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高度对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的影响

2020-05-24朱金坤卢建峰刘斌贺星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8期
关键词:楼层剪力力矩

朱金坤,卢建峰,刘斌,贺星新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210014)

1 引言

高层建筑大多将电梯、楼梯及辅助设备房间等集中布置在楼层平面的核心部位,形成中心服务区域,沿着中心服务区域周边,顺势布置钢筋混凝土墙体,在中间形成一个较大的竖向墙筒,称为核心筒。沿平面的外圈均匀设置框架柱,沿框架柱设置框架环梁,核心筒和外围框架构成框架-核心筒结构,如图1 所示。核心筒作为结构抗震的第一道防线,框架作为第二道防线。结构抗震设计中,重力荷载一般为恒定值,水平荷载随结构动力特性不同会有较大变化。随建筑高度越增大,地震和风等水平荷载的作用越大。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单独核心筒侧移曲线为弯曲型,周边框架侧移曲线为剪切型,2 条曲线明显不同。楼层板将核心筒和外框架变形协调一致,如图2 所示。一般情况,上部核心筒在框架的协助下侧移变小;下部核心筒协助框架。不同高度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水平剪力百分比差异明显,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分配比例明显不同。结合25 个不同高度的工程实例,按55m、70m、100m、150m 及230m 5 种高度归类,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不同高度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的异同点,探讨周期比等不同参数的变化,为以后的设计总结经验。

图1 框架- 核心筒典型平面

图2 框架- 核心筒侧移曲线

2 计算模型和主要参数

计算模型设计的主要参数为:设防烈度均为7 度(0.1g)第一组、Ⅲ类场地、地面粗糙度B/C 类,50 年一遇的风荷载0.4/0.35kN/m2。建筑高度分别为55m、70m、100m、150m、230m,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荷载取值:附加恒荷载1.5kN/m2,活荷载3.0kN/m2。计算软件采用PKPM。

过大的侧移变形会使结构因为效应放大,甚至引起倒塌,因此,建筑需足够抗侧刚度,采用简化的力学模型,建筑高度与结构顶点位移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水平荷载q为均布荷载时,水平位移Δ 与高度H关系:Δ=qH4/8EI(式中,E为弹性模量,I为惯性矩);水平荷载为倒三角形荷载,水平位移与高度关系:Δ=11qH4/120EI。

结构高度与变形是四次方关系,高度是引起水平变形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结构周期、倾覆力矩等方面分别阐述,建筑高度对框架-核心结构的影响。

3 几个控制指标的对比

3.1 周期及周期比

结构有侧移刚度和抗扭刚度2 种,周期长短反映侧移刚度,周期比反映抗扭刚度。结构周期T1越长,侧移刚度越小,结构越柔,地震水平力越小;周期比(Tt/T1)越大,抗扭刚度相对侧移刚度越小,需要加强外围框架刚度或削弱内筒刚度。

多自由度的结构体系具有很多个周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T1计算方法有多种方法,常见估算方法有:

经验公式1[1]:T1=(0.08~0.12)N,式中,N是结构总层数;

经验公式2[2]:T1=0.33+0.00069H式中,H、B为结构高度及宽度;

经验公式3:T1=0.06N,式中,N是结构总层数。

默认的合理周期范围[3]是:

按高度分别统计,如表1 所示。

第一平动周期(T1)不同工程离散型大,超A 级高度建筑多以参考文献[3]建议的合理周期值为参考。高度H越大,第一平动周期(T1)比相对经验公式计算周期区间的越接近。高度H小的高层,周期比不易满足规范要求的0.9,常见以下4 种情况:(1)第一周期T1偏长,说明结构偏柔,需要加强外围刚度;(2)第一周期T1偏小,说明结构偏刚,需要加强削弱内筒刚度;(3)第一周期T1适中,说明结构侧向刚度合适,需要加强外围刚度同时减弱内筒刚度;(4)Tt/T1满足规范时,第二周期扭转或者第Tt/T2>0.85(0.90),说明2 个刚度差异大,需要调整结构布置。

表1 既有工程的周期统计

3.2 框架倾覆力矩百分比

框架倾覆力矩白封闭统计如表2 所示,框架倾覆力矩占比基本处于17%~45%。建筑高度H越小,越不能充分发挥框架-核心筒的特性,底部框架承受的倾覆力矩比值越大。100m高度以下的建筑,应注意控制框架倾覆力矩占比不宜过高,建议低于35%。超高层结构,核心筒的刚度远大于周边框架柱的刚度,框架倾覆力矩占比不会很高。

表2 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

3.3 框架剪力百分比

按照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积水规程》第9.1.11 条款要求:“抗震设计时,筒体结构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应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0%和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 倍二者的较小值。当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0%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5%,且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但不应大于基底剪力”[4]。框筒结构中,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与基底总剪力比值见表3。表3 反映了随建筑高度增加,框架拿到剪力占比变小。文献[5]对超高层房屋进行细致对比,与表中230m 高度建筑数据一致。超B 级高度建筑,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甚至5%,满足10%很困难。70m 以下的建筑,需要控制外围框架刚度不宜过大,内部核心筒剪力墙不宜过小。A 级高度建筑,应遵循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积水规程》的设计需求,控制内外合适刚度比值。

表3 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与基底总剪力比值

3.4 竖向构件与楼层面积比

抗震烈度低的地区,建筑高度矮的建筑,墙地比可能做到3%以内。B 级及超B 级的高层建筑以及高烈度区的高层建筑,竖向构件面积与楼层面积比甚至可能达到7.2%甚至更高,一般50~150m 高度控制在1.4%~6.1%比较多见。工程统计数据见表4,高度越高,竖向构件与楼层面积的比值越大,且核心筒墙地比增加速度明显超过框架柱的增加速度。

表4 墙(柱)地比

3.5 高宽比对经济指标的影响

统计过程中,发现高宽比对用钢量影响很大,考虑经济性,建议控制核心筒高宽比宜低于12,房屋的高宽比宜控制低于6。55m 高建筑的含钢量与70m 高度建筑的含钢量比较接近,55m 以下的建筑不适合采用框架-核心结构。已建工程的含钢量统计如表5 所示,表5 表明:随高度增加,含钢量增加。低于100m 的建筑,可以研究按框架剪力墙体系设计的可行性。

表5 经济指标

4 结语

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出发,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外围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除挑空的局部楼层外,应完整。从统计数据看,建筑高度H不同,设计重点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点:

1)H>100m 时,周边框架的刚度不宜过低;H<70m,周边框架的刚度不宜过大;

2)H越大,周边框架承担倾覆力矩比例越小,尤其注意高度低于100m,倾覆力矩比值的控制;

3)H越大,底部周边框架承担剪力比例越小,超B 级高度不应小于5%,B 级高度不应低于8%,A 级高度不应低于10%;

4)H越大,用钢量增加幅度越大,核心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当筒体结构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的宽度可适当减小;

5)核心筒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宜对称均匀布置,角部避免开洞[5];

6)核心筒的连梁,在地震工况下,抗弯能力必要时宜适当的放松;

7)绝大多数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中震或大震工况下,弹塑性分析结果均反映框架柱破坏程度不明显,但设计时,不建议降低框架柱的设计标准。

猜你喜欢

楼层剪力力矩
一种制动器力矩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不同荷载作用下T形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剪力滞效应
利用楼层废水势能的发电装置
关于散货船剪力修正的思考
电梯的升与降
自动扶梯楼层板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
考虑截面配筋的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弹性负载力矩下舵偏转角度的测量方法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核电站厂房楼层反应谱分析