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家庭教育助力子女自主发展的必要性

2020-05-25张韬刘旺茂李发慧

学周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必要性

张韬 刘旺茂 李发慧

摘 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性格培养和人格塑造的第一站。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农村地区家庭教育问题也随之突出,留守儿童、问题儿童数量有所增多,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就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入手分析,发现农村家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家庭教育对其产生影响有一定的必要性,以期帮助农村家庭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自主發展;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6-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6.094

教育是引导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事业。农村儿童发展问题一直是近些年来教育所研究的重点内容,无论是基础义务教育还是贫困帮扶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教育也有所进步,但是相比较于城市教育而言,农村子女更缺乏家庭教育[1]。具体来说,农村家庭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助力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农村家庭目前对孩子的教育虽有体现,但大多体现于关注子女学习成绩,帮助子女报辅导班等,对孩子的行为约束以及自我约束力的培养意识不高。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多数家庭也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也较为上心。但是不少农村家长秉持着一种“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余都可以忽视”的教育心态去培养孩子,这导致了农村孩子存在“刁蛮任性”的心理状态。甚至部分家长对孩子过于包容,从来不会要求孩子做家务或者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容易导致孩子丧失行为习惯能力,甚至很多孩子到了大学都不会生活自理。因此家庭教育非常有必要,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助力于孩子良好心理的培养

现在,农村也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可以说是在“蜜罐”里面长大,没有受过什么苦,难以理解家长在外工作的辛苦。如若家长没有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刺激沉迷于“攀比”。另外,随着孩子进入到青春期,家长没有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也容易使得孩子沉迷于一些虚无缥缈的“爱情”之中,较为容易出现谈恋爱、打架斗殴等事件。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心智发展不成熟,心理教育和辅导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等因素造成。还有部分子女的攀比心理沿袭于家长之间,家长与邻居之间的攀比,家长将孩子与别的孩子之间的比较会使得孩子潜移默化地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孩子长期的成长和发展[2]。家长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很多时候,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是教师的事情,自己只需要帮助孩子报相关辅导班,不让孩子饿肚子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子女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很多孩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自卑、自傲等不良心理,这些心理都是因为忽视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细节教育而导致的。另外,一些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质不高,认为“读书无用”,甚至鼓励孩子早点出来工作赚钱,积攒工作经验,严重降低了子女的学习热情。

因此,家长首先需要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气氛。学习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家长的事情,家长在指导孩子功课的时候也需要给自己充电,不断补充家庭教育专业知识,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其次就是提高家庭道德水平。孩子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尤其是对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学也指出,孩子的心理疾病是“遗传”的,与其说孩子因为自身思想观念而导致心理疾病不如说孩子是因为父母的教育而导致的心理疾病。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父母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所以,家长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将教育的重点放置于孩子自身,也需要对自己的各种行为进行反思,判断自己能否为孩子塑造一个自信、自尊、自强的家长形象。

三、助力于孩子模仿能力的培养

子女是父母的缩影,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相当大。大多数子女都沿袭着父辈的思想而生活。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特色,都有着过人之处,家长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改变“成绩至上”的思想,做到综合发展,素质教育。

在家庭之中,家长首先需要规范自身言行,不给孩子做出负面榜样,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之下成长。其次就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并鼓励他们坚持下来。每个孩子都具备差异性,他们之中有一些人可能成为科学家,有一些人可能成为领导人,有一些人可能就热衷于做一个平凡的工人。这些工作都有着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家长不能带有偏见的去对孩子的就业观进行教育。此外,开展家庭教育平台,做到孩子与家长同步教育,让孩子入校的同时让家长也“入校”学习,利用手机给家长推送一些家庭教育知识,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四、助力于孩子主动性的培养

孩子的主动性不能被家长的唠叨声限制。李玫瑾教授曾说:“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一些孩子小学时还乖巧可爱,进入青春期后越来越不服管。而且家长管得越多,孩子就会越麻木越懒散,甚至还会出现逆反情绪。部分父母干涉过多,某种意义上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危害。部分家长对待初中生的孩子仍然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从收拾书包、整理房间这些生活小事,到催促孩子写作业,无不参与,无不干预,有时甚至为孩子选择朋友。时间久了,被干涉的孩子就会变得过于依赖父母,懒得动脑,不善于思考,不会操心,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主管理的能力。归根到底,教育就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对孩子过多干涉,其实就是在制约孩子的成长。父母为孩子处处着想等于在替孩子生活,这样父母和孩子都活得很累。而且,事实证明父母一味地为孩子安排,孩子自身的成长会被限制,自信心会被破坏,无形之中无情抹杀了孩子的主动性。

五、助力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认知能力完全取决于父母,家长如果总是把奖励作为激发孩子做事的手段,那么孩子以后无论做任何事都会渴望得到应有的奖励,久而久之做事的本质就发生了變化,成了一种利益的索取,不会给自己带来乐趣和成就感,也不会全身心投入。有些家长认为“少批评多表扬”能够让孩子更自信,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但是,奖励用得不对,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如孩子变得功利,做事都要有回报。过度奖励家长虽然省了心,但会给孩子造成负面教育,使孩子忘记自己的兴趣与初衷,为奖励而行动,对行为本身失去兴趣。这客观上阻碍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如陈美龄在谈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时,不用物质奖励孩子,用有趣的事来奖励孩子,奖励不可以物质化。比如可以奖励孩子一次期待已久的远郊旅行、一次户外露营、全家人一起去看一场电影等。抛开用物质去取悦孩子,有趣的事能让孩子收获物质之外的满足,和家人心与心的沟通、交流远远比物质来得有意义得多。

教育实践证明,影响孩子发展的众多家庭因素中,家长素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什么样的家长,造就出什么样的孩子。“5+2=0”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5就是孩子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2就是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为什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0呢?关键就是家长的素质,好家长就是好老师,能把正面的信息传达给孩子,而素质较低的家长,则会给孩子传达不好的信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上看家长是孩子全方位的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孩子的认知过程都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认知能力就是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

六、助力于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

由于孩子创新思维能力受家长素质的影响,因此农村比城市存在的问题更大。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薄弱的环节,如家长素质偏低、方法不当。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受父母影响,慢慢就会有一些不良的想法体现出来。家长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而且一些家长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如具有家长的权威化、命令化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他们想让孩子出人头地,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很少问津。还有一些农村家长,一旦孩子犯错,就严加管教不注意方式方法,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这样适得其反,孩子不但不接受反而抵触情绪更加强烈。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行动鲁莽,语言粗鲁,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和抹杀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结语

家庭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帮助家长立马提升孩子的个人思想素质或者是约束孩子的行为习惯。但是,家长注重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慢慢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态度,让他们不断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最终使孩子可以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在学习之中有所收获[3]。

参考文献:

[1]何桂莲.重视农村家庭教育是当今促进农村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谈重视农村家庭教育的必要性[J].新课程(中),2014(7):18.

[2]叶红.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J].科学咨询,2017(5):42.

[3]王伟伟.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指导策略例析[J].中小学德育,2016(10):58.

猜你喜欢

必要性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