,分阶段引进技术与设备,缓解经费压力,减少重复建设;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必要的重构创造,使服务方式更加多样,服务内容更加专业,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加强对自身建设的重视,依据“精兵简政”原则对相关部门进行精简优化,缩短管理者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让用户参与管理工作,以实现管理工作的生态化。

3.3 实施生态化指标评价

智慧图书馆进行生态化指标评价能够帮助其从生态学的角度全方位掌握馆内信息、信息主体及信息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为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及优化配置等提供有力的依据[6]。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化指标评价体系,智慧图书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分解目标,以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为整体评价目标,对其中包含的各要素进行逐级分解,以实现各评价指标的有机统一,智慧图书馆在该阶段其应采取归类合并及专家论证等方法进行。二是建立指标,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指标评价结构主要由信息、生态服务、馆员素养、用户反馈等因素构成,智慧图书馆在建立指标的过程中要对具有典型性的生态参数开展研究,在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归类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遵循以用户为主体的原则,构建相对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结构。三是给指标赋值,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不同指标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必须对不同指标赋予不同的数值,并进行分级操作,以确保生态化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优化措施

4.1 突出需求导向,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智慧图书馆要明确以用户为主体的信息服务理念,将用户需求作为优化信息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用户的信息需求不仅包括用户对智慧图书馆服务的需求,还包括用户对馆员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需求。智慧图书馆可通过系统服务平台和新媒体等渠道,收集整理用户的意见建议,全方位、立体化地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智慧图书馆还应秉持共享协同的理念,保障信息资源之间、用户之间和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促进信息生态链的动态平衡。智慧图书馆还应重视馆际互动交流活动,强化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形成合力,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进一步推动智慧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有序运行。

4.2 重视培训教育,提升馆员素质

智慧图书馆的馆员应主动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严格以职业道德标准规范自身言行,及时优化自身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业务能力,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

4.2.1 优化岗位知识结构。智慧图书馆应依据本馆馆员的实际情况开设科学合理的岗位知识培训课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提升培训课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帮助其馆员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4.2.2 建立健全培训教育制度。智慧图书馆应引导其馆员制订短、中、长期职业发展规划,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通过学历进修、专业培训、学术研讨、项目研究等方式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满足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

4.3 强调协同合作,完善信息生态环境

优质的信息环境能够保障信息生态链的有效运行。

4.3.1 基础建设。智慧图书馆要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与安全功能,且建设标准应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向相一致。

4.3.2 信息技术。智慧图书馆要大力引进或自主开发先进的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可采取协同合作的方式获取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的技术支持,以确保信息生态链上信息活动的稳定性。

4.3.3 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制定有关网络安全与网络隐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智慧图书馆也要出台相应的信息活动规章制度,让信息生态链上的信息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信息生态链运行的安全稳定。

4.3.4 文化环境。智慧图书馆要主动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用户做出正确的信息行为,维护信息生态链上各节点的和谐稳定[7]。

5 结语

信息生态链的构建是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趨势,当前我国的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存在很多不足,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结论,智慧图书馆应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探讨信息生态链的管理机制与措施,使智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定。

参考文献:

[1]刘月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链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研究[J].图书馆,2017(6):53-59.

[2]高玉萍.数字图书馆信息生态链的构建与优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9):109-111.

[3]马燕.图书馆微博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构建研究[J].兰台世界,2015(32):23-25.

[4]李晓东.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解析与展望[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0):2-4.

[5]康英.高校图书馆生态系统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7-32,44.

[6]程济.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J].求知导刊,2016(3):42-43.

[7]刘洵.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怪圈“突围”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55-58.

(编校:冯 耕)

收稿日期:2020-02-05

作者简介:高 萍(1989—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研究实习员;王利文(1989—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管理机制优化措施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